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超 《现代商业》2007,(17):198-199
乡镇负债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种现象。很多乡镇成为“吃饭财政”甚至“讨饭财政”,日益严重的乡镇负债,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乡镇负债的原因很多,本文从历史和制度;层面分析了乡镇负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许多乡镇债台高筑,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赤字和负债令人惊异,日常工作的运转几乎难以维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笔者深入农村乡镇基层调研,根据乡镇基层财政的现状,分析其内在原因,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乡镇财政实力有了显著增强,对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多数乡镇尤其是经济欠达地区的乡镇,财政面临还着很多困难和问题。部分乡镇财政仅能维持"人头费"开支,成为"吃饭财政";有些乡镇长期入不敷出,连基本的工资开支也无法保证,拖欠工资或不能全额发放工资,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乡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农村工作的开展。解决好乡镇财政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各级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目前,多数乡镇财政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债务急剧增长,财源基础薄弱,收入增长乏力,已经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使乡镇摆脱财政困境,必须进行机构改革,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适当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多留一些财力给乡镇,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健全财政债务管理制度,大力培植税源.  相似文献   

5.
最近,乡镇财政风险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过去“深藏不露”的乡镇财政风险,如今已是红灯闪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财政风险,已成为当前乡镇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险象环生的乡镇财政乡镇财政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更加突出,形势十分严峻。一是负债总量大。一般乡镇负债额由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不等,没有任何债务的乡镇已经很少。1999年上半年,湖南省调查显示:全省2000多个乡镇,负债面高达88.2%,全省乡镇共负债85.4亿元;每个乡镇平均负债363万元,负债最多的竟为5111万元;个别乡镇甚至在1999年就“吃”完了2003年的财政预算。浙江省财政…  相似文献   

6.
随着1999年高校的扩招,财政经费投八不足等原因使高校负债发展成为必然.吉林省各高校也为债务所累,化解现有债务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吉林省高校的正常发展.本文对吉林省高校负债发展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债务的若干方案,以求实现吉林省高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肖勇 《消费导刊》2011,(1):21-22
为了解决乡镇机构运转性负债,在湖南省所有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典型调研,得出湖南省乡镇机构运转性负债面广,债重,且自身无力解决的结论,认为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导致财力不足,财政监管体制不实,导致有限财力使用不当,官员本身的需要和债务软约束,激励负债是其负债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化债方面中央和省级政府出钱,依据负债总额和各种因素制定政策,由县级政府组织实施,在防债方面改革现行的不完善的分税制,在基于乡镇政府主要职能是维护农村的原生态环境和确保粮食总量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其基本财力需求,建立与之相容的激励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8.
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多数乡镇财政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债务急剧增长,财源基础薄弱,收入增长乏力,已经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使乡镇摆脱财政困境,必须进行机构改革,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适当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多留一些财力给乡镇,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健全财政债务管理制度,大力培植税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导刊》2007,(16):23-24
敖汉旗化解乡村债务加快农村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旗,全旗有15个乡镇(乡镇机构改革前30个),225个行政村(改革前318个),60万人口。截至2002年,乡级负债近1.3亿元,村级负债近1.5亿元,财政更是捉襟见肘,2001年全旗财政收入只有5373万元,仅旗乡两级欠发干部和教师工资近1.2亿元。几年来,通过准确认识和把握旗情,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实施了以群众增收和财政增收为根本目标,突出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大办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多数乡镇财政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债务急剧增长,财源基础薄弱,收入增长乏力,已经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使乡镇摆脱财政困境,必须进行机构改革,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适当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多留一些财力给乡镇,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健全财政债务管理制度,大力培植税源。  相似文献   

11.
党欣  李冬冬 《现代商业》2008,(18):180-181
我国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预算编制中的收付实现制为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大开制度之门,使得政府能够以政府担保为主要载体来进行间接融资,导致政府或有负债的过度积累.本文以黑龙江发改委欠债数千万被判偿还为例,分析了政府或有负债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防范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乡镇财政职能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乡镇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渐进式改革顺利向深层次推进,同时维持财政预算平衡,我国政府以隐性担保这样的准财政补偿活动替代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补偿活动,从而使我国财政表.现出了较低的显性负债水平.但这种补偿替代策略的实施使政府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同时由于隐性担保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道德风险的蔓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财政风险.为有效控制财政风险,政府必须进行财政创新并对传统的隐性担保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乡镇财政负债是我国农村当前一个严重的问题,并且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瓶颈,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政治的稳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乡镇财政在负债管理上如何规避风险,从而提高财政统筹能力,用以支持农村经济实体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5.
从“乡镇撤并”看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乡基层财政的困难是众所周知的,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因素很多。2005年10月河南省进行了“乡镇撤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基层财政的困难局面,解决基层政府机构臃肿、人员超编严重等问题确是有效之举。本文从基层财政的状况出发,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析政府负债问题及其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负债能够缓解财政危机,保证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负债又是引发财政风险的主要原因,威胁到国家的财政安全。根据哈娜.波拉克科娃(HanaPolackovaBrixi)的财政风险矩阵将政府负债分为直接显性负债、直接隐性负债、或有显性负债、或有隐性负债四种类型。政府负债可能会面临负债总额偏大,隐性负债沉重,经营性负债效率低下,企业的负债由政府负担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防范政府负债风险,应建立统一的制度规范体系,逐步实现以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政府负债,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和有效的政府负债信息披露制度,超前控制风险预期,防范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我国长期以来的乡村负债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并从乡镇和村两个方面提出了化解债务问题的一些办法,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乡镇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乡镇审计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鉴于目前乡镇审计性质模糊,法律地位不明确,各地审计模式各异,与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的现状,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提出探索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财政、农经、企管等部门参与构成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向乡镇党委、人大、政府负责的"监审合一"新模式,并就此模式的产生背景、特点优势以及在促进国家审计转型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进行,县乡财政逐渐陷入困境,特别是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乡级财政更是步履维艰,乡镇负债难以化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培育县乡收入增长点;完善分税制改革,形成地方财政稳定的收入来源;健全科学的地方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减少行政级次,缩减财政供养人员;加快县乡财政债务治理。  相似文献   

20.
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乡镇债务负担较重的现象相当普遍,有些乡镇的债务仍在逐年增加.据《中国财经报》报道,中国乡镇在上个世纪留下了2000亿元的债务,河南省为95亿元.也就是说,河南省2125个乡镇,镇均负债近450万元.过高的负债使乡镇财政运转困难,工资发放困难,直接影响了乡镇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影响基层政权的稳定.巨大的乡镇债务黑洞是多年来累积形成的,有着很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