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其避免审计失败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其责任底线。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标准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指南,审计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运用应有的职业谨慎原则。  相似文献   

2.
期初余额是被审计年度会计报表数据形成的基础,期初余额公允与否,对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意见有直接的影响。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对期初余额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一期初余额》所规定的审计程序,获取必要的证据,再根据获取的证据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存在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错报、漏报。  相似文献   

3.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社会期望差 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来说,只要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搜集了必要的审计证据,即使出具了存在“一般过失”的审计报告,也不应视为“审计失败”。  相似文献   

4.
胡嘉将 《审计月刊》2006,(12):34-35
正当怀疑是审计的一项基本假设。从麋种意义上说,注册会计师审计就是寻找并确认会计报表各项目有无错误及错误重要性的过程。注册会计师对会计错误的关注是其职责所在。为了发现会计错误。注册会计师应在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的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会计错误,必须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有关要求,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验资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一个主要审计领域。近年来,我国已有数百家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注册会计师出具了虚假的验资报告,而陷入法律诉讼之中。有人说,现在注册会计师正在沦为“任人宰割的替罪羔羊”。为了搞好验资业务工作,本文拟提两点看法。 一、办理验资业务,要增强风险意识,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不察实情有可能发表不恰当意见。为此,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结合近几年社会审计工作中的实践,笔者深深感到,注册会计师在承担业务时,除了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准、执业道德,要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外,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组矛盾关系,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执业质量,规避执业风险。1.审计准则与有关法律的关系独立审计准则与有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差别,在一部分案件涉诉过程中,由此而引发的一些争议。独立审计准则是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只要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是以发表审计报告为目的,就必须遵守审计准则。法律是用来规范社…  相似文献   

7.
审计风险准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新审计风险准则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最终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审计风险准则将对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重大作用,并对注册会计师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审计实务中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010)》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为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供基础,并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即  相似文献   

9.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而要适当地运用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为反向关系,审…  相似文献   

10.
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对被审计单位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成为首要和必要的审计程序,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被贯彻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全过程。如何在对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践中遵循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同时注重体现小型企业审计的特点,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体现成本效益原则,适当简化小型企业审计程序,是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项社会审计工作,相对于政府审计而言,具有有偿性、服务性、独立性、公正性的特点。其所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法律责任更加明确。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程序,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执业谨慎,规避风险,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刘晓鸿 《四川会计》2000,(12):50-51
会计师事务所如果真正重视《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的学习和贯彻,审计工作中的许多风险是可以避免的。因此,笔者感觉很有必要提请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的注册会计师重视这一准则。   一、贯彻质量控制准则的重要意义   1.质量控制基本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的基本规范,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二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三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较高的现状,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注册会计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尽量避免与控制审计风险:(一)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执业第一批《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已经颁布实施,有关审计风险的规定表明,只有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没有欺诈行为,即使审定后的会计报表中具有错报事项,注册会计师也不会承担法律责任,可以尽量避免审计风险。(二)正确处理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必须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4.
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审计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PA)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地发表他的意见的风险。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CA)的观点是: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的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不同的定义,指导不同的审计实践,带来不同的审计结果,这种结果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审计结论、审计成本、审计效应等。与风险定义有不同争论是,多数组织都认同:审计风险都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高度相关,同其他风险控制措施相比,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占有主导的决定性地位。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委员会确定的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也进一步强调了审计人员个人因素在控制审计风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娜 《电子财会》2004,(12):28-30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未按照审计规范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而签发了不适当的审计意见。通常表现为在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审计意见。审计的经济后果主要通过审计报告等载体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审计报告的使用会利用审计意见的不同表述考虑其决策行动,  相似文献   

16.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发生失误而签发了不适当审计意见。审计失败典型表现为在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 审计失败成因 (一)不独立:只有超然独立于客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独立是社会审计的灵魂,但在目前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及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要保持独立性可能只有理论上可能。注册会计师客户审计,实际上是对客户管理当局进行审计,但由于管理当局  相似文献   

17.
审计责任险是由注协或会计师事务所向保险公司投办的一种专家责任险,是为防止因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职业上合理的谨慎、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即过失)而引发的针对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赔偿诉讼所导致的巨额经济损失而投办的一种商业保险。 近几年国内外连续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审计失败、虚假评估事件,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审计失败,审计界一般认为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准则而发表与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审计意见。由于对注册会计师的“社会期望差”的客观存在,社会其他各界关于这一定义还存在一定争议。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说,如果在审计过程中严格地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行事,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执行了必要的、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即使出具了“存在一般过失”的审计报告,也不应视为审计失败。本文主要就审计失败的产生原因及其防范作一阐述。审计失败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  相似文献   

19.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对其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内在涵义一方面是委托单位的会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注册会计师本身受业务素质所限,未能发现上述错漏,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而产生的审计风险.我们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努力避免和控制审计风险,将风险尽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黎四龙 《会计之友》2008,(22):43-45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下简称新执业准则)于2006年发布,全面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首次导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和舞弊三角形理论,期望能指导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现状,本文尝试阐述了原有审计模式的理论缺陷,对新执业准则下管理层舞弊识别的理论作了诠释,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舞弊风险因素分析,以期对我国开展舞弊审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