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欧洲鳗的生物学特性 1、欧洲鳗适合净水。适应温度为20℃~28℃,最适水温为27℃。若超出该水温范围,就会影响欧洲鳗的正常摄食和生长。水温低于14℃,欧洲鳗仅能少量摄食;水温高于32℃时,它不摄食。  相似文献   

2.
<正>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开始逐步下降。8—9月气温降至28℃—24℃之间,是黄鳝生长的黄金季节。9—10月气温降至24℃—13℃时,黄鳝摄食量开始减少直到停食。11月气温降至10℃以下后,黄鳝进入冬眠期。实践证明,秋冬季节饲养管理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养鳝效益的好坏。加强成鳝秋冬饲养管理必须抓好四个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 一、温度:金鱼是变温动物,刚孵化出来的金鱼苗,生长最适宜的水温22℃—24℃,变色最快的水温是25℃—30℃。需要注意的是水温变化不能突然超过5℃,否则金鱼会感冒。水深不能超过50厘米,水深超过了50厘米在夏季就有热分层现象,水体温度就会不一  相似文献   

4.
<正> 淡水鲳足热带与哑热带的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之一,其养殖水温20℃—33℃,最适生长水温26℃—30℃,最低临界温度为12℃,一般适宜在地热温泉、工厂化余热水中保种越冬,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温室越冬管理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蚯蚓具有喜温、喜湿、喜暗、怕光、怕震、怕盐、怕辣等特性,蚯蚓是变温动物,0℃—5℃体眠,32℃以上停止生长。40℃以上死亡,15℃—25℃最适宜其生长发育,日本良种大平2号和北基2号蚯蚓,食性广、适应性强、定居性好、易饲养、个体大、肉质好、生长周期短、繁殖快、产量高,采用人工养殖技术,每平方米可年产蚯蚓30公斤以上,是一个投资少、生长快、风险小、效益好的致富项目,适合我国城乡集体、个人投资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 刀额新对虾俗称“基围虾”,其壳薄体肥、肉质鲜美爽口,胜似中国对虾,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它属广温、广盐性虾类。耐温范围为10℃—35℃,秋季水温降至6℃—7℃也能生存,最佳生长温度17℃—32℃,适宜盐度范围0‰—35‰;对低氧忍耐强于对虾,能在pH7.0—9.0水中正常生活。其食性为杂食偏动物食性。在幼虾阶段食性与对虾一样,成虾时期捕食以桡足类、多毛类为主,也摄食人工合成饵料和其它有机碎屑及底栖生物等。习  相似文献   

7.
<正> 1、稚甲鱼 入冬前尽量投喂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如动物内脏、鱼虾及螺贝等,让稚甲鱼吃饱增膘。水温降至18℃时,要将稚甲鱼转入室内增温,并保持室内温度维持在5℃以上;最好在甲鱼池上搭盖塑料大棚保温,防止池水结冰而伤害稚甲鱼。同时避免池水温度过高,若水温超过12℃时,稚甲鱼便会停止冬眠,醒眠后爬来爬去,消耗体力,降低越冬成活率。在越冬后期也须防止气温时高时低。  相似文献   

8.
<正> 化肥养鱼水库,要在年初编好全年计划,放养好鱼种,组织资金和完成技术培训工作,待水温上升到20℃时,开始投施化肥。从开始到结束,要始终坚持按计划执行。  相似文献   

9.
<正> 淡水白鲳一般每667m~2池塘产量达400—500kg。现将其池塘养殖和常见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态特性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杂食性,种内一般不互相残杀,鱼种在饥饿情况下会相互咬伤,有的因尾鳍被吃掉而死亡;适应水温12℃—35℃,最适生长水温24℃—32℃,当水温低于12℃时大部分鱼失去平衡,会有冻死的危险;耐低氧能力较强,水中溶氧0.5mg/L时仍然生存,适宜在较肥的池中养殖;耐盐性高,能在盐度5‰—10‰的环境里正常生长;喜生活于微酸性水中,pH值适应范围为5.6—7.4;性情温驯,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有成群活动的习性,容易捕捞。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字特性 南美白对虾能在水温为6℃-40℃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水温为23℃-35℃,盐度为0.5‰-35‰。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pH值7.0-8.5,氨氮含量低的自然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均可养殖。  相似文献   

11.
<正>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一、加强投喂:夏季水温在20℃—28℃,特别当水温达到25℃—28℃时,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这段时期进行强化培育。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成体饲养技术日臻完善,它的商品化增养殖技术将会普及。这样有利于群众掌握其饲养技术。一、成体生态习性成体生活习性:成体在自然界是栖息于溪河有冒泉水或有回流水之处,人工饲养的成体则栖息于池内人工穴洞之中。成体食性:成体为肉食性,饵料分两类,一是鲜活及冰冻动物;二是人工配合饲料。水温,成体适应能力强,其生存水温范围在0℃—26℃。其中最佳生长发育水温在18℃—23℃。光照:成体怕光,其光照控制在100—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控制水温 黄鳝比较怕热,其最适水温为22℃—28℃。当水温高于28℃时,其摄食量明显下降,生长受到抑制。进入夏季,鳝池水位较浅,水温容易升至28℃,因此,盛夏一定要做好鳝池的防暑降温工作。 (1)种植水生植物。既可遮挡部分阳光,便于黄鳝的潜伏,又可改善池塘环境,降低水温,有利于黄鳝生长。但水生植物的遮盖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  相似文献   

14.
一、苗期管理苗期管理主要指光照、温度和水分管理。光照是苗床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所以在育苗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充足的光照。温度需要通过晚上覆盖草帘保温、白天放风降温的方法调节。温度控制应依据以下原则:播种至出苗保持28℃~30℃。子叶出土至第一真叶出现,白天25℃左右,夜间13℃~15℃,凌晨最低气温不低于10℃。第一真叶展开至定植前1周,白  相似文献   

15.
<正> 海蜇因其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而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热点。但由于受养殖技术尚不成熟的限制,一则室外养殖成功率普遍较低;二则因海蜇生长适温范围为15℃—30℃,故养殖时间仅限于夏秋两季,货源短缺,价格过高。  相似文献   

16.
<正> 如何让黄鳝顺利度过三伏关,是黄鳝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本阶段饲养技术要点是: 一、控制水温。黄鳝养殖最佳适温24℃—28℃。三伏天池水温高达35℃以上,直接危害黄鳝生长。此时期应把水温控制在28℃以下,其方法如下: 1、遮阳。池上方须搭物遮阳,面积占池面的三分之二即可。池旁栽种葡萄、丝瓜、扁平等经济作物。池内放入瓦片、树墩作人工洞穴,便于鳝鱼栖息避暑。  相似文献   

17.
<正> 黄鳝属底栖生活鱼类,比较怕热,其最适水温为25℃—30℃,因此,夏季5—9月是黄鳝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是夏季天气炎热,并且变化无常,养殖池水易受污染,病害发生的机率比较大,极易造成大面积死亡或逃逸事故。因此,要想黄鳝在快速生长中安全度夏,必须加强养殖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 现在快要进入晚秋,秋片鱼种就要准备捕捞收获并转入漫长的越冬阶段,在此之际,鱼种并塘及越冬管理这两项技术工作都很重要,现予以简介,仅供参考。一、鱼种并塘应把握三点:1、并塘时间:并塘应选在无风晴朗天气,在水温10℃左右进行为宜。因为水温过低,如0℃以下鱼体容易受冻伤,患水霉  相似文献   

19.
<正> 乌鳢,又称黑鱼、乌鱼、生鱼、财生等,是近年新开发的养殖品种。 乌鳢喜栖息于水草丛生、淤泥底质的水体中,平常潜伏在水草茂密的水底,捕食或缺氧时才到水体中上层活动。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低氧,在水少或潮湿的地带也能长时间生存,生存温度0—41℃,生长适温16℃—30℃。既能潜伏在底泥中,也能在水面跳跃,并可随细小水流转移水域,养殖中应注意防逃。 乌鳢是凶猛肉食性鱼类,体长3—8厘米时就可摄食小鱼虾、蝌蚪、昆虫幼体等,采取隐蔽等候、突袭捕食方法,有相互残食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 加州鲈鱼为肉食性温水鱼类,生存水温1℃-3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5℃,在水质清新、食物丰富的江河、湖泊中,生长迅速,味道鲜美。江苏省吴江市自八十年代引进养殖以来,池塘养殖面积5000多亩,生产量达2500多吨,已成为特种养殖主导产品。去年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价格低落,效益下降,而我市平望镇顾扇村加州鲈鱼的亩产高达600公斤,亩效益仍达900元左右。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