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通过对农民工工资构成分析,试图说明农民工工资已远远低一其劳动力价值。农民工的低工资成就了“三大资本”的发展壮大,也将造就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从目前中国的政策取向看,农民工在劳资关系中的从属地位还难以扭转。  相似文献   

2.
吕伟伟 《南方农村》2005,(1):31-33,35
今年以来,我国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区普遍出现了结构性、区域性民工短缺。珠三角地区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长三角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部分地区逐步加剧的企业缺工矛盾已经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同行业生产产生了直接影响。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到其他企业或周边地区“挖工”,从而使缺工问题迅速扩散,造成局部地区缺工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3.
张艳 《农业经济》2005,(7):39-40
2004年春天以来,在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用工市场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缺工最为严重。2004年底,广东省统计局在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市的用工人数超过50人的3.3万家私营、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中抽取了329家企业,了解企业用工情况。结果发现,这三类企业目前民工短缺数量相当于就业人员总数的12%左右,2004年上半年以来,感觉招工困难企业达到72.9%,无论制造业或其他行业,都有超过70%的企业表示目前招工“很困难”或“比以前困难”。其中,港澳台资企业比重最高,达到近80%。民工短缺对象主要是普通工,而对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需求则较少。预计2005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超过100万人,且仍有上升的趋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将会加速户籍人口政策的变化。劳动力最短缺的地区将会改变政策,通过方便农民工融入城市、解决农民工定居问题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服务政策的过程中,将更多地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需求和感受,不仅从工资待遇上,在养老、医疗保险、住房等多个领域也将出现针对农民工的“友好型”政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产物。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地涌入城市谋生,“农民工”成为公众经常关注的一个名词,在大量农民工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随着“农民工问题”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民工潮与民工荒等社会难题,如何有效破解“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文章拟就农民工问题的现实挑战与对策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民工荒”引发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桢  李轩 《农村经济》2005,(12):101-102
市场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取决于利益最大化原则和价格对供求关系的调节,有农业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产生“民工荒”现象,意味着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存在问题,而平衡劳资关系的博弈机制则是工会组织。因此,本文认为,农民工工会组织的缺失和功能性缺陷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第一次提出的新词——“市民待遇”,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自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就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农民工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的“民工潮”带来的交通问题,到住房和治安等城市问题,从民工外流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去年,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对这些地方的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要避免今年再出现民工荒问题,首先要弄清造成民工荒的原因。笔者认为,要防止民工荒,根本上是要提高民工工资待遇和能力水平,但电荒对民工荒的导火索作用,同样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80年代初兴起的“民工潮” ,到 90年代初已形成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为主要特征的“民工经济”。“民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它的发展壮大 ,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将发挥重大作用。当前有不少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农民工的问题 ,却很少人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民工经济” ,因此 ,研究这一亟待发展的经济现象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民工经济”的含义和特征界定“民工经济”源自“民工潮” ,是农民工规模发展壮大的结果。所谓“民工经济” ,是指…  相似文献   

10.
“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全省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总量达900多万人,农民工个人月平均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和实物)为1205元,高占全国平均收入水平。”日前,江苏省政府举办今年首场新闻发布会,通报2007年全省保障和维护农民权益情况:过去的一年,在江苏打工的农民工得到的实惠真不少,一连串数字真实反映了江苏民工正在加快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1.
外来民工对农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邓志敏,刘翔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内地省区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纷纷来到兵团农场承包种植业、养殖业及建筑业等项生产。对此褒贬不一,管理混乱,为此,我们对农七师引进、管理、使用民工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一、...  相似文献   

12.
强化服务破解"民工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入夏以来,在东南沿海,一向被认为廉价且“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却令人意外地发生大范围短缺,20多年来,这几乎是第一次让老板们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工而展开了争夺战。“民工荒”的背后.可见的不仅是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更凸显了对民工“简单利用、忽视保护、不重培养”时代的不合时宜。苏州市作为我国主要劳务输入地之一,在善待、培养民工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仅今年1—6月,该市外来劳动力登记人数就迭44.44万人,吸纳苏北劳动力约15万余人.完成了年度目标11万人的136%。  相似文献   

13.
“民工禁止入内”6个字,前一段时间出现在沈阳某大学北门外。同样的字眼也出现在该校体育场北侧的治安岗亭上。农民打工者谓之民工,多一点人性化的叫法为“农民工”,这三个字道出了他们的身份:农民。只不  相似文献   

14.
先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呼吁加快户籍改革,取消带有歧视性的“农民工”称谓;随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提出,广东将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真正融合。河南和广东分别作为农民工输出、输入大省,地方党政一把手专门关注“农民工”称谓问题,如此发声,可见此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东南沿海地区民工短缺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农村经济》2005,(5):113-115
2004年春开始,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存在民工短缺问题,它既影响了正常的经济活动,又危及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该区的生存和发展,本在探究东南沿海地区民工短缺的原因,提示这一现象的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扭转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短缺局面的具体对策,劳动密集型产业应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南沿海的经济增长模式应得以转变,加强职业培训,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问题成为当前中国的突出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重点抓紧解决七个问题:(一)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三)统筹安排各类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四)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五)多方努力,切实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六)调整完善相关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推动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七)完善农业社会化、工业化,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丹 《农业经济》2012,(4):44-46
用“农民工市民化人数”代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个指标,不断完善经济社会指标体系,这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目前已经引起学界高度的关注,本文采用帕森斯社会系统AGIL理论来探究我国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凤辉 《南方农村》2010,26(1):50-53
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了民工短缺的现象。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供给需求原理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低工资是造成"民工荒"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以提高农民工工资为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需要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的角度采取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2月17日青岛市外来从业人员职业介绍中心招聘现场异常火爆,三五成群的农民工到招聘单位询问,但最终在就业登记表上填写的不多,农民工与企业真的“谈得拢”的寥寥无几。农民工普通认为待遇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问题。而不少用工单位觉得农民工的要求近于“苛刻”。于是就形成了民工就业、企业招工“两头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逐渐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壮大,加快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也改变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做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工作,确保农民工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诉求入手,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