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武汉市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满足程度高;一级、三级医疗机构是居民选择的主要就医机构;影响居民医疗机构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就医成本、疾病类型、年龄、医保类型和健康状况等.为更好满足居民医疗需求,一级医疗机构需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二级医疗机构则需重新明确其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
以问卷调查所得的370份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基于农民就医环境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体评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药品价格、服务态度、报销方便程度、药品种类和报销比例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体评价有显著影响,而就医的方便程度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床位的紧张程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体评价没有有显著影响。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体评价较为集中,在较好和一般之间,偏向一般。新农合在医疗技术水平、药品价格、服务态度、报销方便程度、药品种类和报销比例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从"局内人"的视角,探讨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其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选择山东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为总体,采取分层,对公立和私营的养老机构进行两阶段PPS抽样,获得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调查数据,通过对他们就医地点选择、就医满意度与人口社会经济变量的统计分析,并结合非参与式观察及半结构式访谈,对问题进行讨论。老年人的教育程度、从事过的职业和婚姻状况对其就医地点选择存在显著差异;而入住养老机构时间、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到其在机构内的就医满意度。在医疗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影响就医地点选择性和就医满意评价的决定因素是老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道德风险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参合农民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费和定点医疗机构的诱导需求行为,新农合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参合农民的理性经济人特性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特殊性,为保持新农合制度的稳定性,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中的道德风险采取控制措施:要加大宣传,引导参合农民合理就医;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对定点医疗机构评价机制;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付费方式;加强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基于微观个体就诊选择的数据,利用成都市城乡医保政策设定的独特环境,通过建立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的"偏向性"设定对患者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我们发现,医保基金支付的偏向性设定对住院患者选择就诊的医疗机构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如果医保报销比例的设定上相对更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就会引导更多的患者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反之亦然。不过,医保补偿对医疗机构选择都只有微弱的影响,医保补偿的价格调节作用仅仅对少数患者产生了效果,还不足以改变当前多数人对大医院的偏好。  相似文献   

6.
自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展以来,异地就医管理一直存在就医监管难度大这一问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异地医疗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无法象管理统筹地区内就医那样建立多渠道的监督机制,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与参保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异地就医容易发生过度医疗行为,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11—2020年我国宁远县农村公路通畅计划和各个村庄的公路是否建设完成且通畅作为识别策略,结合县级公立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公路可达性对农村居民县城就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公路可达性提高使得通路村庄每百人每月在县级公立医院就医的人数增加了约1.6人次。(2)公路可达性对农村居民县城就医行为的异质性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了已婚居民和成年居民的就医人数,但减少了孤寡鳏居民的就医人数;显著增加了非急诊就医人数,但显著减少了急诊就医人数。(3)公路可达性对农村居民短期和长期县城就医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公路可达性提高后第2年对农村居民县城就医行为的影响最大,随后3~10年影响逐渐减小。研究发现公路可达性的提高不仅给予了农村居民更多的就医选择权,而且增加了居民利用高质量医疗资源的机会,为促进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就诊人群医疗费用支出的分析,探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病人对医疗机构选择的变化,及其对医院市场状况的影响。方法: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后5年间,部分单位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以及就医机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保政策改革后患者将更加理性地选择就医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A医院以其优良的医疗质量和合适的市场策略在医疗市场中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5,(10)
文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现场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987名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通过统计软件对调研对象选择医疗机构的主客观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交叉分析,得出医疗保险制度对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具有显著影响。由于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造成当前不同人群身份不同,保障待遇水平有显著差异,从而造成城乡卫生服务利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旨在促进卫生服务机构的完善和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6)
从四川省某市医疗保险管理局获取相关数据,运用多种统计模型分析城市居民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发现: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部分为药品费用和诊疗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92%左右;不同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对住院费用第一位影响因素都是住院天数,其次是医院级别,由三级医院降为二级和一级医院,可分别降低住院费用27.2%和58.3%。最后建议加强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和预防工作,政府财力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真正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降低住院天数从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类,其中有三大保险(医疗、工伤、生育)都与医疗机构有密切相关。为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各地都推行了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办法,怎样在定点中切实引入竞争机制,达到加强和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章从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原则和分析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难点问题入手,找出管理好定点医疗机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宗朋 《财富时代》2023,(4):63-65
<正>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简称异地就医结算)是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持社会保障卡在参保地以外的省内其他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结算的行为。随着医保全覆盖的不断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家和全国各省市在不断推进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先从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做起,我国各省已经完成省内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2017年开始全面启动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在跨省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方式的探索方面,上海、江苏等地区也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由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各地统筹层级不同、医保政策不同、基本目录库不同,  相似文献   

13.
社区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居民的基本社区医疗服务。其优点是方便就医、减少病人的诊疗费用和时间、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医疗服务需求,是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现状还存在各种问题,譬如,医护人员不足、素质偏低、流动过多,医疗机构规模和分布不够完善,医疗信息建设不完善,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等。  相似文献   

14.
李娜  刘华  张亚君 《当代经济》2021,(2):128-130
本研究旨在探讨"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对签约居民就诊习惯和医疗费用的影响,通过对上海市某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和2019年医疗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利用T检验比较医疗相关指标年度差异,利用回归分析探讨存在年度差异的医疗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该区2019年常住人口减少,但家庭医师签约人数上升,人均就诊数量、人均门诊费用均增加,但签约居民人均就诊数量、人均门诊费用大幅度降低;签约居民人均就诊数量和人均门诊费用均高于该区平均水平;该区常住人口签约数(P<0.01)、签约居民人均就诊数量(P<0.01)、签约居民人均门诊费用(P=0.03)等指标年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常住人口签约率与签约居民人均门诊费用及签约居民人均就诊数量存在负相关."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可以减少患者就诊数量和就诊费用,对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执行主体之一,肩负着服务和制约的双重责任,既要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又要合理控制医疗成本,为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是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综合了主要研究文献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因素(政策因素,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因素,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和参保单位因素,人口增长因素,结算方式因素,疾病谱因素等),提出了保持基金收支平衡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许南翔 《现代经济信息》2013,(16):96-97,100
随着社会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风险不断加大,来自定点医疗机构的风险是其主要风险之一。根据风险管理的方法,分析社会医疗保险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如管理风险、诱导性需求、过度性供给和医疗欺诈行为等,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控制方法,整合、建立和发展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等各种措施,降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风险,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根据我们的初步实践,实施风险管理后,年住院总人次、人均住院费用增幅、每人每年使用统筹基金数等均各类重点指标有所降低,其中一级医院人均住院费用降低10.17%,二级医院的人均住院费用虽有所增高,但增幅仅为3.41%。  相似文献   

18.
有效降低居民医疗负担是我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医疗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政府医疗投入路径以降低居民医疗负担事关医疗体制改革成效。文章基于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估计"补供方"(政府面向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与"补需方"(政府面向居民的财政投入)对居民医疗负担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两种医疗投入路径对医疗负担的影响效应截然相反,"补供方"助涨了医疗费用,加重了居民的医疗负担,而"补需方"则有效降低了负担。从贡献比看,"补供方"的助涨效应强于"补需方"的降负效应。(2)机制分析表明,"补供方"扩充了医疗资源,如增加了床位数量、医生数量和非流动资产,但在现行激励机制下,新增的医疗资源不仅产生了成本分摊效应,还被供方转化为占有消费者剩余的卖方优势,加重了居民医疗负担,甚至弱化了"补需方"的降负效应。因此,文章建议优化供给侧的补贴机制,通过调整投入流向和投入方式强化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属性,并且推动医疗需求侧的改革,以支付方式改革遏制医生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发挥"补需方"的降费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国情,导致我国收入差距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人力资本陷阱",即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之间具有明显的"循环累计因果效应"。一方面,人力资本状况通过影响居民的就业状况、劳动生产率以及非劳动收入,拉大人力资本状况不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收入差距又会通过影响居民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代际传递以及获得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等方面,加剧不同收入阶层之间人力资本状况的差距。这种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决定解决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必须长、短期政策相结合,短期措施是采取激励相容的福利政策,长期则要以改善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范里安的消费者跨期消费选择行为理论进行阐释,其次结合"家电下乡"活动和消费者年龄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消费者跨期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的预期,而在消费者预期中,最主要的是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