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就业工程     
《中国就业》2009,(9):51-51
在原有计划体制下不存在失业和再就业问题,随着劳动合同制的实行和固定工制度的改革。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出现,大量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也要通过社会分流安置,因而出现就业转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的问题。1993年,当时的劳动部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英国等国家“就业重振”的口号和用项目推进工作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国家近几年颁布的法规和政策一方面在提倡为企业减负,多渠道分流安置国有企业的富余职工,实现对企业人员方面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要求国有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职工必要的经济补偿,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富余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富余人员的分流与下岗职工再就业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首都企业家俱乐部、东方企业研究会和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共同发起的企业论坛,目前在1997年第一次会议中,专门就再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与会者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界和新闻界人士,共三十余人。与会者认为,按照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批企业为了提高效率和效益,要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地减人增效,由此造成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增加,可以说是正常的。这是每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都…  相似文献   

4.
淄博市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最早是在1995年以"企业内部劳务市场"的形式出现的,当时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解决富余人员问题,建立了企业内部劳务市场,对富余人员实行进入劳务市场,发放基本生活费,组织培训,再竞争上岗的办法。1998年初,部分企业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1998年7、8、9三个月,按照中央、省要求,淄博市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迅速建立。到1999年底,共建立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481个,实有下岗职工15871人,进中心14365人,进中心率90.5%。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障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最近,淄博市对15个市属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组织了3031名下岗职工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分流富余人员力度越来越大,下岗职工急剧增多。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财政部门逐年增加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城镇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五角场镇已成为新的人口导入区,社区内下岗、失业、协保人员随着人口的增长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原有征地人员的就业问题,镇属改制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给地区的就业增加了压力。为此,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三产”蓬勃发展的背后王晶凤“三产”的蓬勃发展,对于促进国有企业机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安置富余人员解决再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三产”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对政府某局下属一家事业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三产...  相似文献   

8.
对国企减人增效与职工再就业的探讨贲麟徐文才一、面临的形势1.冗员多,成本高,劳产率低。我国企业改革过程面临着三大难题,即企业负债率高,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重。其中富余人员怎么处理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富余人员如不能分流出去并妥善安置,企业转换机制,提高...  相似文献   

9.
胡海利 《中国就业》2006,(11):21-22
新乡市是河南省的老工业基地,近几年,随着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形势严峻。新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中,始终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政策到位,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确保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实现新增就业人员1056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713人,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14784人,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65亿元,安置“零就业家庭”455户,就业再就业年度工作目标提前完成。  相似文献   

10.
烟台婴儿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是1996年5月由烟台食品厂、烟台五洲机械厂、烟台北来香糕点厂三个单位联合组建而成的经济实体。1997年以来,先后收购和兼并了振兴饭店、商标印刷厂、明胶厂等6户企业,接收职工2000余人。随着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和竞争机制的建立,企业内部出现了大量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面临很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扬长避短,面向社会需求,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企业办家政,向社区要岗位的新路子。一、为政府分忧,为职工谋利,探索社区就业路子按现行政策,婴儿乐食品有限公司收购和兼并的企业中,1984年以后就业的合同制工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办理失业手续,另外一部分富余职工可以按程序办理下岗手续,进再就业服务中心,三年后转为失业。但该公司认为,将企业富余人员推向社会,不仅从感情上讲不过去,更重要的是给政府增加了就业压力,影响了社会稳定。企业生  相似文献   

11.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再就业服务中心,随着下岗人员的分流,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我国的经济已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企业进入市场后必须遵循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每天将会有企业关闭,也会有新的企业开业。国有企业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富余人员产生,企业依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  相似文献   

12.
改制分流是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基本含义是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改制分流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解决富余人员再就业的新途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必由之路,但是,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每一位参与改制分流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加重视,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稳定.也关系到改制分流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国有困难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大,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大中专毕业生增长,就业再就业任务很重。近年来,武汉市财政部门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市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坚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政策为主线,以强化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方法,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应加强企业分流经济实体的管理彭平生企业人员分流、兴办经济实体,是国有企业在继续深化改革中解决富余人员再就业的一条好路子。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厂兴办的经济实体,在解决本厂职工、家属和待业青年就业,盘活企业资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为国家开辟税源、为工厂...  相似文献   

15.
各地要闻     
佛山市再就业培训免收费为提高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职工的竞争上岗能力,加大力度实施再就业工程,佛山市劳动局于去年底推出对“两类人员”再就业培训实行免费的新举措。其内容是:佛山市失业与企业富余职工凭《失业职工登记证》或《企业职工下岗证》到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报名,可接受该中心开设的免费技能培训,选择内容包括家电维修、汽车维修、仓库管理、美容保健、会计、电脑等众多专业、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推出了一种促进再就业的新举措:补贴培训。即政府花钱,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有组织的就业培训,使其重新就业。上海的补贴培训走过了三个阶段。1998年,推出政府补贴项目时,只限于本市城镇和下岗协保人员。对他们参与培训的学费100%报销。1999年,该政策扩大到了企业富余人员,在职职工,时下又扩展  相似文献   

17.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难题之一,就是企业内的大量富余人员如何安排。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这说明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当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失业问题应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失业问题不是计划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精神,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协助做好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方案的审核备案工作按照《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  相似文献   

19.
王琦 《中国就业》2006,(8):13-13
就业乃民生之本。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突出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高度重视,中央相继提出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方针、政策,各地区也出台了不少配套措施,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再就业问题本身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时效性等问题,再就业工作目前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隐忧。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国家为解决国企经济运转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曾提出了减员增效的主张。规定:“经营出现亏损。并在采取停止招工,清退各类外聘人员,停止加班加点,降低工资等措施满半年后,仍然亏损且经营状况没有明显好转的,企业可以裁减富余人员。”减员的目的是为了增效。那么,对于效益本来就比较好的盈利国企来说。如果它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为了增效。似乎也有减员的必要。政府规制盈利国企的裁员。多半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但若从经济角度来看。国企是否需要减员(即是否有富余人员)?如果盈利国企有富余人员大量存在。是企业自己产生的还是外部因素产生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如果政府允许盈利国企裁员。裁员成本较之收益会否得不偿失?若裁员存在一定风险。国企的最主要管理者又是否会勇挑重担呢?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宝冶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宝冶)的相关调查也许会给人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