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规则下的3大贸易救济措施,在国际贸易领域,世贸组织成员也通常采取此3种措施进行贸易制裁。由于过去发达国家在开展反补贴调查时,一直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认为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的中国,因此,我国在2004年以前没有遭受过国外利用反补贴措施的贸易制裁。但加拿大基于给予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导向企业的认定”,已于2004年连续对我国发起了3起反补贴案件调查,  相似文献   

2.
一、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遭受“双反”调查的趋势分析 (一)我国是反倾销和反补贴的主要受害国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遭受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数量仍然持续上升。2009年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77起,为历史最高水平;遭受反补贴调查13起,占全球总反补贴调查的46.4%。2010年全球反倾销案件和反补贴案件虽有所下降,但我国遭受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仍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3.
经济危机下我国开展反补贴研究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重要贸易救济制度。近年来中国遭受外国政府反补贴调查26起,是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反补贴问题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外国已经裁决的反补贴案件表明,反补贴调查不仅是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挑战,也是对我国金融制度、土地制度等制度已经市场化的否定。预计在未来,外国政府对我国的反补贴调查仍会呈上升趋势。这种情况无疑凸现了深入研究国际反补贴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规则下的3大贸易救济措施,在国际贸易领域,世贸组织成员也通常采取此3种措施进行贸易制裁.由于过去发达国家在开展反补贴调查时,一直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认为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的中国,因此,我国在2004年以前没有遭受过国外利用反补贴措施的贸易制裁.但加拿大基于给予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导向企业的认定",已于2004年连续对我国发起了3起反补贴案件调查,对我国已经从反补贴的威胁变成现实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WTO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自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到2012年12月31日,欧盟共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523起,其中451起反倾销调查,67起反补贴调查,5起保障措施。在WTO成员当中,美国为发起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数目为119起,欧盟排名第二。在欧盟发起的67起反补贴调查中,有58起作出终裁,其中30起征收了反补贴税,占已作出终裁案件的51.1%。而且,在这67起反补贴立案调查对象中,有59起针对亚洲国家,占到  相似文献   

6.
反补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贸易救济的最主要的三种手段.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补贴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武器.  相似文献   

7.
王旭 《北方经贸》2013,(8):13-14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WTO所允许成员方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三项措施虽同为贸易保护措施,但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相比有着明显区别。在当前各国频繁使用各种贸易保护手段限制进口的情形下,了解这些措施的区别,才能合理地应对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外对华反补贴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WTO秘书处统计,199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贸易伙伴国对华共发起了43起反补贴调查,其中29起采取征收惩罚性关税等反补贴救济措施。尤其是2007年以来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贸易摩擦频繁爆发,中国已成为反补贴案件的首要涉案国,中国被发起反补贴调查和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数量几乎每年都占全球反补贴案件总数的一半以  相似文献   

9.
杨文丽 《商业时代》2011,(31):35-36
发达国家长期遵循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法的贸易救济政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出口产品即将面临来自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重挑战。以往有关案例对补贴从事实认定到法律适用做了基本澄清,WTO及各国对补贴案件的裁决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以往案件的法律适用和解释。从这些案例出发,对反补贴的法律适用展开深入的分析,无疑对于我国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贸易救济形式呈现出从单一化的反倾销或反补贴措施向反倾销反补贴双项措施联动发展的趋势。基于世贸组织贸易规则,对国内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双项措施联动实施未来的研究方向,对于国际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和我国反倾销反补贴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WTO成员国最经常采用的两种贸易救济措施是反倾销和反补贴。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反倾销主要针对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即企业以比国内市场正常价格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产品。而反补贴则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更  相似文献   

12.
WTO贸易救济体系:1995~2010年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构成了WTO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三大贸易救济制度和机制。通过对WTO有关这三类措施1995~2010年间的统计资料的多视角分析,我们发现:统计期内WTO成员的贸易救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总体特征,且迄今仍以反倾销占统治地位,但近几年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呈上升趋势;从成员使用贸易救济的情况看,G20国家以及欧盟是使用主体,其中印度是全球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用户,美国是全球反补贴的最大用户和反倾销的第二用户;而中国则是受全球贸易救济影响最大也最广泛的国家,不仅自1995年以来一直处在全球反倾销第一对象国的"宝座"上,而且也是近年来事实上的全球反补贴的第一目标国。更为突出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还越来越成为保障措施特别是歧视性特保措施的牺牲品;最后,就产业影响而言,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近一半是针对冶金和化工这两大行业的,其中以钢铁冶炼与制品为代表的贱金属及其制品行业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入世以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导致中国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根源。在反倾销、反补贴问题上,美欧印等生产商之所以偏爱中国产品,与在过渡期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使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靶心。  相似文献   

14.
宋敏 《商业科技》2008,(16):16-16
入世以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导致中国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根源。在反倾销、反补贴问题上,美欧印等生产商之所以偏爱中国产品,与在过渡期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使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靶心。  相似文献   

15.
王旭 《北方经贸》2012,(10):16+18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已经由企业的微观层面向政府政策的宏观层面发展,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保障措施的同时,反补贴调查案件的发起数也逐步增多,反补贴调查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反补贴调查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恶化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削弱我国产业竞争力;影响整个产业链;给政府、企业带来沉重的诉讼负担;易引起连锁反应,甚至会出现被其他国家滥用的趋势;"双反"调查对我国涉案产业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厦门贸易救济法律事务中心于2003年9月10日第七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成立,它是由厦门市贸易发展局、厦门市司法局联合成立的松散型、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厦门贸易救济法律事务中心特聘厦门市部分社会执业律师和专家学者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应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及重大贸易纠纷等案件提供法律事务服务,其具体职能为:1、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有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知识及世贸组织规则的咨询服务。2、为需要专案服务的企业推荐办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及重大贸易纠纷等案件的专业律师。3、接受政府和企业委托,办理有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它贸易投资壁垒的调查研究事宜。4、跟踪、研究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及其最新发展情况。5、举办研讨会、报告会,为企业提供应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其他贸易壁垒对策的培训宣传服务。6、逐步建立分国别和地区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案件知名律师数据库。7、培育进出口公平贸易律师队伍,积极拓展律师服务企业和政府新领域。中心...  相似文献   

17.
郝洁 《国际贸易》2012,(11):27-31
一、欧债危机下中欧贸易摩擦的新动向 (一)欧债危机后的欧洲对华贸易救济案件 2010年以来欧盟共对我国发起2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2010年发起11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8起反倾销调查,2起反补贴调查,1起保障措施调查。2011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8起反倾销调查。2012年上半年欧盟已对我国产品发起6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4起反倾销调查,2起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和应对的错位困境2009年国外对华共发起119起贸易救济案件,比2008年同期增加11起,涉案总额127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者。2010年1—7月,共有15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41起贸易救济案件  相似文献   

19.
言论     
《中国对外贸易》2009,(12):10-10
“全球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1月7日表示,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今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案总额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125%。“特别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在增加。”姚坚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国际因素导致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各国政府为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纷纷采取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其中以“反倾销”为甚,且中国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深受其害。截至去年底,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576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影响了我国近20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2003年我国企业出口就遭遇反倾销案件47起,占全球该类案件总数的50%以上,涉案金额达18.75亿美元,比上年剧增了315%。2004年以来有增无减,立案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正成为全球反倾销的主要目标。若此现象继续蔓延,势必严重影响着我国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