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自"里昂惕夫之谜"提出以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试图对其进行解答,但未有定论。对该谜的研究应以贸易的最终目的--使各国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出发点,运用次优理论对H-O理论的假设条件进行分析,方可得出美国现实贸易情况与H-O理论相悖的缘由。但不可否认,里昂惕夫之谜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H-O"模型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W·W·里昂惕夫运用他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法",上世纪50年代初采用美国的官方统计数据,对要素禀赋理论进行了经验验证。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理论两度验证的结果都表明,美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商品流向同历来被学术界奉为经典的要素禀赋理论明显地相互矛盾,这样的验证结果无法用传统的贸易理论加以解释与说明,因此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或"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相似文献   

3.
<正> (五)麦克道尔的检验与里昂惕夫之“谜”前面阐明了H-O模式及其有关定理,现在来讲西方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验证问题。通常认为里昂惕夫的研究是对H-O模式的首次验证,并引爆了西方国际贸易理论领域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义生产可能性边界弹性,推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弹性的边际转换率(MRT)表达方式和贸易条件(PW)表达方式,从MRT和PW两方面打破了里昂惕夫之谜"谜局"。通过分析弹性MRT表达方式,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是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弹性PW表达方式,认为贸易条件对资本丰富的国家越不利,对劳动丰富的国家越有利,越容易出现里昂惕夫之谜,大国主导里昂惕夫之谜发生的可能性。并且,推出了里昂惕夫之谜偏离度的"弹性公式"和"角度公式"。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西方国际贸易学术界出现了许多动向。对传统的国际贸易学说加强了验证与修正。传统的国际贸易学说受到挑战。对外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受到重视。这些动向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里昂惕夫之谜二次战后,一些经济学者加强了对国际贸易学说的验证。它集中表现在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W.Leontief)对赫克歇尔——俄林国际贸易学说的验证。按照二次大战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的学说,资本充裕  相似文献   

6.
柏群 《商业时代》2003,(15):62-64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里昂剔夫提出了著名的“里昂 剔夫之谜”。“里昂剔夫之谜”是极具创新意义的,它引发了人们对劳动力资源内涵及劳动力要素比较优势的重新思考,劳动力资源中包含有非物化的人力资本成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国际竞争中劳动力要素具有比较优势,按照“里昂剔夫之谜”,这一优势有何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就此论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垚鑫 《华商》2008,(16):6-7
本文循着历史的线索完整的阐释了比较优势的发展,接着由"里昂惕夫之谜"引出了新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思想,最后简要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里昂惕夫之谜与战后贸易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B.Ohlin)在他1933年出版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总是趋向于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  相似文献   

9.
举世公认,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密集型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是支撑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在世界商品市场上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砥柱性力量。但是2006年以来,来自国内外市场的信息资料不断显示,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正在被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了解一下“里昂惕夫之谜”和国际经济理论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猜析,也许会给我们从源头上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当今国际贸易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赫—俄(Heckshro——Ohlin)要素拥有理论(以下简称HO理论)。这一理论是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之后最有影响的国际贸易理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探寻了国际贸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十分受人推崇。1953年里昂惕夫发表了他对HO理论验证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与HO理论相悖,即“里昂惕夫反论”。继其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也对HO理论进行验证,得出的结论有的与HO理论一致,有的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维护一定时期某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开展,获得经济利益,各种国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介绍的即是从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展以来的西方传统国际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分别是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论和里昂惕夫之谜。文章最后探讨了这几个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里昂惕夫之谜”与对外直接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传统的观点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资本过剩的结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在美国进行大量对外直接投资的背后是资本相对不足的事实。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资本不足的困境,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进口水果贸易为例,简要分析了这一存在于中国水果进出口产业中的里昂惕夫之谜,并就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关税和政府的其它贸易壁垒、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以及自然资源的差异等若干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比较成本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颖 《国际经贸探索》1999,15(1):10-12,40
本文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模型的基础上,对一种新的模型进行了思考。此模型的特点为:两国生产一种产品的国内成本均大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国内成本。并利用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对比较成本的解释,论证了此种模型情况下,两国仍能开展贸易,并从中获得静态利益的好处。且此种情况刚好符合里昂惕夫之谜所描述的情形。并进一步对这种情况下两国开展贸易带来的后果作了适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戴林 《商业研究》2002,(20):59-62
里昂惕夫之谜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对它的解释和研究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热点。把管理看作一种生产要素 ,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承认管理在生产中发挥独立的、重要的作用 ,那么 ,管理要素的持有者──拥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企业家阶层──而且也就可以从企业所有者和普通劳动者阶层中分离出来 ,获得独立的社会地位 ,他们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也就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里昂惕夫反论”为契机,战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文对战后西方理论界出现的已较为完善的、影响较大的产品技术周期理论、新产品生产的技术阶段论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国际分包理论,以及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差异产品等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产业关联度分析模型及其理论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松兰  刘栋 《商业研究》2005,(5):107-111
1936年里昂惕夫产业关联度计量模型诞生以来,在政治经济等决策部门广泛应用,模型本身也得到了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扩散到多学科领域,其基本工具和方法,可用来进行一国或多国产业间的生产波及效果、产业关联度和产业关联整体效果分析,以支持产业或经贸决策。  相似文献   

18.
投入产出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通过编制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并选择测度产业关联的方法,对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关联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基于里昂惕夫完全需求矩阵的产业关联测度方法适合于分析前向影响力,而基于高斯完全供给系数矩阵的产业关联测度方法,则适合于分析后向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9.
知识要素与H-O贸易理论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国际贸易权威理论 H-O理论的探索,分析了H-O贸易理论的缺陷——忽视知识要素,对H-O贸易理论进行修正——引入知识要素,从而使H-O模型动态化,更能解释当令国际贸易中的现实问题,对我国实施科教兴贸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森岛通夫作为数理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经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劳动价值理论、再生产理论、价值转型理论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综合相关研究,梳理了森岛通夫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