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全面分析和阐述了开展刺参虾池人工筑礁养殖的必要性、创新性、发展前景及综合效益情况,为有效挖掘虾池资源的生产潜力、实施虾池养殖"二次创业"战略开辟了新的养殖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日来,乳山的不少养参户前往大连、荣成、烟台等海带、裙带主产区去高价购买礁石,使当地人不解。他们神秘地说:“买来礁石能生藻,海参才能长得好”。原来这些养参户准备用买来的礁石在参池里进行人工造礁。  相似文献   

3.
论文分析了莱州湾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及国内外人工鱼礁发展的现状。根据莱州湾近岸海域人工鱼礁试验区主要经济生物资源分布的水下调查结果,发现人工鱼礁对刺参、褶牡蛎、脉红螺等经济种类具有明显的诱集效果,起到了资源增殖的作用,认为在莱州湾东部近岸海域规划建设人工鱼礁切实可行,可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有效地改善莱州湾渔业资源衰退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并从规划、资金、立法、功能整合、科研、宣传等方面提出相关保障性建议,确保莱州湾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放流物种选择和主要种类最适放流数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1964~1965年南海北部近海没有捕捞过度的渔业资源状况作为原始资源结构,根据2002~2004年对分散于南海北部近海的16座人工鱼礁区投礁前进行的渔业资源本底调查结果,研究了南海北部近海渔业种类的资源变动,结合有关资料,提出了南海北部可供选择的增殖放流种类,估算了广东海域主要种类的最适放流数量.  相似文献   

5.
正一、苗种选择与投放1.种质。尽量选择投放抗逆性强、体质健壮的苗种进行增养殖,建议选用耐高温、耐盐度刺参新品种(系),从种质上提高刺参的抗逆能力。2.规格。池塘养殖放苗规格以60-400头/千克为宜,根据养殖条件和苗种规格,放苗密度3000-7000头/亩。海洋牧场的底播增殖放苗规格以40-400头/千克为宜,根据海区条件、布礁情况和苗种规格,放苗密度500-1500头/亩。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了黄河上游特有鱼类花斑裸鲤在池塘、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养殖试验情况,对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和增殖保护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车虾和刺参的生态习性,采用投放附着基和放养人工培育的苗种,将车虾与刺参放在同一虾池中混养,从而实现增产高效。我们于2002年开始进行了车虾和刺参的混养试验,当时是在40亩虾池中投放了450m^2的瓦片和石板。然后于10月30日放养了30万头体长1.2cm左右的刺参苗,经过18个月的精心管养,2004年收获商品鲜参7250kg,收入30万元。再算上车虾的效益,实际亩获利5270元。这一试验的成功,为以后虾参的大面积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刺参池塘养殖的投入、产量、产值和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投入方面,参苗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最大;塘租和人工方面的投入相近,并列排在第二位.通过对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分析发现,投苗密度是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调查池塘整体投入分析发现,养殖投入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刺参的产量,但是过高的投入会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最终可能会导致经济效益较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4月末的大连春暖花开,在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的虎平岛海珍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牟正文正在投石现场和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忙活着。只见一辆辆大卡车将石头运到海边,吊车早已守候在堆石区域,在吊车的协助下,工人们顺利地将一车车石头卸下,然后再装上船。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就是10海里之外的虎平岛。为了能让海参在这里更好地生长、繁衍,牟正文十多年来往虎平岛海域里投了90多万立方石头,给小家伙们安了一个个温暖舒适的"家"。人工投石造礁的效果越来越明显,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了生产优势,越来越多的自然海参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变成了一个"海底银行"。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刺参的经济和医用价值: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的重要经济种类。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刺参,为大型食用参,体壁厚,肉刺大,分布于黄渤海,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我国人民在几百年前就把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列为“八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