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试图回到经典文本,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批判凯恩斯《通论》中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证明凯恩斯经济危机原因理论前提的三条基本心理规律是错误的,因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解释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内在矛盾不断发酵的客观结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仍然存在用马克思理论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分析的某些情况,必须透过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出现经济危机的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加以防范,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并不断地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经济危机理论原因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震撼力极强的金融海啸和由此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出招应对,《资本论》也又一次风靡西方世界。针对这次经济危机,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经济危机的有关论述,认为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不同理论体系指导下产生的经济实践不同、虚拟经济的成分过大、引发的泡沫成分过多,以及西方经济研究的过于模式化和对实际经济运行缺乏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西斯蒙第是第一个较系统地论述了经济危机理论的经济学家,他指出了不断扩大的生产和有限的消费之间的矛盾,从而解释了发生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结合我国国情深入分析此次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在,从解决分配不平衡方面提出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对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阐述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推动作用,传播性及周期性,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则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归结为人们的心理作用;二者在对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领域、目的和方法皆不同;通过对其二者的经济危机理论进行回顾及对比,分析了此次经济危机爆发的两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源于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占有与收入不均等;经济危机是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强制实现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的理论依据,对当今国际经济危机的根源讨论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危机过后,很多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在分析美国经济危机和亚洲金融风暴的基础上,总结了经济危机的表现和特征,以及在经济危机中凸显出的会计准则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创设性的建议,在会计准则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这一问题上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6月5日,来自中国、欧洲、日本、美国、德国等的企业社会责任权威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在第四届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主题论坛“经济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他们对经济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提出应对和解决方案。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WTO经济导刊》杂志社社长姚申洪主持论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虽然具有了和自由竞争时期显著不同的特征,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改变,经济危机的爆发仍然具有必然性。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姚倩 《商》2013,(12):160-160
经济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的独有产物,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有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本文就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规范化、金融体制改革及避免两极分化等措施着手,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较之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具有独特和优越之处;两者也存在相似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就业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作为根本指导。  相似文献   

12.
"西方列宁学"作为西方一种从各个角度研究列宁思想的社会思潮,歪曲和贬损了列宁主义。就资本主义观而言,他们认为民粹经济学是列宁的理论来源。认真解读列宁论资本主义的重要文献《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难发现,列宁在社会分工、工业人口增加与农业人口减少、小生产者破产论、剩余价值实现论、资本主义市场论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对民粹经济学作出了深刻批判。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才是列宁资本主义观的真正思想来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经典文本,理性审视各种否定历史事实的思想及其意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分工、交易与协同劳动创造价值乃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一般形式,基于劳动价值论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被作为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主体内容。《资本论》第1、2、3卷分别从历史维度、逻辑形态和具体形式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企业是劳动合约的实体形式,劳动者通过协同在企业中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统领着马克思经济体系的各个范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企业理论依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正义思想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阐述的。正义来源于人类生产方式之中,劳动是人的本质,正义要体现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从劳动入手解析正义,把劳动作为正义的衡量标准,把雇佣劳动作为切入点批判资本主义非正义;并提出正义的最终目标是自由劳动,正义实现的必由之路是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通过探究马克思解析正义的方式可以正确理解正义的逻辑思路,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龙振红  苏力 《江苏商论》2012,(7):130-132,140
美国2007年底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该文以此为背景,以马克思的信用与虚拟资本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等理论,探讨资产证券化风险的起因,系统梳理相关的文献,归纳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引发类型,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Davidson's argument that expectations 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Rational Expectations Hypothesis (REH) may be irrational is evaluat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Keynes’probability theory. Although Davidson's conclusion is supported, it is contended that his arguments are not derived from and at some points are even incompatible with Keynes’theory of probability. It is further shown why (REH) should be rejected in the light of Keynes’probability theory. Finally, two alternative ways to treat expectations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both rational behaviour and Keynes’probability theory are sketched.  相似文献   

17.
On the occasion of his 200th birthday, Karl Marx is very popular again. He seems to be quoted in newspapers more often than even Keynes and great liberal economists. The authors agree that he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as a classic author. There are some fundamental pillars of his thinking: He fought for individual freedom and was a pioneer of systemic thinking. Marx was a self-taught economist and a powerfully eloquent demagogue. But all attempts to modernise his economic theory ultimately fail because of their mistakes and contradictions. He analysed an economy whose labour market was characterised by unrestricted competition. His prediction of a final collapse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failed due to far-reaching institutional changes, especially in the labour market. Today Karl Marx must be seen rather as an extremely interesting figure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19th century. His ideas are only of limited us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present. Bertram Schefold judges him less stringently, arguing he is topical not only as a historical figure, but also as a theoretical economist and originator of still valuable analytical ideas. Jürgen Kromphardt points out that apart from his dialectical approach,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etween classes and its consequences are a research area where Marx’s explanations and failures are actually still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分配理论和新古典分配理论虽然都论述了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分配形式,但在研究视角、价值基础、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才是真正科学的分配理论,才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凯恩斯思想中提取关于投资与投机区别的内容,并通过比较指出我国投资学教材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理论错误与混乱,以期产生一定的思想纠偏作用。凯恩斯准确、精炼地定义了投资与投机,指出投资具有建设性社会功能,以及证券市场因便于投机而给投资造成障碍的深刻现实问题,论述了投资与投机的策略与特征区别。凯恩斯区分投资与投机的思想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我国的投资学理论与证券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投资理论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革命为标志;第二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第一、二次华尔街革命为标志;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的近几十年,关于投资的理论在微观领域内迅疾发展,"行为心理学"、"博弈论"的思想被移植到投资研究的领域内,使以往经典的"完全市场"和"理性人"的假设被颠覆,投资理论的研究自此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