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进一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零增长”的思路很难被接受。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离不开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既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要使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引入新的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生态关系的机制,这种机制表现在调整经济结构,并突出能源、材料和食物结构的转换,中国在解决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也需要建立同样的机制.在具体思路上要体现;调整经济增长指标。重新认识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技术进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建设技术创新制度,完善制度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资源环境问题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采取有效对策应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但经济发展又比较快的省份,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浙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亦日益突出:耕地资源减少,水资源和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悦洲 《特区经济》2004,(12):217-219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包含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等内容的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科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发展经济以摆脱贫困,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本文就农村教育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罗必良教授新著《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趋势、机理及对策》一书由山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部近30万字的著作是罗教授主持的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后成果。这部书站在理论高度,结合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迅速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实背景,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实矛盾的分析,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我国的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总结发现农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不同组合方式及其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了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保持农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和…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最近在中国发展论坛上,就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作了阐述。他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解决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十分紧迫的任务。他指出,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福利的陕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使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最低的经济发展。生态福利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生态资源投入与福利产出之间的关系,是衡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本文综合应用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足迹的方法,构建生态福利指数,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评价了陕西省近2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9年间,陕西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生态福利指数呈现先波动变化再平稳上升后下降的变化。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历了可持续性减弱到可持续性增强再到可持续性减弱的转变,总体趋势仍是可持续性减弱的。陕西省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全面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更要关注教育、医疗等非经济福利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总量不平衡性和环境问题已相当严峻,并影响到发展的可持续性。该文从总量经济出发,分析导致东、中、西部地区总量经济差异的原因在于三次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三次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在于各行业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得出是由于产业(行业)结构不同导致了三大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差异;并构建了包含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等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东、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了实现产业合理布局与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可持续性是城市发展的条件。因此,城市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文章探讨了产业发展初期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问题,并指出产业和城市的规划如何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又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和谐,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得以永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环境保护,而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强调各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关系。既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又要保护环境。使环境质量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惟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从加强环境监管、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清洁生产、建立全方位的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着手。以不同于传统工业化的模式发展新型工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单位由于其特殊工作性质,更要积极处理好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积极走交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改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掀起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高潮.形成时时提节约、处处见节约、人人倡节约的良好氛围,为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趋突显,国内外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越来越强烈。要按照十七大精神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运用行政控制和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从根本上理顺机制,让资源和环境实现有偿使用,促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与环境资源一体化核算的必要性经济与环境资源一体化核算是指将经济核算与环境核算结合在一起,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从数量上进行的系统描述和测定,目的是为实现一国或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属于宏观核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经济与环境一体化核算源于两个事实:1.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2.为管理所必须的现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尚没有一个数据系统能够较好反映出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起初,人们认为两者互不相关,机械地将两…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刘雪英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种发展观有两大特征:其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使发展能够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稀土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对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决策主体对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聂勇 《理论观察》2011,(4):42-43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总体战略.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哲学上所讲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整个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过程,需要协调好与各个方面的关系。资源问题是不遵循自然规律的后果。是不注重长远利益的后果,是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造成的。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环境资源的重要性,缓和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林跃勤 《科学决策》2005,(6):22-23,32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经济持续20多年年均9.4%的快速增长的大好局面。但是,高速增长也掩盖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一、二、三产之间,资源环境与生产之间,积累与消费之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等矛盾日益尖锐,给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而种种失衡和问题的背后都可以找到制度改革滞后和体制扭曲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在法治化社会背景下,切实保护和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应该首先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开始。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综合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治框架及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努力协调好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环境法将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保护环境与生态建设为基本内蓉,发展成为综合调整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