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信贷管理 弱化贷款风险──小董营业所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情况调查农行钦州市支行调研组小董营业所是钦州市支行最大的一个营业所。近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以市场为导向、经营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农村信贷工作方针,强化信贷管理,活化信贷资金,弱化信贷资金风险...  相似文献   

2.
略谈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何德勇,陈惠目前我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超负荷经营,资金周转缓慢,清偿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低比较严重。如何探索有效的信贷资产管理措施,以减少的避免信贷资产风险,实现信贷资金良性循环,是本文需要探讨的主题。一、我行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状...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认识信贷资产风险杨世源郭明奇信贷资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贷款收不回来,带来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目前人们把信贷资产风险往往界定为金融机构帐面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统称为不良资产)占贷款总量的比例;对金融机构化解信贷资产风险工作成效的考核...  相似文献   

4.
信贷资产潜在风险是风险要素正在形成或已有形成趋势而风险损失还未形成的信贷资产。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和集体金融机构的风险信贷资产比例过高,数额巨大,相当部分的信贷资金板结没有弹性而被排斥在金融资金流转渠道之外。剩余的有效流通着的信贷资金承担着自身成本和板结资金的成本,经营压力危如垒卵,如果信贷资产的潜在风险转化成现实风险,  相似文献   

5.
浅谈呆帐准备金运作中的几个问题□刘宪声刘顺谋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拓宽,金融业务的不断增长,在以存款为主体的银行负债快速增长的同时,以信贷资产为主体的银行资产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信贷资产总量增加的同时,信贷资金效益低、风险大却成...  相似文献   

6.
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浦城县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调查徐克勋,李秀芬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信贷资产质量逐年下降,不良贷款大量增加,经营风险日趋扩大,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加强管理,减少风险,提...  相似文献   

7.
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审查制度 加强信贷资产质量监管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吉可为掌握社会信贷资金流阿、流量和加强银行业信贷资产风险监管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几年来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发挥中央银行职能作用,朝着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开拓发展,在信贷资金...  相似文献   

8.
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翟陈,李延伟一、信贷资产质量存在的问题就信阳县而言,信贷资金占用高,呆滞多,周转慢,效益差。据统计,全县各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存量沉淀资金约占信贷资产总量的35%至50%。信贷资产的劣化程度严重,已成为制约银行业务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效益兴行的关键雷一尘农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已成为共识。信贷资产作为当前农行最重要的生息资本,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银行的经营效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确保信贷资产高质量,贷款利息才可能按时足...  相似文献   

10.
为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我国正在有步骤地推进金融改革,金融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业务正在不断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加大收益结构的调整,不断开拓一系列中间业务,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收益中的比重。然而,信贷结构的调整,信贷资金的收益仍将是相当时期内,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收益。坚持信贷资产质量与效益的统一,追求信贷资金质量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仍将是新的形势下必须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就信贷资产质量与效益的关系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在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其中的一大障碍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致使银行亏损严重。以工商银行为例,1994年末,全行逾期、呆滞、呆帐三项贷款高达2,557亿元,占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1.l%。为此,如何通过加强信贷管理来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是转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业务经营与发展的客观要求1.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信贷资金经营的核心内容。信贷资金运用的本质规律是讲求安全、流动和效益三性原则。效益是银行经营目标的最终体现,安全和流动性是实现效益的根本保证.其中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电子化是实现信贷资产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农业银行吕梁中心支行吉振武,傅志强一、现行管理方法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信贷资产管理目前,在全国农行系统数千亿元信贷资产中,逾期、呆滞、呆帐占有相当比重,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的营运效益,削弱了银行支持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信贷实践中不少关联企业常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挪用信贷资金、转移有效资产等活动,致使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受到威胁,贷款出现风险。本在总结信贷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信贷资产质量优劣,已成为影响农行兴衰和实现商业化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资产质量呈下降趋势,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差,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信贷资金呆滞多、周转慢.二是资产结构不合理,风险资产趋增.三是银行经营效益下降.四是虚拟资产增多,风险资产反映不实.五是信贷管理工作粗放,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吕剑枫,何家福社会主义银行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是国家引导资金流向,调整产业结构,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重要手段。如何运用信贷杠杆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归根结底,提高信贷质量是根本,关键又在于管理。一...  相似文献   

16.
张勇 《西南金融》2002,(10):16-17
农发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其信贷资金全部来源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农发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国家资金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农发行的生存和发展。防范和化解农发行信贷资产风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就影响农发行信贷资产安全的潜在风险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以及防范措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特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以及科学方法,对信贷资产的预期风险和事实风险进行度量、防范、监控,达到信贷资金的高效运用、正常增值和归流,实现信贷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统一的科学管理办法。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都必须重视建立信贷资产风险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海荣 《新金融》1994,(6):15-17
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小的风险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社会主义商业银行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经营和稳健经营的思想,应该十分注重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把信贷资金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作者认为,信贷资金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信贷结构失衡、信贷总量失控、企业风险转化以及银行经营决策失误。对于信贷资金风险的防范可采取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完善和强化信贷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并要讲究经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信贷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信贷资产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是产生信贷资产风险的客观原因。一是我国国民经济近几年处于膨胀—紧缩—再膨胀—再紧缩的恶性循环之中,经济过热,银根放松时,信贷资金相对宽裕,规模掌握随之偏松,加之经济过热之时总需求膨胀,使一些本来素质低下的企业也有可能有利可图,结果导致信贷规模扩大,使一部分信贷资金流向素质低下的企业和前景不佳的项目,埋下了隐患。同时,还应看到,我国的宏观调控还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行政手段,银根紧缩即表现在大规模压缩信贷规模,银行不可避免"一刀切",这样不断切断了低效益企业的资金来源,也往往使效益好的企业的正常资金需求大受影响以致使信贷资金回流受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专业银行正向着商业银行的目标迈进。以利润为中心,追求信贷资产的最佳配置是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实质与经营效益的前提,而贷款决策又是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效益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科学制导信贷决定,建立功能最先的贷款决策机制对于摆脱当前银行信贷资金营运困境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效益、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加快专业银行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