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传媒技术的日益更新,新闻的深度报告也在不断进行自身的更新与发展。新闻深度报道致力于以公共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提高公众行动能力,引导公众意见,影响公共决策,起到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转型过程中的国内矛盾,全球化背景下大国崛起历程中的中外矛盾集中显现,新闻深度报告专题栏目适应时代的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特征。2010年发生的民生事件中,以“上海医闹伤人事件调查”为例,分析新闻深度报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城市电视台以“本市新闻“一类的栏目作本地新闻节目的固定栏目,而以专题栏目做扩展和深度的报道.所以说,专题栏目的质量往往能衡量一个电视台的综合能力与水平.许多城市电视台有一定的自办专题栏目历史.笔者下面以齐齐哈尔电视台专题栏目的发展为例,探讨一下城市台电视专题栏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左琳琳 《理论观察》2008,(4):180-181
一、什么是电视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一词起源于西方新闻学,其定义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还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我国电视界借用这一名称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长度,又有别于动态性报道的电视新闻类节目。相对动态性新闻而言,深度报道更偏重于开掘事物的深层含义,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与它事物的关系,力求做到反映现实、揭示过去、预测未来。这类节目往往采取“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受众对新闻已不满足“知其然”,更渴望了解“所以然”。这就要求新闻在纯客观的报道中,增强理性思考,以揭示和回答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于是深度报道应运而生了。一般所说的新闻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深度报道由于触及到了事物的里层和深层,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深遂内涵。也就是说,深度报道,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事实”报道,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代之以立体的,多维的,思辩色彩浓烈的剖析性报道。什么是报道的深度?认识论告…  相似文献   

5.
王梓 《理论观察》2010,(5):176-176
开掘社会新闻的深度,对社会新闻事实做有分析结果的深入报道,在西方称之为“深度报道”。在社会新闻性节目中.结合重要新闻,可以对观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做些讨论,针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可以做一些有深度的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6.
刘振元 《魅力中国》2011,(20):14-14
随着我国一系列关于民生政策的出台,以及电视新闻这一社会主流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民生新闻逐渐成为各家电视台争相报道的一种新闻类型。由于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老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不仅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又大大符合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时间,一大批反映民生的新闻栏目、专题栏目应运而生,每天都有播不完的民生节目,争抢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7.
张玲玉  张鹏 《魅力中国》2014,(27):268-268
在这个电视节目娱乐至上的21世纪,如何寻求新的媒介生存与发展模式成为各媒介组织不可规避的话题,中国电视调查式深度报道栏目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央电视台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中呈现的新闻框架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在这样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如何维持电视调查是报道栏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佟卉  韩书玲 《理论观察》2008,(4):172-173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9.
县级小台办深度报道栏目不像大台有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新闻资源可供选择。小县城,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记者活动地盘极小。本文从自身及同事的基层工作实践出发。探讨县级小台如何就地获取源源不断的题材,让小台在深度报道上也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电视新闻报道的研究领域,注重新闻报道速度和深度并重的报道,已成为一个明显趋势。电视新闻媒体在追求报道速度的同时,力求向新闻的深度报道。电视新闻媒体向“两度”冲击的动向,已被整个传播媒介所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闻1+1》为例,论述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意义及特点,介绍了《新闻1+1》的报道方式和取得的效果。指出新闻深度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是具备新闻性、重要性、专题性。《新闻1+1》作为中国当前新闻深度报道的典范,很好地体现了新闻深度报道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栏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当地电视台的一个收视标杆,但是一个栏目其实也逃不过兴衰周期,民生新闻栏目虽然保持了较高收视,也因为“小民生”化的题材及表现手法备受争议,也令部分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小民生”新闻如何打破发展的天花板,将是民生新闻栏目再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贾蓓 《魅力中国》2011,(20):1-1
这几年,“说新闻”节目在各电视台风起云涌。当观众厌倦了正襟危坐、千篇一律的新闻播报方式,“说新闻”因其生动活泼、富有亲和力的特性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在华语媒体中,一向以“新闻立台”的凤凰卫视就是靠“说新闻”起家的,从一开始的《凤凰早班车》、到后来的《有报天天读》、《新闻下午茶》等都是“说新闻”的形式,其中《有报天天读》成为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备受追捧,市场反应火热。本文通过对电视“说新闻”节目运营模式的研究,以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为例,探析其栏目特色、运营模式等方面,总结出电视“说新闻”栏目多样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也称之为新闻背后的新闻。从内容上而言,深度报道是否具有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否具有新闻要说真话的基本品格;是否具有历史真实记录的新闻使命感,是深度报道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继平 《理论观察》2008,(3):155-156
新闻角度是一篇新闻报道揭示主题的出发点,也是写好一篇新闻起承转合的依据。《新闻透视》是上海最主要的电视新闻制作机构——SMG电视新闻中心的主打新闻节目,收视率高居不下,在国内电视新闻界是独一无二的。《新闻透视》栏目就是找准新闻的角度,以国际国内形势为背景,凭借敏锐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运用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剖析,探索出一条多角度报道新闻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6.
薛丽丽 《东北之窗》2012,(18):66-70
好人办好报。这张东北一流、全国前列的都市报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系歹IJ有创意的新颖栏目,承载着的新鲜有活力的新闻。 无论是《非常关注》、《深度星期三》、《体坛星期四》、《真娱乐》、《棒棰岛新闻周刊》、《疯狂博客》、《民生在线》、《晚报故事会》、《新闻360。》、《今日观点》等名牌版组还是“万恒调查”、“报哥跑现场”、“韦良投资工作室”等名记者、名编辑、名栏目,无不在读者中赢得了广泛影响和口碑。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层面的第三次革命。从其标志性栏目“南京零距离”创始至今,诸多业内期刊关于民生新闻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样一种新闻现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章拟在一些学者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结合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的显性表征,力图进一步廓清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报道题材等基本性概念,审视和揭示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特性所在,从而在整体上对民生新闻的内涵进行界定,对其在理论认识上的一些误解和实践上存在的农民话语权缺失、背离新闻特性、同质化等误区进行进一步辨析,并试着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王凯峰 《理论观察》2009,(2):166-167
广播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广播传播手段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它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透视新闻人物的心路历程,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其本质、价值及规律,是一种高层次的报道形式。新闻深度报道能扩大媒体的声誉和影响,彰显独家报道优势。做好广播新闻的深度报道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魏国宾 《魅力中国》2009,(24):49-50
民生新闻栏目的开辟,创造了收视奇迹,成为目前在中国电视界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民生新闻用老百姓的视角来报道老百姓的事情,“为百姓说话”,“说百姓话”,使人文关怀贯穿始终,便民生新闻在繁荣热门的背后,也走入了某些误区:以各种形式存在的“人情稿”现象;舆论监督的失当等等。究其原因,既有媒体从业人员素质的问题,也有媒介体制的影响,只有健全电视运作体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地方民生新闻才会向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媒体种类和数量剧增的情况下,一般性报道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新闻策划是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丰富的生活底蕴,不断增强驾驭新闻事件全局的能力,才能搞限新闻策划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