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燃料油是国内大部分地方炼油厂的主要原料,也是船舶、电厂等用户经常使用的大宗燃料,可谓影响广泛。但由于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提及燃料油,市场对其是否会被纳入征税范围抱有疑问。对此,国税总局有关人士昨天证实,燃料油将明确纳入燃油税征收范围。  相似文献   

2.
中国燃料油市场2008年回顾及2009年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年国内燃料油产量为2229万吨,同比减少8.4%;净进口量为1435万吨,同比下降低29.4%;表观消费量为3664万吨,同比减少804万吨.2008年国内外燃料油市场价格前高后低,波动剧烈.新加坡180cSt高硫燃料油市场平均价格为511美元/吨,同比上涨35.5%:国内燃料油市场价格整体高于上年水平.预计2009年国内燃料油产量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进口量继续回落,供应量比2008年进一步减少.除船用燃料油需求量同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外,发电、再加工以及炼钢、建筑等高能耗制造业的燃料油需求均将明显下降.预计2009年国内燃料油需求量为3250万~3350万吨,较2008年减少300万~400万吨.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燃料油市场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受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和大幅波动的影响,燃料油价格先是大涨,后大幅回落,但年均价格高于2005年总体水平.燃料油产量由以前的平稳增长转为较2005年大幅下降6.3%,至2264.7万吨.表观消费量微增0.2%,至4801.70万吨.燃料油进口量在2005年同比大幅下降14.2%之后,2006年开始反弹,同比增加7.4%,至2793.16万吨.其中,广东占全国进口总量的份额萎缩至五成以下,而山东异军突起,稳占两成之重.燃料油进口来源地出现多元化趋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口企业前六甲在全国燃料油进口总量中所占比重增至七成,地方和民营企业的进口比重开始增加.燃料油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但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下降的份额被保税方式所替代.燃料油出口量仍保持基数小、增幅大的势头.预计2007年中国燃料油需求将略有下降,表观消费量将降至47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4.
中国燃料油市场2009年回顾及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危机以及国家加大节能减排措施力度等大背景下,2009年我国燃料油表现消费量同比减少17%,为3395万吨,并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受燃料油消费税提高和炼厂转产沥青等因素的影响,燃料油产量为1857万吨,同比大幅减少19%.在地方炼厂大量进货和保税船供油走高拉动下,全年进口燃料油2400万吨,同比增长11%,进口占表观消费量的比例突破70%,创历史新高;保税船供油需求坚挺和"复出口"贸易活跃带动燃料油出口显著增长,全年出口燃料油862万吨,同比增长19%.2009年国际原油上涨带动国内外燃料油价格大幅上升,下半年国内燃料油价格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受高额消费税等因素影响,预计2010年国内燃料油供应量将进一步减少;终端消费行业仅有船用燃料油需求保持增长,地方炼厂再加工、高耗能行业和电力行业用油都将出现萎缩.预计2010年我国燃料油需求量为3170万~3270万吨,较2009年减少4%~7%.  相似文献   

5.
2013年5月31日,主题为"中国需求,北京支点,面向世界"的京交会.中国国际燃料油产业发展交易大会在北京开幕,为中国燃料油企业"走出去"和国际燃料油企业"引进来"搭建桥梁。北京石油交易所总裁刘少宾介绍,我国燃料油行业目前仍无法摆脱对新加坡市场的依赖,只能以新加坡价格指导生产经营,国内燃料油市场供需情况无法影响到价格形成。针对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呼吁政府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制订行业标准,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逐步建立同国际标准接轨的大宗商品标准化体系,以促进燃料油交易的规范化、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高油价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燃料油的贸易品种、市场结构、用户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方小炼厂对直馏燃料油的需求增加,直馏油成为我国进口燃料油的主要品种,从韩国和俄罗斯等国的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山东作为地方炼厂发展较快的省份,在进口燃料油中所占份额增加;传统行业的燃料油消费明显减少,船用燃料油需求因海运业的发展而增长;国内市场燃料油价格与新加坡价格经常"倒挂",上海燃料油期货成为重要的价格风险管理手段.上海燃料油期货自2004年8月25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以来,交易日趋活跃,市场运行平稳,期货价格与国内外现货价格形成联动,燃料油的"中国价格"和"中国标准"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同,为我国下一步开展石油期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国应总结燃料油期货运作的成功经验,促进现有品种的不断完善和交易的进一步活跃,研究开发液化气等多种期贷品种,完善期贷市场规则,增强我国在国际石油商品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王耀宁 《化工管理》2016,(30):35-35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燃料油市场,消费量巨大,对外依存度大,但却没有自己的贸易中心,这显然与我国燃料油大国地位不相衬。在我国燃料油市场中,地方炼厂占据着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地炼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市场不可忽视的资源,特别是在我国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市场供应中占有一席之地。可喜的是,自2012年以来,我国燃料油现货交易平台的运行不仅提升了北京对全球战略性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能力,更提升了我国燃料油市场的国际话语权。本文从我国燃料油市场的消费结构、市场供需现状以及供应状况三方面简析了燃料油市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世界燃料油总体供大于需,但亚太地区燃料油仍供不应求。今后两年,世界对燃料油的需求不断疲软,燃料油的供应将愈发充足。亚太地区燃料油供需也将逐渐缓解。但整体来说,在未来两年内仍将继续供不应求的局面,世界各地的燃料油将流入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作为亚洲最大的燃料油消费市场,受高油价影响,我国正通过大量增加燃煤发电能力、水力发电能力以及核发电能力来解决供电紧张局面,从而逐渐削弱了对燃料油的需求。燃料油表观消费量在连续强劲增长两年之后,2005年下降了7.23%,至4634万吨。其中进口量为2601.3万吨,同比大幅减少14.82%;产量…  相似文献   

9.
国琛 《中国石化》2014,(7):91-92
<正>燃料油,顾名思义即可以燃烧,并转化为热能、电能或动能的一种油品。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终剩余产物,燃料油受原料品种、加工工艺、装置调整等因素影响,种类颇多。在我国,进口燃料油与国产燃料油并驾齐驱,成为贯穿该行业的主线。进口可作为保税和地方炼厂的加工原料,两者比例约为2:3。国产燃料油,根据工艺流程不同有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和油浆之分,根据来源分为直馏和调和燃料油,根据用途有工业、船用和原料型燃料油。近年来,我国燃料油  相似文献   

10.
世界燃料油总体供大于需.但亚太地区燃料油仍供不应求。今后两年,世界对燃料油的需求不断疲软,燃料油的供应将愈发充足。亚太地区燃料油供需也将逐渐缓解。但整体来说,在未来两年内仍将继续供不应求的局面,世界各地的燃料油将流人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1.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在其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指出,2009年全球石油产品供应趋势可能会出现分化,其中汽油和石脑油市场供应紧张趋势将继续缓解,中间馏分油供应紧张趋势仅会略有缓和,而燃料油市场供应可能会在2009年趋于紧张。  相似文献   

12.
陈薇 《国际石油经济》2006,14(12):19-24
我国燃料油产量从1990年以后逐年下降,但是,最近几年,由于地方炼厂产量增加等因素,我国燃料油的产量出现反常的增长现象.在国际油价高涨、世界大部分国家燃料油需求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国燃料油进口急剧增加并且无规律震荡,进口依存度高达60%.分析表明,在燃料油终端消费明显减少的情况下,造成近几年我国燃料油需求猛然增加或骤然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沿海一带已初具规模的地方炼厂使用进口商品燃料油为原料生产成品油.进口燃料油非正常消费凸现了我国石油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地方炼厂原料短缺;成品油存在多层次的需求;成品油供应不足;国内柴油价格决定我国燃料油的消费水平;国家政策有鼓励炼厂加工进口燃料油的倾向.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燃料油产量、进口量及消费量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我国实行的原油分配政策和成品油价格政策.如果国家能够逐步调整原油进口政策,并使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燃料油生产、进口和消费就会逐渐回归正常.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我国燃料油产量达1929万吨、表观消费量为3446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6.6%和6.0%,燃料油产量显著增加,表观消费量逐步回升且仍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和交通运输行业。近年来,我国燃料油对外贸易主要呈现进口量微幅增长、出口量缓慢下滑,价格小幅上涨等趋势。为促进燃料油产业的发展,政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由于西方政府对燃料油的质量以及燃料油燃烧时污染气体的排放实行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高硫燃料油和低流燃料油的差价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冲击了低硫原油及高硫原油的价格,影响了炼油厂和燃油发电厂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影响了与重质燃料油价格指数相关的天然气长期合同的价格。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重质燃料油中含硫量的经济问题,展望了西欧高硫和低硫燃料油差价的前景及其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更广泛的涵义。他指出,在未来几年,尽管环境方面提出的限制日趋严格,但含硫油质量差价上升的幅度或许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15.
上海燃料油期货上市三周年回顾与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8月25日上市至2007年8月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合约累计成交已达6.3亿吨,总成交金额为1.9万亿元.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与新加坡燃料油现货价格、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的走势保持了较强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跟踪国际市场,而是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更多地反映了中国市场的供需关系,与黄埔燃料油现货价格保持了更强的相关性.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经济功能逐步发挥:形成了反映中国市场的燃料油价格,形成了市场普遍认可的燃料油的"中国标准",推动石油仓储设施建设,提供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的平台,规模化培养石油金融专业人才.在总结燃料油期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研究推出原油、成品油等石油期货品种,已经完成了原油、成品油期货市场运作模式、交易标的选择、合约设计、交易规则等主要的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6.
燃料油是目前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石油产品之一,近年来我国燃料油的年均表现消费量已达到3500万吨左右,但由于国产燃料油有限,燃料油消费量的一半以上不得不依靠进口。2002年,受益于国际油价的劲挺,中国国内燃料油价格也健步上升,由于国内燃料油市场与国际市场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在2003年国际油价走低趋势的影响下,我国燃料油市场也将转入熊市,未来一两年内,预计我国燃料油市场除总体需求稳中略降外,进口燃料油的需求有望保持强劲,从长期看,受替代能源的影响,燃料油市场总需求将呈下降趋势,预计2003-2004年间每年的燃料油表观消费量大约在3400万-3450万吨之间。2005年以后由于将受到“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广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奥里乳化油项目,“煤代油”工程,海洋重质原油产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燃料油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减少,燃料油表观消费量很可能将低于3000万吨。  相似文献   

17.
正内河船舶用油采用环保要求相同的船用轻质燃料油,而不是国6车用柴油,既满足环保标准,也适应船舶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水上船用燃料油同陆上车用汽柴油一样,步入了降硫为主的质量升级快车道。在船用燃料油质量升级进程中,燃料油公司从主导制定低硫环保、质量领先的中国石化企业标准入手,推动国家标准修订,持续带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燃料油消耗与电力工业用油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燃料油市场分析及预测在 1990~ 1999年的 10年内 ,我国燃料油产品由 3417万t减少到 1858万t ,下降了 4 6 % ;进口量由 80万t左右 ,增加到 1750万t ,基本可以弥补近 10年来减少的国内生产量。使得我国燃料油年消费一直保持在 350 0~ 370 0万t的水平。与1990年相比 ,1999年的消费量增加了 117万t,增长率仅为 3 3% ,是我国石油消费量中增长最慢的品种。而且近年来燃料油的消费量已出现了负增长 ,1999年和 2 0 0 0年平均下降了 1%。 1991~ 2 0 0 0年的年均消费量增长率仅为 0 2 4 %。近 10年来燃料油消费量统计如表 1。90年代…  相似文献   

19.
韦健  熊国跃  刘锐铭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162-167,216
2012年,在地方炼厂燃料油再加工需求旺盛和水路交通运输稳步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燃料油消费在多年下滑后实现企稳回升,表观消费量为3446万吨,同比增长6%;包含保税油在内的中国市场燃料油总消费量达到4466万吨,同比增长4%;消费结构继续向石油石化和交通运输行业集中。新增炼能集中建成投产,推动燃料油产量大幅增加,全年燃料油产量为1929万吨,同比增长7%。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两项消费税新规,将深刻影响燃料油市场。预计2013年石油化工行业燃料油需求将受到各类原油资源的挤压,拖累整体燃料油需求,全年燃料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130万吨,同比下降9%;燃料油产量保持增长,而进口量下滑。  相似文献   

20.
近年,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清洁替代能源的大量使用,中国燃料油市场供需情况和消费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燃料油作为炉用燃料和地方炼厂原料的需求大幅降低,船舶供油特别是保税船供油需求迅速增加.与新加坡等世界主要船供油市场相比,中国保税船供油市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有关部门应调整相关政策,完善燃料油体系质量标准,简化海关监管手续,完善服务设施,营造依法经营的市场环境,以期提高高品质船用燃料油供应能力,做大做强保税船用油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