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按照商誉的来源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立和积累的、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源。外购商誉是指在企业合并时产生的、非企业自创的商誉。新旧会计准则均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新会计准则规定的商誉实际是外购商誉。笔者认为,承认外购商誉、不承认自创商誉不符合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自创商誉能否像外购商誉一样被纳入会计核算,是近年来会讣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一样都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因此廊对其加以确认和计量。同时,考虑到其特殊性,主张对自创商誉不予进行摊销,但应进行减值评估。  相似文献   

3.
自创商誉、负商誉确认与计量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按照商誉的来源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立和积累的、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源。外购商誉是指在企业合并时产生的、非企业自创的商誉。新旧会计准则均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新会计准则规定的商誉实际是外购商誉。笔者认为,承认外购商誉、不承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而在现行的会计实务中,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文章从自创商誉的涵义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企业不进行自创商誉确认的弊端,提出了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及核算的具体方法,目的在于阐述企业实务中应该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获利能力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商誉不能同企业的整体价值相分离.不能单独交换.不能单独转为现金:它难以进行可靠的计量:同时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会计实务上.理论界学者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因为自创商誉比外购商誉更难以公允地量化.但自创商誉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投资人等相关利益的决策。所以适当披露其会计信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产重组和企业合并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商誉的价值已越来越受到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关注,要求确认和计量企业商誉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目前世界上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不尽合理: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这种会计方法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严重违反了会计原则。笔者认为,只有对现行的商誉会计做法进行改良,才能如实反映企业商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核心商誉的辨认,将价值链分析方法运用于商誉分析。指出不能确认自创商誉,但应确认外购商誉,同时笔者认为因商誉的特殊性,只能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8.
康均 《广西会计》2000,(6):21-23
在传统会计理论中,对企业的自创商誉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逐渐成为企业无形资产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而且占总资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自创商誉的确认再度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界的焦点话题。一、现有商誉确认理论的不合理性1.现有商誉确认理论不符合一致性原则。现有商誉确认理论只确认和计量外购商誉,而对自创商誉则不予确认。其理由是外购商誉的市场交换价值使确认具有可靠性。事实上,这种商誉确认理论并不科学,它违反了会计的一致性原则。自创商誉是外购商誉的基础,外购商誉是自创商誉的转化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外购商…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用理论上的公式评估商誉的价值是不可行的,对商誉价值的评估还得用传统的收益法和割差法.商誉的核算方法有两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自创商誉要入账,二是外购商誉不能摊销.这样核算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用理论上的公式评估商誉的价值是不可行的,对商誉价值的评估还得用传统的收益法和割差法。商誉的核算方法有两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自创商誉要入账,二是外购商誉不能摊销。这样核算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自创商誉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审计月刊》2006,(9):42-43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各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国际上对外购商誉作为资产确认基本达成共识,但对自创商誉的确认在会计实务中至今未被认可。目前,我国自创商誉因其不能合理可靠地计量而被排除在传统的会计确认体系之外。但持相反意见者也大有人在,如葛家澍教授曾指出:“在现代企业中,自创商誉是存在的,也是可以计量的……自创商誉之所以长期在会计上得不到反映,是由于传统会计有一些框框难以突破……会计中的一些传统偏见应当逐步改变。”自创商誉是否应进行确认。笔者认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随着会计计量技术的发展,自创商誉的确认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实现了对商誉界定的突破。但对商誉按其来源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其实质相同却采用不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造成的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遭到质疑。为减少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外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已在现实中得以应用,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未能应用,本文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分析,认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有其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应对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3.
对自创商誉的探讨○武汉大学凌永春商誉是指一个企业的收益超过同行业一般利润水平的能力而形成的一种价值,它的存在已得到社会广泛地认同。从其形成来源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但在传统和现行的会计实务中,自创商誉是不予确认的。只有企业合并时,存在实际产权交易...  相似文献   

14.
李洁慧 《财会通讯》2007,(11):42-43
一、商誉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在关于商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公认会计准则中,世界各国一般都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确认的自创商誉仅限于在企业购并交易中形成的购并商誉。我国关于商誉的最新会计处理规范主要体现在2006年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5.
商誉的确认计量亟待革新○中南财经大学石春茂商誉的来源有自创和外购之分,但现行的商誉会计实务却以此为切入点,来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值得研究。一、按现行实务,企业购买一家企业并愿支付超过帐面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价,形成所谓外购商誉,这是被购买企业业已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自创商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仅仅是商誉在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本质相同,并进一步从资产定义等角度出发阐述了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商誉的涵义较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普遍接受的是“某一主体具有能获得超过正常投资报酬率的能力和信誉”(常勋,2005)。可见,商誉是一种能力,一种为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为能力一般是很难正确衡量和计算的。一般地,又将企业商誉分为企业外购商誉与企业自创商誉,笔者仅谈谈企业自创商誉的若干问题。一、企业自创商誉的功能所谓功能,即是指能力。企业自创商誉的功能即是指企业自创商誉的能力。企业自创商誉的功能的正常甚至超长发挥,是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源动力。第一,导向功能。一个企业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商誉,就会引…  相似文献   

18.
自创商誉会计确认与计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财会通讯》2008,(6):52-54
商誉是企业拥有的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我国会计准则只确认外购商誉,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本文结合商誉的本质,探讨了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对自创商誉进行计量的具体方法,以期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商誉的会计问题中,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的是自创商誉应否确认的问题。尽管目前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并未确认自创商誉,但主张自创商誉应予确认的呼声越来越高。一、自创商誉的确认(一)自创商誉确认的现状2006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体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但是依然不确认自创商誉,仅对外购商誉进行确认。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改制、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指出商誉争论中存在六大逻辑不一致的基础上,基于复杂性理论、复式记账原理等相关理论,认为商誉是企业成立后逐渐形成的资源整合能力;不管自创商誉还是外购商誉、正商誉还是负商誉,都应该通过利润表而不是资产负债表进行确认与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