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智慧城市的概念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已开展的"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对智慧城市现存的运营模式:政府独资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运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以及国内外成功的运营模式案例的分析,在探索沈阳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中,政府可以在数字阶段,整合阶段,平台阶段和创新阶段采取不同的投资运营模式。同时,还要依据建立智慧城市的大原则,突出自己的优势,顺应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巨大,涉及政府、企事业组织和市民家庭等多元主体,其建设模式已经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转变为市场多元化投资。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城市运营理论,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客体和运营资金现状,研究了智慧城市的市场化运营及其投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3.
处在"互联网+"的经济新形态下,利用新兴技术和社会创新融合,构建"以人为本、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城市更宜居、更繁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须要求。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应按照创新体制、智慧网络、智慧民众、创新管理、创新经济、便捷服务六大要素进行智慧城市的创建。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基础,建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选取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的四个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对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开始向体验旅游、智慧旅游、智能旅游方向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安徽应该积极融入"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浪潮中来,实现自身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文章重点对安徽旅游产业的基本现状及主要困境进行了细致分析,继而结合当前安徽的旅游资源分布、产业运营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型发展策略,力争推动安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融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基础平台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可助力智慧社区转型升级,提升智慧社区的实用价值,使智慧社区为居民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服务。分析了"互联网+"对智慧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提出了智慧社区的建设方案,总结了智慧社区的建设价值,期望对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发展阶段,为了明确"互联网+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及策略,文章从"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变革说起,阐明了"互联网+智慧城市"对新经济的作用,并从转变思路、营造生态、平台化转型以及激发新业态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为农村电子商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构建农村电商"互联网+"发展新模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但农村"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构建面临诸多障碍,通过政府主导方式推进智慧性农村电商模式的发展,努力消除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短板和障碍,我们就能够有效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政务"是政府利用电子政务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范式和改善民生服务质量的重要路径。在"互联网+"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合法、法治、透明、效率、连贯的评估准则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政府网站在向"在线服务2.0"转变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将对于我国建设智慧型政府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以及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义乌市是中国会展产业县域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经过20多年发展,义乌会展的规模、档次和国际化程度都属全国前列,并且形成了"专业市场+展览会"的独特办展模式。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义乌会展业也遇到了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针对义乌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三大转型:政府主导型展会向市场化运作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办展转变以及综合展向专业展转变,义乌会展产业转型要着力整合会展产业链结构,完善城市会展服务体系;强化政府整体公关和营销,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加强会展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办展水平;依托"互联网+"时代打造展会O2O及大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如何对城市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城市运营更加完善、政府功能更加全面等问题,成为建设城市的难题。由此便衍生出了"智慧城市"的定义。而后各国对智慧城市进行建设,通过物联网、数字化、无线网络等的产生与发展使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可能。文章从"智慧城市"定义入手,并通过国外智慧城市案例,对定义进行更为简洁明了的解释说明,说明物联网、数字化、无线网络等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并通过对国内智慧城市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交通产业链的重构和生态圈的再造,传统产业形态被颠覆,新兴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交通服务就是以联程联运为主导,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以智慧交通、智慧物流为引领,以个性化、多样化运输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及时应用为特点,对传统交通服务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全新服务组织和管理体系。从我国交通服务发展历程、我国"互联网+"交通服务类型以及国外"互联网+"交通服务所处的阶段看,我国交通服务正在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阶段向"互联网+交通"的方向演进,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交通服务更快、更便捷、更舒适、更低价的要求。当前,我国"互联网+"交通服务政策的重点在于运用"互联网+"理念,审视、研判、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交通发展新模式,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高效衔接、互联互通,重新定义交通服务外延,再造产业链和生态圈,重构行业治理体系,推动交通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让本已财力紧张的地方政府捉襟见肘。将"唤醒民间资本的叩门声"的PPP模式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公共投入的支出型模式"向"市场拉动型的运营型模式"的转变,从而有效弥补地方政府的财力不足,并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效益。文章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融资的可选渠道及模式,归纳整理了PPP模式的优势,并就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模式中的定位与职能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互联网、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的"供电、供水、供气、供暖"的抄表、核算、收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常生活方式的需要。依托国家电网公司用户采集系统、SG186系统和"互联网+"收费等新技术,实现"电、水、气、热"四表一体化远程数据采集,集中自动核算和多元化缴费的新的"抄核收"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为建设"智慧城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供了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零售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运用分析方法阐述传统零售企业的现状与转型的优势条件,分析总结O2O电子商务模式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提出传统零售企业向电子商务模式转型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背景下,印刷包装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印刷包装网络化为传统的印刷包装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印刷包装企业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借助"互联网+"的机遇进行企业转型及升级,不断探索企业的经营模式及运营理念,寻找符合企业发展的电商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智慧城市相关概念的研究的基础上,定义智慧城市,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强大的互联网、物联网、交通网和电信网等多网络组合的支撑下,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并完成城市向更高阶段的转型和升级。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具备以人为本,合理利益分配;全面升级的智能物联;高度协同以及内生发展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14’崇礼中国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于日前在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县召开,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会议同期举行。会议期间,联盟确立了发挥成员单位优势,创新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目标,并总结提出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应贴近百姓生活,以智慧社区先行先试,结合传统房地产业向城市运营商、服务商转型,开启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产能过剩、通货紧缩等问题,致使以物易物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得以再次兴盛。个人之间以物易物,可迅速让个人处理掉闲置物品,并换来感兴趣的物品;企业之间的以物易物,更可以解决资金短缺、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难题。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引爆了"互联网+"概念,亟待转型的中国经济由此站在了"互联网+"时代的顺风口上。"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从银行、能源、医疗、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为全面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产业升级、服务民生等全面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寻求科学可行的实践路径。一、以智慧引领"互联网+城市"建设(一)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程以创建"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