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之间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型,利用Matlab数学软件计算出模型的数值解。明确其企业经营者风险类型对股票期权激励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浅析经理人激励与股票期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经理人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s,简称ESO),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权,其基本内容是给以首席执行官为首的高级管理阶层按一定的价格获得未来某一时间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近年来,西方国家将股票期权制应用到企业代理人激励方面,采用股票期权计划的方式激励公司经理人,将企业代理人的报酬与企业长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相联系,激发经理人的创造性与竞争意识,对经理阶层提供长期激励机制并以此提高企业绩效。本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股票期权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并简单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代理关系会导致代理人问题。经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代理人问题。通过将经理人的收入与公司股票价格联系起来,经理股票期权可以增强经理人工作的积极性、实现经理人收入与行为的长期化、促进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从长期的因素来分析代理人激励约束问题,提出要实施股份期权制度和声誉制度两项措施。为保证这两项制度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好完善资本市场、保证经营者长远预期和建立经理市场三项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5.
6.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4,(5)
通过对2006-2013年间所有发行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股数水平逐年增加,但持股比例显著偏低;行业集中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程度较高;西部地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各上市公司对于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授予条件及行权的特别条件各不相同;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同股价紧密相连。在有效期上,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取中长期的股票期权激励。股票期权激励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者产生激励作用,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股票期权的基本理论出发,总结了股票期权的主要功能和最佳适用条件,分析了股票期权的消极作用,指出了股票期权不是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的万能药。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企业间委托代理及激励监督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从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制造商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两种模型:即纯激励模型和加入了监督惩罚策略的激励监督模型。通过这两种模型的分析比较,得出了这两种模型各自的适用范围,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如分销商的成本系数、风险规避系数、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制造商的监督成本系数对最优激励强度、最优监控强度的影响,为供应链企业间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
10.
考虑一个风险厌恶的供应商和两个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供应商和两零售商基于线性激励合同的期望收益函数模型。首先横向探讨两个零售商之间的博弈关系,得到在给定激励水平下,两零售商之间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然后纵向分析供应商和两零售商之间的博弈关系,得到满足均衡条件的最优激励合同;最后从理性人的角度,分析供应链内部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要素市场一系列契约的结点。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契约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激励相容”机制,可以实现“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统一。从博弈理论的角度来看,“激励相容”达到的是一个“纳什均衡”状态,这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国家)与银行经营者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应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合约设计中应包括以激励合同为特征的内部利益激励和以竞争性市场为特征的外部激励两个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将银行的整体发展与银行经营者(代理人)的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得银行经营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银行所有者的盈利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国有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激励合同来消除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委托代理理论遇到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结合国有企业经营者双重身份的特点,在经营者市场声誉和政治声誉的双重声誉下,以股权激励报酬为例对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最优合同进行研究,认为最优激励程度与经理人风险规避系数、企业业绩波动性及各种努力的成本系数成反比,与努力之间的相关性成正比;随着短期努力对当期业绩的贡献系数和长期业绩对当期业绩的负效应系数的增大,最优激励水平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15.
过度的经济激励很容易引致人们无限的欲望追求,而这种欲望一旦主导人们的行为,企业的分配制度就很难通过经济利益激励来实现人们积极性的持续发挥,结果导致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失灵。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过度经济激励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失灵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调整激励机制、矫正现有的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To date, theory and research on corruption in organizations have primarily focused on its static antecedent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pread and growth of corruption in organizations. For this purpose, three downward organizational spirals are
formulated: the spiral of divergent norms, the spiral of pressure, and the spiral of opportunity. Social Identity Theory is
used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s of each of these spirals. Our dynamic perspective contributes to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rruption in organizations and opens up promising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Niki A. den Nieuwenboer is a Ph.D. candidate at th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 Society Management at RSM Erasmus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ctive corruption in organizations. She
holds a Master of Arts in Social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Leiden, The Netherlands. Prior to starting her academic
career, she worked as a consultant in business ethics and fraud prevention for KPMG Forensic in Brussels, Belgium.
Muel Kaptein is Professor of Business Ethics and Integrity Management at th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 Society Management at
RSM Erasmus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management of ethics, the measurement of ethics,
and the ethics of management. His␣research has been published in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Business & Society,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 among others.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books Ethics Management (Springer, 1998), The Balanced Compa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and The Six Principles of Managing with Integrity (Articulate Press, 2005).
He is also director at KPMG Integrity, which he co-founded in the Netherlands in 1995. 相似文献
17.
张惠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9,(10)
行政腐败是行政权力在运行中由于缺乏制约和监督而产生异化和失控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诞生的电子政务,为预防腐败提供了一种高科技的技术预防手段.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可以强化对权力行使行为的监控、实现政务公开、推动政府体制、民主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创新等形式,更能够制约权力、防止权力被滥用,从而有效遏止腐败,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经过20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配套改革的滞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和根本性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本文从大型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契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激励约束机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组织相比,由于体制原因和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面临着多方面的特殊因素,存在诸多困难。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过建立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的报酬契约模型,为国企激励约束机制的改进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腐败事件频繁曝光于媒体,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通过对两个学术腐败行为模型的分析,试图找出学术腐败行为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而为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避免学术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