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党维敏 《活力》2010,(20):58-5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探讨也逐步深入,美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蕴涵着许多美的因素。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继续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外,还要发掘语文课本中美的因素。教师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意境美,通过板书展示其结构美.教师的语言应揭示艺术美,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时时处处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江琪 《民营科技》2009,(9):64-65
从散文的意蕴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三个方面,以多篇散文名篇为研究对象,对现代散文审美特质的共同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有着它独特的魅力,美育因素是极其丰富的,而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时期,具有可塑性强、善模仿等特点,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都应抓住以下四个特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展示美。  相似文献   

4.
艺术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它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的目的。油画作品的创作就是一种追求艺术美的过程。油画中应显现出每一位作者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其感情思想、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罗艺  李海涛  雷燕 《价值工程》2011,30(27):156-157
工程图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图样绘制与阅读方法的课程。本文通过对工程图学中点、线、面基本元素美、几何图形美、对称美、和谐美、变化美、动静美、空白美等美的探索,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触动学生的愉悦情感,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学即人学。文学带给人类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来自于它对人的心智自内而外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培养和完善了人类的审美功能。就目前来讲,大部分人审美能力较为全面系统的培养的主要形式还是依赖于课堂上的教化,因此,作为人文课程核心的美国文学课程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承担起文学审美教育的历史使命。本文将接受美学观的相关理论运用到美国文学的教学活动中,以审美期待、审美经验、师生互动等理念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脉络,来探讨如何在美国文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审美教育的回归,让学生在新奇美妙的情境中接触美、发现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鉴赏美,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创造美、表现美,最大程度实现文学课审美教育功能,凸显文学审美教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大学生舞蹈课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喜宁 《民营科技》2009,(12):86-86
舞蹈教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掌握舞蹈基本知识与舞蹈基本擞能,及综合的舞蹈创编能力。舞蹈训练是美的训练。它既能塑造学生外形美,也能塑造学生的内在美。所以,它是增强体质,提高形体美、动作美以及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自信心的一种特殊训练。舞蹈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及审美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及精神生活。普通高校开设形体舞蹈课,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人才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蒋顺龙 《活力》2004,(7):97-97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语文课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语文教学与美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语文教学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9.
审美理想是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不论东方和西方,欧洲与中国,古代人很少谈一个事物美与不美,而多是说和谐与不和谐,他们说的和谐就是谈美."  相似文献   

10.
马长明  李静 《价值工程》2011,30(17):100-100
本论文主要从建筑美学角度上阐述什么是建筑美,这种美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对社会有什么作用等等问题,都是属于建筑审美功能的范围。由于建筑自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和社会、和人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因此,它的审美功能也不可能是单一的,简要说来,建筑美在于内容的充实,通过建筑形象中包含的社会内容以显示其审美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显示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任淼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2):148-148
所谓离散数学的美需要我们通过某种形式呈现出来,则必须要有附体。离散数学的美的形式或附体即知识点、符号与图形。欣赏离散数学美方法运用的基本途径:一是增强审美自我意识,善于发现数学美;二是在数学审美活动中,注意逻辑方法与直觉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审美能力是美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它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有着本质的决定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发现生活中的美,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随着教育制度的逐渐完善,普通高校美术专业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在美术专业中,审美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阻碍了美术教学的脚步,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找出可行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帆 《活力》2013,(6):130-130,143
在文化本质上,大凡建筑,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展现一种空间文化形态,它以其特殊的语汇,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环境观、审美心理和审美感受,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映,又是民族文化品格的集中体现。该文论述了建筑的意境美是建筑的灵魂,通过列举各建筑实例,阐明了有个性美的建筑多为追求意境,显现意境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给人以美的视觉,听觉的享受,音乐还可以使人向善,音乐表演艺术与音乐美学联系紧密,它充分的表现了音乐作品丰富的内涵,它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把艺术作品真实地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音乐表演的心理尤为重要,它和人类的任何创造行为一样,都是以创造主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并受这种心理活动的支配.  相似文献   

15.
英诗中的意象,是英诗审美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概述了英美诗歌中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在美学中,体验即审美体验。而审美情趣则正是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基础上对生活、生命更为本质性的经验和感受的情趣。它以一种愉悦、全身心的方式来感知、体会音乐。无论从音乐的精神美,还是音乐的育德美、育智美、育体美,都和音乐自身的生命、生活、生存联系在一起。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人们在欣赏美的艺术品、美的自然或其他美的事物时候,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里体验,能将自身的心理生活和审美对象结合交织作用产生共鸣,那将是一次成功的审美过程,而音乐则自始至终都和人结成伙伴,成为审美情趣的缔造者来表现艺术美。本文从音乐的精神美、育德美、育智美、育体美几个方面来探讨音乐艺术的一些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王守艳 《活力》2010,(12):179-179
美育作为传递人类审美的经验,审美成果的一种手段与方式,是人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应当说古已有之。西方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没有审美价值,教育过程就失去一半的美好意义。学校美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利用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学,是美育的最好载体,学生则是美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徐庆萍 《活力》2012,(12):121-121
中职语文新教材改革后.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致力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如何把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这一美育原则贯彻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环境美的性质和特点 城市美包括空间环境美和社会生活美。一般说来,空间环境美主要涉及城市物质的、外在的、静态的方面,而社会生活美则主要涉及城市精神的、内在的、动态的方面。空间环境美主要是通过物及其相互关系来体现的,而社会生活美则主要是通过人及其相互关系来体现的,但是,这两者的分别不是绝对的。空间环境美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来体现的,但它也蕴含着精神或文化的内  相似文献   

20.
性构成了服装最基本的属性。异性吸引构成了服装审美的最基础。人类的审美意识对性别的投射,通过人体特征,投射为人体美的观念。从而形成了刚性美和柔性美的两种不同性别的美的形式,也正因为性吸引催生了现代服装中的性感时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