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雄斌  王雄辉 《物流技术》2010,29(15):70-73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提出了物流需求的界定和衡量方法,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武汉市2010年物流需求量进行了预测;该模型不仅揭示了外部经济系统和内部运输系统与物流需求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同时有助于对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进行具体分析和规划。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提出了物流需求的界定和衡量方法,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武汉市2010年物流需求量进行了预测;该模型不仅揭示了外部经济系统和内部运输系统与物流需求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同时有助于对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进行具体分析和规划.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美经济的关联性较强,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慢或出现衰退,则中国出口商昂的外部需求将会明显减弱。次贷危机可能致使发达国家的经济走缓,进而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协调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根本上讲来自需求。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十分显著。从扩大内需的两个主要内容--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来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要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保持今后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发展,仅仅依靠投资的增长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保证消费需求的协调增长。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此应把鼓励和促进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措施,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国内需求增加可以带动经济稳定增长 1.国内需求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在80年代表现为消费需求扩张并带动投资迅速增长,而在90年代以后,消费需求的增幅减缓,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1978年以来经济增长构成的分析表明,消费是最为重要的增长因素,其在GDP增  相似文献   

6.
《上海企业》2012,(3):51
新京报载文:只有通过对金融体制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同时利率更加市场化,银行利润才会回归合理。在经历去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受到外部出口需求减少和内部通胀压力的影响,实体经济经营出现困难。而与此相反的是,银行业却独善其身,利润出现了大幅增长,从已  相似文献   

7.
钱方 《上海企业》2012,(3):40-41
在经历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受到外部出口需求减少和内部通胀压力的影响,实体经济经营出现困难。而与此相反的是,银行业却独善其身,去年利润出现了大幅增长。一银行行长甚至感叹:“银行利润太高了,都不好意思公布。”究竟是什么原因支撑着银行业的暴利?  相似文献   

8.
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面对考验的一年,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政府以支持经济长期增长为目标,试图推出积极的刺激开支方案,以舒缓内部增速放缓的压力。 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面对考验的一年,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政府以支持经济长期增长为目标,试图推出积极的刺激开支方案,以舒缓内部增速放缓的压力。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反映了成品出口业的外部需求减弱,但同时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振,楼市低迷已对钢材、水泥等行业造成连锁效应,并间接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的低潮中,2008年的中国车市也滑入低谷。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大众消费者对汽车的个性化需求开始觉醒,传统的设计和销售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他们的胃口。2008年的寒冬,是否意味着一个黄金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10.
同时,环境保护的需求会拉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正是由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工业化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运用贸易矩阵和广义经济分类(BEC)考察了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演进和特征,发现中间产品是东亚区域内贸易的第一大类产品.继而,用贸易流量分析模型按国别探讨了需求因素、竞争因素和区位因素分别对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计算出中国对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后,运用中国1992-2006年的数据验证了外部需求是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首要推动力.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对解释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深幅调整。多项指标显示,当前经济低迷主要是由于生产体系与需求结构不匹配,而不仅是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外部需求的增长快速下降、反危机的调控措施、增长阶段转换中需求的变化是引起生产体系与需求结构错配的主要原因。由于生产体系调整需要较长时间,预计未来一两年宏观经济仍将在低位运行。2009年四季度以来,我国GDP当季同比增速已连续11个季度下降,到2011年第三季度已降至7.4%,创下新世纪以来经济回落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将在2002年-2003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并且适当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组合和结构导向,以期启发国有投资需求与非国有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效应的累积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02年GDP预计增长7.5%以上而略高于2001年。  相似文献   

14.
周利军 《活力》2004,(8):80-80
1890年。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他将来源于单个企业自身规模扩大的企业经济增长称之为“内部经济”。而将来源于产业普遍发展的企业经济增长称之为“外部经济”。  相似文献   

15.
1996年,香港经济基本上处于调整中持续发展的态势。内部消费需求有所改善,内部投资需求保持强劲,部分内部经济环节首先完成调整,楼市交易畅旺,股市屡创新高,失业率逐渐有所回落,唯有进出口贸易表现不尽人意。全年而言,整体经济将温和回升,多数表现将优于上年,GDP增长将升至4.8%左右;通胀压力持续缓和,通胀率将有可能回落至6%左右。1997年,香港经济仍将会在调整中继续发展。由于外部因素可望保持基本稳定,内部因素中的部分负面因素可望进一步减弱,而占本地生产总值六成的私人消费有望逐渐复苏,因此预测经济实质增长率仍…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研究》2009,(6):20-2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从过去两年的经济运行态势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迹象比较明显,目前,外部环境尚好,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主要看内需增长状况,国内需求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警惕出现内需增长乏力的局面,加大短期需求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辽宁经济统计》2008,(10):37-37
新华网10月17日载署名龚雯的文章提出,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迅速向全球扩散,受此打击,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势必继续下降,对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如果说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刚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我们应当把它看作一个十分复杂的一年。他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中国经济现在处在氽稳回外状态,另外一方而外部需求仍然带何不确定性,一身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并没柯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基于投资与消费本质属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表明:(1)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最初需求动力,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由强变弱再变强,受消费需求导向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由弱变强再变弱;(2)均衡增长状态下,产出与投资、消费同步增长,价格水平基本稳定;(3)相对于消费需求而言,投资需求的"投资滞后性"和"投资惯性"的存在使投资常与消费非同步增长,导致经济失衡和价格水平规律性波动,即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价格水平上升多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中后期阶段的价格水平上升多为成本推动,而结构性价格水平上升会随着消费结构升级而成为一种常态;(4)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良好,但长期高投资率导致的强"投资惯性"致使当前产能过剩及通货膨胀预期并存,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形成较大威胁。政府应通过以消费结构升级为导向扩大投资,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稳定粮食价格等措施进行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