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局中人、策略、得失……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似乎只有明暗较量的博弈论才能形容出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生存状态。 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场所谓的较量,无论谁占上风,企业永远都是输家。因为,从博弈开始的那一刻,企业就输掉了员工忠诚度。 “沟通、尊重、发展”,在东风康明斯的字典里,这三个词才是员工忠诚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企业的工资水平不高时,如何获取更多的人才。首先指出当工资水平不高时,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困难的表现;其次分析出现上述表现的原因;最后论述当企业工资水平不高时,获取更多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妮 《人力资源》2017,(3):74-75
组织“社群化”势不可挡 在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百强榜单的发布会上,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从经济发展角度对职场社群化进行了解读,并指明,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场“社群化”将成为大势所趋.换言之,未来,企业将逐渐成为拥有相同价值观的“同类人”聚集在一起的社会群体.面对组织越来越“社群化”,人力资源工作也须适时改变,适应需要,才能为企业招揽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4.
从“Digital LG”到“Let’s go”,到“life’s good”提出,LG处处闪现着“强人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巨大贡献。这一点随着其中国公司新总裁孙晋邦的上任再次得到体现——“Great Company, Great People”(强企业塑造强人才,强人才创造强企业)新战略正在LG散发着光芒。在不久前的媒体见面会上,孙晋邦阐述了这一新战略的必要性:在目前多元化竞争的转型时期,必须具备创新观念、创新能力,才能带动技术与营销等进一步发展。GCGP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当今世界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企业的生存发展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竞争力。LG电子今后将继续通…  相似文献   

5.
<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精神从提炼到员工的理解、接受以及转化为自觉行动,必须有教育、引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未来市场竞争的较量中,企业如何将现有人才转变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源泉并予以开发?问题的核心在于:一是企业战略方向的引导并被员工认可;二是人才的合理使用并被“激活”。  相似文献   

7.
陈晓红 《活力》2012,(14):28-29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八五五农场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全力实施人才强场战略,紧紧围绕“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主题,强化引才、育才、用才措施,为农场发展打造强劲的“智力引擎”。  相似文献   

8.
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配置”、“激励”、“培养”是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配置”、“激励”、“培养”三个部分,阐述了现代企业人才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差异化市场需求等新的环境下,要想打造一流的企业,就须有一流的员工,要有一流的员工,就须有一流的管理者,要有一流的管理者,就须有一流的管理智慧。企业核心人力就是企业一流管理智慧的结晶。所谓“核心人力”,是基于代表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内驱力、团队意识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而形成的独特的、难以模仿的竞争能力,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产”,作为“第一资源”,其核心能力也需要不断打拼,不断提升,才能进一步巩固企业的核心地位,达成核心人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卉 《民营科技》2014,(1):125-126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才能够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是企业文化软实力较量的时代,只有拥有了人才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创建有效的人力资源用人机制,在企业中能够合理的利用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下,需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创新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较多贡献的人。人才可分为高级、中级和一般人才.能发挥不同人才的作用.对企业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高新技术是竞争力的核心.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这个核心的基础。一位经济学家说过:”劳动潜能的发挥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可见人才是企业的领头羊.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我们必须抓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使它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宁波宝新拥有一支年轻的员工队伍,近些年来,也孕育了一些"准"核心人才。令人惋惜的是,在这些"青苹果"尚未成熟时,有的就离开了公司,被其他企业提前抢摘,这是企业人力资源很大的损失。笔者结合宁波宝新的人力资源情况,从分析"准"核心人才的特点入手,就如何留住"准"核心人才  相似文献   

13.
面对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无论是企业技术创新还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都需要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有效配合和适时推进。这是因为,首先,组织结构创新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提高。在短期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当前产品的价格、性能等属性,但从长远看,企业竞争优势则来源于其核心能力的持续提升。人力资源是核心能力最重要的载体,而改变传统组织模式对人力资源的束缚,必须通过组织结构创新才能实现。其次,组织结构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动态”是指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能力”是指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力。企业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法则是。组织结构变革与创新的目的是使组织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制度是第一生产力”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里可以解读为:组织结构创新是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大卫 《人力资源》2006,(7S):24-25
每家企业都在为人才伤脑筋:缺少人才的为招不到满意的人才而发愁;拥有人才的为防止人才流失而绞尽脑汁——人才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的“心病”,而且“病情”正在恶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新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着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新时代的企业把人、人才、“头脑资源”看作是最宝贵的资源,“第一资源”。强调人才,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拥有,比资金的投人与积累,比市场的占有和扩大更为重要。它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和持久的优势。因此,各国。各企业无不在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开发、信息、管理、金融、法律等全套人才,人才群体上加大投资。无不在开发人才、潜人才、高潜人才上,特别是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加大开发力度和强度。无不在人才创新机制、企业创新体…  相似文献   

16.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何等的理想状态。“物尽其用”,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做到真正的“人尽其才”。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只有把人才盘活了,让人人都有尽其才的渠道和舞台,企业才能有资本谈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17.
群山 《质量春秋》2006,(10):34-36
一位企业家认为,企业要出市场精品,首先要出“人才精品”。日本学者伊丹敬之说,现代企业中那些有独特能力的、能为企业长期固定工作的人,是比股东提供的资本更为稀缺的资源,并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本质的贡献。的确,人才与知识作为企业中的核心资源,对于提升自主创新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至关重要。时下,打造增强自主创新力的“人才精品工程”,已成为企业突出以人为本,加快人力与知识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战略任务。研究中外知名企业人才与知识资源管理创新之道,对于我们的企业建设“人才精品工程”,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可以说营销最基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从“营”到“赢”的跨越,从而达到企业的持续盈利,永续生存和发展。“营销”是“赢销”的基础,而“赢销”是“营销”的最终目标。那么,企业如何才能从“营销”走向“赢销”呢?作者鉴于对卓越企业的研究认为企业要实现从“营销”到“赢销”的成功跨越可以遵循三大法则。  相似文献   

19.
<正>西奥多·舒尔茨曾说":企业的人才资源是衡量一个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没有人才的企业如同一湾死水。只有拥有关键人才,企业才会有不竭的发展动力。"而如何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创建符合企业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于引进人才、充分利用人才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危机,简而言之,即企业潜在的负面的影响。保险业人才之急需,如同面对突发危机时必须快速反应地进行公关处理一样重要。纵观我国保险业发展三十年,经历了不凡的“三起三落”,在之后的十余年里,保险业人才培养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面对保险从业人才频繁跳槽、高管频繁“走马上任”、专业技术人才如同“海底捞针”。拟从保险业面临的“危机”入手,以处理“危机”的角度进行保险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