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它是一种“舶来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开山鼻祖的沈尹默,一生共创作了十八首现代诗.他的诗歌贯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理论,又有古代“赋”体的影子,意象、意境兼容、押韵和工整对仗随意变化;同时又受二十世纪西方新兴文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出英美意象派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他的散文诗不拘一格,语言上打破形式格律的束缚,彰显二十世纪初“民主”、“自由”和“科学”的主题;在直觉状态下回归诗歌的本真,呈现出返朴归真、妙然生趣、虚实相生和节奏和谐等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夏马先生是香港散文诗坛的领军人物,在散文诗理论探索上,对于艺术辩证关系的阐发以及所提出的散文诗空白美、空间美等论断,独具慧眼,显示了他对散文诗在技法文本角度上的精确把握。他还自觉地践行其诗学理念,促成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的高度融合,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以古鉴今、以无显有、以实构虚、以景迁情,在古典意旨与当代语境的绾连中熔炼与提纯,风格朴质浑厚,沉雄顿挫,情辞慷慨,于艺术的辩证中,演绎文本在审美范畴中的精神图谱;于琅琅的声韵中,彰显汉语散文诗的跳跃性和时空感。  相似文献   

3.
周庆荣以他的散文诗《我们》找到了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与这个时代的契合关系。他的散文诗,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使人的理想境界得到提升的"大诗歌",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所置身的生存境界与生存价值进行审视与思考之后赋写的命运之书,真实深刻地表现了"我们"这一代人(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思想与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体现了散文诗对"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心灵沟通、"我们"的情感秩序、"我们"的精神品格的某种确认。  相似文献   

4.
印度作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是通过诗歌而奠定的,泰戈尔也是以散文诗《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在他散文诗的创作中,诗人一方面强烈要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途径来实现社会的改造。思想意识的矛盾直接体现在诗歌创作中。随着思想意识的提高,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关注全民族的命运和世界风云变化,同时他也不再热衷于追求人与神的和谐统一,对生命本性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美国近代伟大的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翻译家庞德在其意象派诗歌创作中,借鉴了“意境”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并在诗歌实践中适应时代的特点和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需求,使其诗歌意境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以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一方面要以时代发展为内在依据,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同现实相融合,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T·S·艾略特新批评文学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艾略特新批评是对传统批评的反驳,将文学批评从作者引向文本;艾略特新批评主要观点是“非个性化”和“意象表现”;以诗歌与文论为新批评拓荒,为现代诗歌拓荒,从而成为新批评奠基人、现代诗歌先驱。  相似文献   

8.
奚密的学术研究关注着文学性与文化性,在《从边缘出发——现代汉诗另类传统》一书中,他阐释了独特的“边缘”视角、现代汉诗的“诗原质”、当代中国的“诗歌崇拜”等现象,其研究不仅有着精细入微的文学文本分析,同时又有着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学理素养,在方法和实践上都极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胡适倡导的白话新诗运动是以意象派理论作为外缘性动力与理论基础的;郭沫若的《女神》初步体现了意象诗质与意象诗式的现代性变革;闻一多代表的新格律派诗,以对传统诗歌意象的转化、对诗歌意象的视觉性建构为特征,反映了五四后回眸传统、反思五四诗潮的倾向;李金发代表的象征派诗歌,以象征意象的创造与象征意象思维的运用,显现了中国诗歌意象体系的异质性变革。并总结了20年代意象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属于特殊文本翻译,研究诗歌翻译需要关注译文文本与译者。译者主体性表明了译者的审美、文化意识、创造性与人文品格。在重视译文主体性的基础上,探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诗歌的影响与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从译者角度深化诗歌翻译研究。郭沫若《西风颂》的汉译,体现了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以译者主体性在译文诗歌中的发挥,证明了"风韵译"理论的研究价值,实现了基于译者主体性翻译诗歌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也堪称21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征,并蕴涵着现代性特征。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张恨水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文化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当今文学的现代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的诗歌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是诗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对压迫的反抗,而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使他在强大的黑暗势力包围中仍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读他的诗能使人从自己内心深处唤起自尊与自信。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艾米丽·狄金森给后来的现代主义者许多启示与想象.狄金森诗歌的标题、意象、标点符号、韵律与修辞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现代性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艾米丽·狄金森,美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英美20世纪意象派诗人崇拜的先驱,她的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诗歌特征。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思想和技巧、表现形式和内容等几方面对狄金森诗歌的现代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传统哲学从认知的角度探究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舍勒主要从情感来探究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他从认知、同感和爱三种关系论证了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关系,并隐含地把这种情感关系运用到大众、生命共同体、社会和教会的划分上,以支持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6.
词义的个人化处理使诗歌里充满语词的陷阱,诗歌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远,表明现代汉诗的语言形式远未完善。文中提出了适合当前诗歌特点的文本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是一位基督教意识浓厚的诗人。文章以他的名作《荒原》为材料,从文本本身和诗歌意象等方面讨论“死亡”的主题,以及诗歌中所体现的基督教情结。诗人认为只有皈依上帝,现代西方人才能走出精神的荒漠地带。文章最后比较了《荒原》和《神曲》这两部宗教意识较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叶维廉先生认为道家哲学的语言观视语言为思想的桎梏,主张通过探求言外之意来认识世界。这种哲学观念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和评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诗歌独特的审美标准。他认为读者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欣赏传统诗歌时真正排除西方文学审美模式的干扰,领会其间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作为20世纪30年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努力追求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由于其诗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其诗极富有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诗风华美飘逸,诗歌内容闪耀着理想的光辉与人道主义人性美;在艺术追求上将传统融入现代,追求音律美。  相似文献   

20.
自由诗体在某种程度上已称得上是美国性和现代性的形式特征。本文拟阐述在诗歌形式和诗歌语言两方面,威廉斯如何承继惠特曼的自由诗体,并加以创新,使之更贴近人民大众,同时亦更为贴合现时发展中的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