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兴发 《理论观察》2005,20(3):68-69
美善价值的同一性使得美育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坚持以美辅德。一是美育要发挥德育功能,二是德育要采用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以培养勇担使命的时代新人为载体,推动公民道德素质达到新高度的重要环节。当前社会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出现道德追求的弱化、道德责任感的淡化、道德实践的缺失等问题。为此,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积极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道德实践的形式,构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从根本上化解教育困境,是持续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岩  李鑫 《新西部(上)》2007,(11X):147-147
面对着当前道德教育效率低下的窘境,即学校道德教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反观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却能够给予我们让学校紧跟社会的启示,即:用更多的柔性方法如模拟社会情境、纯净的学校环境以及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推动学校与社会的衔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倾向和判断力。  相似文献   

4.
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课堂是家庭。如何在孩子的第一个课堂进行适当、有效的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尤为重视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不同家庭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呈多元化。在未成年人的教育遭受巨大挑战的同时,家庭道德教育建设也受到了直接影响。家庭道德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良好家庭氛围,并从法律完善等多维角度共同促进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李杰 《理论观察》2004,(5):110-111
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四个统一。即: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统一;在目标定位上,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在内容选择上,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方法运用上,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杜威以"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探讨道德教育走入现实生活的内在诉求,阐明学校的社会功能以及道德教育的社会导向,显示出回归现实的生活教育观。道德教育面向现实生活的态度,反映出"教育即生活"的核心理念,即从现实生活中展开道德教育活动,以确立人们的日常习惯和道德行为,使道德教育面向现实与走入生活。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道德教育中的矛盾众多。道德教育中的悖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矛盾,反应了道德教育的高度复杂性。以悖论的方式对道德教育中的矛盾进行积极的反思,涉及到道德教育的前提假设、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道德教育成效不高引发我们反思的问题很多,而悖论问题应该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王庆标  杨红云  张玉凯 《魅力中国》2013,(32):326-326,315
在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上升,不仅危害了社会稳定,而且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未成年人”是法律设定的概念,指法律根据一定的年龄而规定其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或者无行为能力的人。由于各国法律制度不同,对未成年人年龄的规定也不尽一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下的公民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被称世界“三大公害”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教育的公共伦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伦理稀缺是道德教育面临困境的重要外因。而良好的公共伦理环境不是自生的,在社会转型期,以社会制度引导公共伦理的生成是必要的。以完善伦理的制度安排来引导和规约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通过道德法制化,维护公共领域的秩序;通过加强制度的执行,发挥制度的规导功能来整合人们的德性。由此,使道德教育获得公共伦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闾彬  华南 《理论观察》2007,(2):31-32
在社会转型期,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应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为立足点,以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反思为基础,以具体的道德实践为手段,以完善和发展道德人格、培养自觉的道德主体为目标,并注重道德教育的层次性、生活性和时代性,来帮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述“高校文化环境”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代内涵,分析高校文化环境的新变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冲击,提出实现高校文化环境与大学生道德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丽 《天津经济》2007,(7):51-53
一、营造和培育开展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外界环境氛围生态道德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以生态道德为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环境是生态道德教育活动运行、实施的外部条件,生态道德教育能否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适宜、相互支持,是生态道德教育能否取得实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即政治道德化和道德政治化现象大量存在、道德教育没有生活化.因此,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措施应当包括强化公民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人本化以及道德教育生活化,并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社会、家庭中去.  相似文献   

14.
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奠基人之一,其社会学思想广为人知,但其教育学思想却鲜有人提及。该文着重探讨涂尔干教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分析道德教育提出的背景、道德的要素及其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水平不高,是社会、学校、家庭等综合原因造成的。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校提高德育水平的发展要求。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要将生态道德教育加入到大学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作用,同时要让大学生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传播者和推广者,让他们成为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尚梦瑶 《魅力中国》2010,(34):91-92
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的素质基础,只有将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的统一,使其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良好的人才基础。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人民道德文化素质是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的手段之一。我国大学教育中也应当继承吸收这种有效的传统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张洋 《魅力中国》2014,(13):238-238
王阳明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他的阳明。学在明清时期以及民国期间都产生了很重大的思想启蒙影响,被学者和政治家们广为推崇。但是其实王阳明还是一位教育家,他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在整个道德教育领域都有着很大的价值。本文试着把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内容作为出发点,探讨道德教育在当今的应用实际以及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潘红旗 《杭州研究》2007,(4):134-138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课题。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存在缺陷,社会不良环境影响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素质不高等。本文在梳理分析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条件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道德自律教育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道德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实践证明,加强大学生道德自律教育,促进他们道德内化和自控,才能促进社会道德变成个人品德。  相似文献   

20.
胡见前  王继辉  陈桂芬 《黑河学刊》2013,(5):148-149,189
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对策是:充分认识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坚持道德教育"三进"原则即道德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积极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各种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