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意旅游在国外是一个发展非常好的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达,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旅游业是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新创意与基础设施相结合,由此我们衍生出了一种新的旅游产业类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文章根据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中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以及其发展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深度剖析国内外8个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社区,聚焦其创意经济开发的整体脉络与流程,探讨其基础条件、促进因素、创意模式和创意产出。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创意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市场、政策和生态等基础条件能够影响创意开发的方向和高度;有力的领导与合作、绿色发展理念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创意经济形成的驱动因素。基础条件和促进因素的互动催生了两大乡村旅游的创意模式:构建特色创意集群和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乡村性的创意开发能带来积极产出,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熟的创意模式与持续的创意产出能够反哺创意开发的基础条件与促进因素,使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达到内在平衡。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旅游是文化创意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业态,以湄洲岛妈祖文化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妈祖旅游创意,结果显示:妈祖文化是极好的旅游文化创意题材,是闽台文化创意交流的对象之一,湄洲岛与周边区域具备文化创意的背景与平台,为此,当地政府要重视妈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保护创意知识产权,积极利用当地加工艺术企业参与创意商品设计;聘请专业创意人员,筹划妈祖印象晚会,使妈祖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是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业态和新趋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而云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其发展的创意理念却不够成熟。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转化、旅游价值创造、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群化以及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创意旅游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云南及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增添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诸多困境,以安徽池州为例,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规划与资源整合相脱节、资源与品牌构建不协调、利用与创意发展不适应等困境,强化资源整合、注重品牌运营、坚持创意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瑾  王婷 《科技和产业》2020,20(8):83-86
以江西省万安田北农民画村为调查目的地,从融合机制、融合路径、融合绩效三个方面对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田北农民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在村民增收、村落环境改善等方面已有初步效应,但仍然存在融合层次粗浅与融合产品单一、村民自主行为与景区规划相矛盾、复合型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匮乏、融资难度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旅游开拓汕头旅游新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元素的融入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旅游业的深层次发展。汕头有资源、区位、发展机遇等文化创意旅游的条件;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展文化创意旅游。  相似文献   

8.
创意农业旅游是农业旅游发展的新业态,融合农业、旅游业与创意文化产业的新型旅游模式,既满足了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又能提高创意农产品的附加值。雅安市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地级市,发展创意农业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也具有广阔的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创意产业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中国也逐渐兴起.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相结合,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产业类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文章就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区别和联系加以阐述,同时对中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态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作为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人类瑰宝,其保护发展 日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旅游循环凝视理论聚焦乡村旅游与 乡村文化复兴,为富含传统文化资源的乡村发展振兴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对龙山塘村的禅宗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剖析,通过对龙山塘村的实地调研,发现龙山塘村禅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禅宗文化本土特色不鲜明、展现形式单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增建  王金叶 《乡镇经济》2009,25(5):109-11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是一种强调由当地利益相关者主导的发展模式,它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参与,其关键是通过内部整合力量、社区动员、当地旅游资源和社会团体潜能开发、乡村特有文化保护、政府职能转变等,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完成社区组织建立和组织创新、构建内外各利益群体协调平台、增强个人和组织的权力、重构符合时代发展的乡村文化、建立利益相关者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创新政府参与形式等等,最终形成由当地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综合发展能力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推动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着力点,与此同时"反生态"问题的不断显现已成为阻碍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因此,高端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向生态化转型势在必行。以天津市蓟州区乡村旅游景区的环保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从环境情况、设施配备和从业人员3个方面确定了20个影响因素,通过向游客发放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从游客感知角度的基础上采用IPA模型分析游客对景区环保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结果表明,准则层及指标层感知均值都为游后感知实绩(满意度)<游前期望(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冲突协同理论来指导蓟州区高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工作,实现高端乡村旅游产业与环保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宾  武彦婷 《科技和产业》2023,23(2):174-179
推动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运用SWOT-QSPM模型,以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为研究案例,对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应采取SO战略为主、ST战略和WO战略相结合为辅、WT战略为补充的组合选择。具体措施为:提升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突破瓶颈的关键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拾运城特色文化记忆,打造具有“运城印象”的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由于文化内涵的缺失,以及未能有效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所带来的体验营销变化趋势,乡村旅游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在论述乡村文化与体验营销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乡村文化与体验营销在乡村旅游中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进一步探讨了在乡村旅游中开展文化体验营销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周彬  贺传阅 《乡镇经济》2007,(11):30-33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等特点,发展乡村旅游自然便成了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界定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在分析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优势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发展乡村旅游开拓了空间。为了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罗佩  胡希军  王彦 《乡镇经济》2009,25(3):112-115
文章通过对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发现状分析,明确了主题文化在其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江西铅山县叫岩旅游度假区为例,详细分析了如何选择与引进主题文化,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几种切实可行的开发模式,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永泰县位于福州市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但永泰县旅游产业发展中仍存在开发资金匮乏、人力资源稀缺等要素不足问题。因此,从乡贤及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角度,结合永泰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障碍,分析乡贤如何盘活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提出协调政府与乡贤的合作、重塑乡贤文化,培育内生力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状态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为工作生活中压力大、渴望享受田园生活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精神消费品".乡村旅游利用乡村振兴等优惠性政策快速发展,为产业融合、农业经济以及农村扶贫等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然而随着疫情短期的冲击,游客量的减少使得乡村旅游业陷入谷底.通过对乡村旅游消费者群体进行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进行市场分析,对乡村旅游业抓住精准的目标群体消费者作出总结,并对乡村旅游业迎接高质量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毕明建  郭健 《科技和产业》2023,23(24):28-33
利用2001—2021年山东省16地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影响山东省乡村振兴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对山东省乡村振兴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对产业兴旺的正向影响最明显,对生态宜居的影响相对较小;2012—2021年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明显强于2001—2011年;沿海城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显著强于内陆城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翠丽 《特区经济》2010,(8):174-175
乡村旅游以其鲜明的绿色特征,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关注的目光和体验的热情。青海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农业文化和畜牧业文化交汇地带,集田园风光和草原文化于一体,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通过对西宁市居民旅游偏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提出青海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