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静 《环境经济》2014,(5):41-44
正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保险公司投保积极性不高、费率制定不合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诸方面的问题,全面了解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营销环境对制定其未来发展策略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内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又称"绿色保险",是从公众责任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中逐步独立出来的一种新型险种。目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经在很多国家  相似文献   

2.
蓝虹 《环境经济》2020,(7):44-49
绿色保险是管理生态环境风险的市场手段,其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指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国际上对绿色保险的模式选择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以强制环境责任险为主;强制责任保险与财务保证或担保制度相结合;以任意环境责任保险为主,强制责任保险为辅。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绿色保险”起步阶段,可在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行业和地区,通过开展试点,逐步推行强制责任保险,其他行业采取自愿保险的形式。随着试点经验的积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再适时建立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治理环境污染,提高污染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试行环境责任保险,经历了从任意性责任保险到强制性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发展思路和模式也逐渐清晰,当前已经具备构建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条件。实行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相契合,投保环境责任保险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发展的规定,为制度构建奠定了政策基础。2014年4月24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52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环境强制责任保险,为制度构建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在船舶油污损害强制责任保险和交强险方面的立法和实践可以为制度构建提供参考,同时在保险模式选择上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绿色保险"又被称为环境责任保险,一般认为环境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水、土地或空气,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通过阅读2011年第5期《环境经济》杂志的封面文章——《绿色保险生机初显》,我们看到了近些年来我国在开展绿色保险  相似文献   

6.
2013年第8期的《环境经济》杂志封面文章系列——"无锡:绿色保险的突围之路"和"立足环境风险管理,打造绿色保险无锡模式",通过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无锡试点的深度报道,让我们真正了解到无锡"立法推动、市场运行、企业参与、专家服务"的模式,这种模式因多方共赢而顺利推动,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四章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无疑给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地方的试点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但是,面临绿色保险"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要想在新机遇下有新发展,不管是法律支撑、政策保障,还是保险产品开发,都要有新进展。于是,评估八年来绿色  相似文献   

8.
国家环保总局、保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了我国启动“绿色保险”、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这是继“绿色信贷”后,我国推出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当前,我国有些地方一方面存在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的隐患,另一方面,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尚处于发展初期,应通过加强宣传与政策引导,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制度;建立三方协作的专业化风险评估制度及应急处理机制;创新保险公司险种;建立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保险体系;建立防灾防损与理赔相结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长效机制;构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执行体系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德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茜 《环境经济》2012,(7):47-50
在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玷污或污染水、土地或空气,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面对这刻不容缓的局势,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也逐渐发展起来。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各方面的立法和规定都不太健全,想要通过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的经验十分匮乏,在发展环境责任保险方面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绿色保险政策,堪称继绿色信贷之后亮出的环保新政"第二剑"。过去,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环境破坏只能由政府来埋单。如果企业参保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旦事故发生,由保险公司及时给被害者提供赔偿,企  相似文献   

12.
邢宝东 《经济导刊》2011,(11):63-64
2005年,《公司法》和《证券法》对董事民事责任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之后,董事责任保险受到了普遍关注,市场上出现了关于董事责任保险的热烈讨论,上市公司及其董事对此普遍持欢迎态度。该保险推出后不到两个月,就有6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咨询  相似文献   

13.
张东昱 《发展研究》2006,(11):68-69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责任保险,这对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在阐述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试着从经济与金融、法律与政治、人才、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初步探讨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贺震 《环境经济》2012,(7):21-29
本文对我国和江苏省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梳理了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进一步阐述政府为什么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并通过江苏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实践探索,对该项制度推进缓慢的原因做出分析,提出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破解的建议,以期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我国其他地区的进一步探索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环境金融,又称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鉴于当前绿色证券的发展规模及影响的有限性,本文侧重对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在过去十年的进展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国家更加重视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绿色信贷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环保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推进的两项重要环境经济政策,自上世纪90年代推进探索以来,“十一五”时期得到稳步发展和加速推进,在治污减排中发挥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绿色发展背景下,基于环保部公布的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名录,实证检验环责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投保环责险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其在企业创新治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环责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环责险对非国有企业创新水平促进效果更显著;环责险与环境规制不能发挥协同作用。结论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以及环责险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对深化绿色保险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环境经济》2008,(3):6-7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近期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两部门将于今年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在操作层面,环境污染责任险将按照以下4个步骤实施:一是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是应对环境污染风险的有效方式。我国已在部分省市建立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尝试运用保险制度控制企业环境风险,但成效并不明显,阻碍因素主要是立法缺失、缺乏责任认定和风险评估机制、保险公司经营难度较大、政府作用发挥不足等。结合我国已探索的经验及国际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经验,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落实应选择"自愿保险为主、强制保险为辅"的模式,并从法律保障、技术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保障,进而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国的绿色保险主要是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简称"环责险"),由环保部、保监会等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动实施,具体运营模式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别,整体来看业务发展并不理想。中国环责险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缺乏足够的来自于法律及其执行方面的压力,使得相关投保需求不能被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产品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等。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一方面应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优化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提供财税激励、加强部门协调等措施改善环责险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还应拓展绿色保险在我国的内涵,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纳入到各类保险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增加以及航运业的发展,船舶溢油风险越来越高。船舶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能有效地保障船舶油污损害得到及时充分的赔偿。我国已意识到这一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出台解决了保险范围、保险额度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也给我国油轮市场带来一定压力。在分析新规定的优势和不足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