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对唐曹轻轨铁路地理位置和客流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唐山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和轻轨交通的优越性,论述了唐曹轻轨建设的必要性.唐曹轻轨铁路建设在完善交通结构的同时,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日常运营收入、促进沿线土地增值、支持滨海新城建设和融合大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2.
麦加轻轨是中铁建建设并运营的首条海外铁路,由于服务对象为朝觐客流,其列车运行模式较为独特。通过研究麦加轻轨的5种运行模式(A—E),分析其运营效果,提出麦加轻轨列车运行模式的优化方法。重点针对朝觐期间的运行模式E,以发车间隔、运营成本、车底数为约束,以乘客候车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了不同客流分布下的行车间隔优化模型,并针对不同集中度的客流分布计算得出最优方案。研究显示,相比既有的行车间隔保持不变的方案,采用优化后的差异化行车间隔方案可以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情况下缩减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客流集中趋势越高,优化效果越好,客流高集中趋势下(标准差19.9%)最多可节省候车时间13.2%。研究结果对降低麦加轻轨运营成本、提高乘客服务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的委托运输模式是一种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从网络型产业特性出发,通过对委托运输模式与自营模式的比较,从理论层面探讨铁路采用委托运输模式的优势,并利用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在2个不同铁路局集团公司的工务段分别采用委托运输模式与自营模式时人工成本的差异。结果表明:尽管不同的铁路局集团公司在人力资本等投入要素资源的布局不同,测算结果也不同,但结论显示,委托运输模式与自营模式相比在工务段上直接人工成本的节约较为显著,而且高速铁路公司采用委托运输模式还可以节约组织成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铁路运输通道实现快捷、经济、安全运输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运输通道内干线结构角度,将铁路运输通道分为干线集中型、干线辐射型和多线平行型3种类型。在分析全封闭利用模式、全开放利用模式、半封闭利用模式和主辅分工利用模式4种运输通道利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铁路运输通道利用效率的对策,即:提高运输通道内技术站作业能力和效率,打通运输通道内能力限制区段,创新运输通道运输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的初步建成,成网条件下高速铁路的运营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运输组织模式作为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效率效益和服务品质均有直接的影响。在分析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的层次结构(由高速铁路主干网、城际客运系统、既有线提速线路3层结构构成)及其功能定位和分工的基础上,探讨铁路快速客运网运输组织模式的原则,提出"本线运输+换乘"的运输组织模式,即动车组列车在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上本线运行、跨线客流和长距离本线客流在大站换乘的运输组织模式,并进一步从换乘设计和组织、运行组织方案的配合、票务政策和市场营销、各种运输方式配合等方面探讨实施该模式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保价运输联盟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提出基于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方法.介绍收益分配的3种模式:产出分享模式、固定支付模式、混合模式.设计保价运输收益分配模型,考虑保价运输联盟中参与者资源的消耗、贡献及承担风险情况,对其进行收益分配.基于设计模型进行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列车重量、速度和密度的合理匹配是解决铁路重载运输的关键问题之一。实现重载铁路重量、速度、密度的合理匹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铁路运输组织模式是影响三者间相互关系的主要因素。从运输管理理论的角度,结合不同运输组织模式的特点,对不同运输组织条件下,我国重载铁路列车重量、速度、密度合理匹配问题进行研究,给出不同运输组织模式下列车重量、速度、密度的合理匹配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重载铁路的发展,重载铁路的定义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分别在1986、1994、2005年提出新的标准。结合重载铁路的定义和发展,在综合分析世界各国铁路重载运输组织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重载铁路的分类,即全封闭模式、全开放模式及半封闭模式。通过分析以上3种模式重载铁路的运输组织特点,为铁路部门开展重载运输、合理选择重载铁路的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分公司的发展,对其融资运营的操作模式进行全面探析。从资本运营角度对神朔铁路"联合运输,系统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全新战略联盟的内容,以及实现联合运输的手段进行分析论述,并对联合运输体模式的绩效进行考察,证明全新融资运营模式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城际铁路跨线客流运输组织模式对线网主要技术标准选择、各线互联互通设计有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线网的运营服务水平。分析影响跨线客流运输组织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为跨线客流的强度、跨线列车对线网运营的影响、线网建设及运营管理方式、线路通过能力使用情况等方面,归纳换乘和开行跨线列车2种模式的主要优缺点,结合珠三角及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规划线网实例分析表明,城际铁路跨线客流的运输组织模式应根据具体的跨线客流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