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近期撰文指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具有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这三个方面为重点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刘波 《天津经济》1992,(收录汇总):13-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为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协调促进环渤海区域平衡发展,绿色是环渤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开放是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共享是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环渤海区域将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带动我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临沂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弘扬沂蒙精神为动力,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以建设国家内外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全面放大中心城市、商城国际化、现代服务业等优势,实现增长"中高速"、产业"中高端"、发展"可持续",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速换挡的时期,呈现出新的变化,青海省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迫切需要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本文介绍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和内涵,最后提出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包括提升传统动力,以科技创见、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升级来实现新旧动能的进一步转换。  相似文献   

5.
马越 《辽宁经济》2020,(2):30-31
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速换挡的时期,呈现出新的变化,青海省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迫切需要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本文介绍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和内涵,并提出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包括提升传统动力,以科技创见、生态文明和产业升级来实现新旧动能的进一步转换。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我国超大城市亟待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升级,且这一过程仍须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相比目前学术界关于超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化研究视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思想,能够提供更具本质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思路。本文即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思想基础,系统解析我国超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并将其概括为三重内涵和三重体系:一是基本内涵,即构建畅通有序、运行高效的高质量城市基本经济体系;二是生态内涵,即形成良性循环、优美宜居的高质量城市生态经济体系;三是开放内涵,即打造分层辐射、合作共赢的高质量城市开放经济体系。这从不同维度刻画和回答了何为超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为相关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参照系。在此基础上,阐明要推动我国超大城市逐步趋向以上理论参照系,应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导向,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力的根本动力作用、制度创新力的直接动力作用以及新发展理念引领的关键动力作用,并协同提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引领”的系统合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贺城  谢地 《中国西部》2024,(1):1-10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经济发展总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认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此,需要基于新发展理念进行多维度分析来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吕薇近期撰文指出,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和政策,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王晋婷 《发展》2021,(1):37-40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2021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动力。结合瓜州实际,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判断。如何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主题相得益彰,以更好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和任务的提出就变得尤为迫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新发展理念紧密相关,二者的同质性在于共同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协调各生产要素及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5个方面入手,为解决社会矛盾转变提供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保险强国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良性耦合协调关系。基于保险-经济二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耦合模型,研判保险经济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可以发现2011-2020年无论全国还是省域保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都逐步增强;就全国层面而言保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良性互动和耦合协调,从省域层面来看保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空间分异性较大。因此亟需推动同一区域保险与经济同步发展,不同区域保险与经济协调发展,从而缓减不同省域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状况,实现省域层面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进行保险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论推导和实证研判,明确促进保险和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对策,助力保险强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国家级创新型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创新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2015—2020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且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变化差异不同;同时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较低,说明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并不匹配,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形成了“中国之治”的治理模式,彰显了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在明确揭示“中国之治”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考察经济质量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制度优势”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1998—2020年国家层面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指标并进行差异化分析,揭示了“中国之治”制度体系下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但具体维度表现存在异质性特征。在制度内核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强化五大发展理念与经济质量、制度优势的深度融合与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熵权法和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14—2020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北省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为上升态势,整体表现出“拮抗-磨合”的演进形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发展”的相对发展形势;石家庄、保定等设区市的耦合协调度较高,衡水、承德等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较差的设区市耦合协调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安徽东向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瑜  何新敏  钱士茹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6-18
安徽作为承接长三角地区经济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地带,在中部崛起的大环境下,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安徽东向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制定高效能、高素质、高潜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体系.文章分析了当前安徽省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中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和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基本趋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拓展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和促进其产业升级,又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文章认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战略导向和要求是中小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及推进企业改革的基本立足点,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调整中必须明确企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履行社会责任与战略调整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17.
康富美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4-221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5个方面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 模型、泰尔指数法分别测算湖南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地区内、地区间的差距。结果表明: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均呈现依次递增趋势;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四大板块中组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工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形成以创新和开放发展协同驱动的发展方式。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晗  任保平 《改革》2020,(4):74-85
构建黄河流域的空间治理体系,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要求确立生态文明的治理理念和空间发展的治理目标,构建流域管理的治理机制和网络治理的治理模式。黄河流域的空间经济环境特征,集中体现为经济空间与生态资源的不平衡。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资源刚性约束、空间开发失调、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产业关联不足、治理效率低下等多重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未来黄河流域应实施分类治理、系统治理和协同治理,并完善流域分工体系与政策体系,以高质量的空间治理体系来推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DPSIR模型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的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和功效系数法对黑龙江省各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用泰尔指数法以及核密度估计对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内和地区间差距及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逐渐上升,东部远低于全省,北部2016年起逐渐上升至与全省持平,西部与南部高于全省水平。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差异来源于区域内差异,由于东部部分城市受经济社会驱动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等原因导致绿色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城市,呈两极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杨雅茹 《科技和产业》2023,23(13):219-224
基于2011—2020年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0个市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泰尔指数对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变化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整体在时序上呈上升趋势,发展状况良好;二者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发展不平衡,失调区域多分布于陕北和陕南地区,协调区域聚集在关中地区;陕西省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差异明显,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同时关中地区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陕北和陕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