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向秀《庄子注》表达的玄理本体“有”与“无”的统一是前后贯通而明确的,“生自生”与“化自化”,对于客观世界的存在物表现为“不生不化”,而万物自生自化亦能够成为“生化之本”。向秀以外物为本体之崇有思想倾向,说明了对现实的认同与向名教的妥协。道家思想经过向秀改造能够更加和谐地与儒家精神兼容,从而为郭象玄学解决内圣外王、游外冥内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达到名教与自然合一。向秀本体玄学的理论创见和成就,也是其与山涛、王戎等入世的名士兼治儒道人格同中见异之处。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精髓思想之一是"无",这是与道家直接从世界本原入手,从虚无生出有形的万事万物理念相联系的。而在关于语言文字方面,道家也认为"无言"才是至境,远胜于拘泥于形式的"有言"。在《老子》"不言之教"的理论基础之上,《庄子》进一步发展深化了道家"无言"之说,其主张散见于《庄子》各章节。《庄子》的"无言"说本意是用来阐释道家的哲学理念,但在无意间触及到了语言学中的言意关系问题,又通过与后来的玄、佛思想相互渗透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注重含蓄、自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3.
直销大起底     
贩卖理论先行《孙子兵法》之"始计"篇有云:"兵者,诡道也。"现代商战可谓将"诡道"演绎到了极致。至于此"始计"篇中的"利而诱之、乱而取之"等"诡道",在商海的滩涂上,可以说是如贝壳一般,随处即可俯拾。为此,记者曾多有感慨。有两件事,让记者在感慨之余,还多了些思考,多了些探究欲。先是有一位商场的老总对记者坦言,为拉动销售、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其不  相似文献   

4.
《庄子》一书内容极为丰富和广博,天下无物不纳入其中,可以说是中国先秦时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在这一著作中,“道”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道”是《庄子》的灵魂,是其所要阐释的根本内容和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对“道”的诠释就不能不涉及“道”与“天”“人”的关系问题,庄子正是通过对“道”与“天”“人”关系的层层剥离中显现“道”的具体而抽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宋平 《商》2014,(49):113-113
“庄子”作为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继承老子“道”这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发展,其思想体系中,名,言,道,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此截取“庄子”思想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逍遥游》,试着去窥探“庄子”思想体系中,“名”的深刻内涵以及名与逍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福 《商》2014,(17):60-60
作者以《齐物论》为核心进行研究,认为庄子在认识到道不可言的同时,也看到精妙的语言仍是人超越自我的利器,所以庄子全书进行了巧妙而精心的哲学修辞。作者对《齐物论》开篇部分的认知隐喻学挖掘,充分展示了庄子对隐喻的巧妙设计。  相似文献   

7.
明代小说包含着许多道教因素。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与道教息息相关,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具有浓郁的道教色彩,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话本体小说更是"道化题材"。明代小说中道教影响的意象痕迹和渗透随处可见。道教作为一种本土宗教,原本就与中国百姓的世俗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作为道教信仰、道教情感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道化题材"小说,就更是植根于世俗生活的泥土之中。  相似文献   

8.
《孙子》云:兵者,诡道也。战争这一怪物,从它产生那一天起,便成为人们智慧角逐的场所。在军队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从车、骑兵、步兵到机械化,无不凝聚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力量。现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正在把军队推进到数字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梓萱  宏丽 《中国市场》2007,(34):42-47
<正>老撒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论道?要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文人骚客不计其数,但真正能将这道论得明白的人却是屈指可数的,老子算一个,他写了一部《道德经》;庄子算一个,他写了一部《南华经》。到了近代,大哲学家金岳霖写了一部《论道》,但那里面讲得是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0.
郭庆藩《庄子集释》10卷,是清代《庄子》考释的杰出著作。其主要成就在于:精密校订《庄子》本文,既能辨析古本异文正误,也揭示了某些前人未知的讹误;精心辑录散佚旧注,对陆德明《庄子音义》所录司马彪注多有补充;精确考释字词名物,在辨识通假字、训释疑难字及古代名物方面都有创见。在清代学术史上,诸子学是十分重要的学术分支。《庄子集释》能够代表清代《庄子》考证的最高学术水准,在清代诸子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牛头宗是早期中国禅宗的重要一支,作为该宗的初祖,法融以般若真空为本的禅学思想,不同于菩提达摩一系以妙有融摄真空的理路,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独特之处。通过对其传世文献《绝观论》与《心铭》的梳理,明确其禅学思想的核心要旨在于"道本虚空"、"无心合道",其"无心用功"、"绝观忘守"的修习方法,以及"无情可成佛"、"凡圣亦不二"的佛性思想,无不体现了其对三论宗义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初景波 《中国市场》2014,(26):159-162
本文通过对《周易》中的《大畜》卦以及《系辞》的分析理解,参照马林诺夫斯基的《巫术、科学与宗教》中对初民思想状况的分析、《庄子·天下篇》中对"古之道术"的描述,认为《周易》之成书,有其历史上发生的事实典故,有中国古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朴素的概念规律,还有古人对世界本原的宗教式猜想和巫术式的掌握,这四者共同形成《周易》之书的四种来源。意、象、言、例,四者是统一的,形上之道、形下之器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3.
内圣与外王     
王志跃 《三联竞争力》2007,61(3):147-147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在《庄子&#183;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虽语出于庄子,后世儒家却皆以此称述自己,把儒家追求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叫做“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14.
马春节 《商》2014,(44):131-131
《庄子》一书是哲学美学文学的宝库,其中所蕴含的文艺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庄子相对主义的美丑观,他对丑的人物形象比较擅长,但是丑的人物形象确实含有高深充实的内美,这些精神羡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及。《庄子》一书中累计有11个,仅是《德充符》一篇就集中了6个,几乎是畸人形象、身体符号的大“展览”。在庄子的文章中创造了大量的丑陋形象,如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衷骀它等,本文主要就《德充符》中的丑陋群像作分析,以阐述庄子的美学观点: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具有至高无上的美,追求人格羡。  相似文献   

15.
涂靖章  涂红艳 《商》2013,(6):217-217
"逍遥"是人的心灵所达到的超然物外,闲放不拘的境界。庄子的逍遥思想所追求的一种无所牵挂、无所求的平静心理,以"逍遥"之境界去达到内心的平静,这便是庄子的选择。怎样能做到"逍遥游",何人可以"逍遥游"?具体来说,就是"无名"、"无功"、"无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沉淀,"琴棋书画,笔墨丹青"造就了众多文人墨客趋之若鹜,成为古代文化阶层的必修课。一幅好的字画出世艳惊世人,必将流传千古,"诗成泣鬼神,笔落惊风雨"便是此道,北宋张舜民更在其《跋百之诗画》中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好的字画出世艳惊世人,必将流传古,"诗成泣鬼神,笔落惊风雨"是此道,北宋张舜民更在其《跋百之诗画》中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然而当今繁华盛世,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书画之道古风不再,快餐文化盛行,实乃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7.
论商道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国道家圣者老子:"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即能把握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规律,并能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者,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道家另一位代表庄子则曰:"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中国儒家也崇"道",如《系辞传·上》曰:"一阴  相似文献   

18.
道德对论     
<正>道,是无象天门德,是有形地户道,是无象天门。道就是天机之门。指心扉。《庄子·天运》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成玄英注疏:"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拥而弗开。天门,心也。"道,在人的天门,指鼻、口或天庭。《老子》曰:"天门开阖,能无雌?"河上公注:"天门,谓北极紫微宫……治身,天门,谓鼻孔。"《黄庭内景经·隐藏章》云:"上合天门入明堂。"务成子注:"天门在两眉间,即天庭是也。"  相似文献   

19.
陈方林 《商》2013,(11):245-245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要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将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阅读教学才能走出一条特色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的提高的关键。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相似文献   

20.
周晖 《商业科技》2010,(23):56-58
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利益"是补贴的要素之一,无"利益"即无补贴。因此,"利益"的存在与否对于断定补贴的存在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未对"利益"作出明确的界定,笔者根据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相关案例中对"利益"的阐释,指出了"利益"与其他概念的区别,揭示了"利益"的内涵、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