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扫描     
《中国经贸》2014,(5):7-8
央行: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45亿M2余额同比增13.3% 央行网站消息,据央行初步统计,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9%。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45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99万亿元;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0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378亿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引发了人们对房价泡沫的普遍担忧。本文通过我国1998-2009年的统计数据,首先用马歇尔K值(M2/名义GDP)测算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程度,并取其对数值的一阶差分反映M2增速与实际GDP增速的差额,同时,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货币流动性和房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货币流动性与房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5%水平下货币流动性是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上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证明了在一个包含房价的两市场动态化系统中存在焦点均衡的稳态,房价对市场均衡利率的最终影响取决于房价对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边际影响的对比。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发现,随着房价的高涨(萧条),房地产市场将起到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放大器(衰减器)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力衰减器(放大器)的作用。经验研究显示,中国房价的外生冲击在改变货币需求稳定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长期中房价对市场利率具有显著的反向因果影响,表明中国房价的高涨成为创造市场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汪新  谢昌浩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53-57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样本数据较少,但影响我国房价的宏观经济因素众多且各因素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文章通过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对我国房价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考察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并构建房价与重要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价格、资金规模和国民财富构成当前影响我国房价变化最重要的三大因素;中长期贷款利率对我国房价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弱,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房价变化的影响作用却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5.
二、1996年金融形势1996年以来,在中央银行继续坚持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货币信贷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金融形势健康、平稳。1.广义货币M2%幅回落,狭义货币MI增幅明显上升,货币流动性进一步提注。到1996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为72042.7亿元,增长2巳8%,比年初低工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第二次调低利率后,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增长幅度明显放慢。与此同时,反映经济景气状况的狭义货币余额为26336亿元.增长17.1%,比年初高0.4个百分点。从而货币流动性明显上升,到1996年9月末货币流动性(MI/M…  相似文献   

6.
张捷 《环球财经》2011,(2):82-83
现在业界对于中国货币的流动陧松紧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说松有说松的道理,那就是中国的货币供给和新增贷款增量远远超过计划和预期,美国的量化宽松和欧洲、日本的跟进,热钱还大规模涌入;要说流动性紧张,也有依据:民间融资利率的上扬、银行拉存款的急切以及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短期一度超过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7.
石赵伟 《中国经贸》2008,(22):78-78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05年底,银行业的流动性呈现出较为宽松的状态,即“流动性过剩”开始显现并日益突出。截至2008年三季度,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45.4万亿元,银行业存贷差高达15.8万亿元,是2000年的6.5倍,银行业流动性呈一种绝对宽松的状态。同时,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5.3%,狭义货币(M1)仅增长9.4%,二者之间的“喇叭口”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货币政策委员会(MPC)10日将利率从5.25%下调至5%,以缓解货币市场再度趋紧对家庭和企业贷款人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选取上海市房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析上海市地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屋竣工面积、贷款利率、货币供应量及热钱流入对上海市商品房价格的影响。协整分析表明,各个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上海市商品房价格与地价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货币供应量、贷款利率、房屋竣工面积、热钱与上海市商品房价格是单向Granger因;而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房价格互不为Granger因。  相似文献   

10.
房价、CPI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货币还是利率的冲击,美国房价调整的幅度远大于中国;但是,内部比较来看,美国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中国则相反。中国房价的上升反过来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比美国更强。美国房价的波动比中国更为剧烈,而CPI相反;两国房价均比CPI上涨更快、波动更大。在中国,房价和CPI之间的相互作用远大于美国,CPI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房价上涨后也会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美国灵活的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维护了物价稳定,但没有抑制房价泡沫和促进金融稳定;即使未来利率调控的条件成熟,中国将来较长时期内,应该继续采用以控制信道和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调整为辅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研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伟 《上海经济》2006,(8):56-57
今年以来,从表象上看,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过剩有所加剧,目前人民币存款余额比贷款余额多10.27万亿,存贷比仅为67.3%,似乎存在大量资金闲置。但我认为:中国银行业并不存在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这取决于银行系统资金运用方式的多样化和货币市场利率的逐步提升,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将在2006年第四季度内基本消除,而此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将是利率上升导致的债券价格下跌风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成都市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分析,从城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货币政策变量对成都市房价的影响,并且以成都市房地产价格、五年以上贷款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变量,建立VAR模型验证货币政策变量与成都市房价之间的关系,并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的成都市房地产价格和我国货币政策变量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6.0软件建立五年以上贷款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成都市房屋销售价格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脉冲响应结果图确定货币政策变量对成都市房价的影响,使用方差分解方法得到货币政策变量对成都市房价影响的贡献度。通过以上分析的过程,争取做出合理、客观的分析和解释关于货币政策在区域化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希望能提供一些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货币宏观调控应更加重视货币供应量而不是贷款规模 2005年前3个季度,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人民银行于3月17日上调了住房贷款利率,其中自营性住房贷款利率上调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1月末,中国的广义货币余额M2已达到了120.8万亿元,与2013年GDP(约58万亿元)之比接近20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已超过了86万亿元,其与GDP之比也达到了130%以上。这两个指标,放眼全球,也处于较高之列。但宏观流动性的总体宽裕并不能掩盖微观流动性窘境。当下的融资难、融资贵,可从各类不同的利率中得到集中体现。即便央行在2014年11月22日宣布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债券市场收益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根据央行的统计,2014年9月末,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利  相似文献   

15.
《走向世界》2014,(50):57-57
日前,青岛农商银行成功取得人民银行总行发放的中韩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3000万韩元(约16.9万元人民币)。该笔业务成为了全国首笔地方法人机构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该笔货币互换项下的韩元贷款,由青岛农商银行向其客户青岛都塔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发放,用于进口贸易项下的对韩支付,融资利率2.5%,低于同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3.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客户的二次汇兑成本,节约了贸易融资成本,是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业务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6.
乔婕 《世界经济情况》2006,(4):23-26,11
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效应和传导渠道一直是不同学派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在我国,名义利率作为固定经济变量,央行可以直接控制,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央行贷款等途径改变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渠道以及直接调整利率的利率渠道。本文选取了经济产出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际利率、M1、M2作为两种工具变量作用渠道的代表,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两个工具变量渠道对最终目标作用的有效性。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8,(10):14-15
从理论上讲,中国大力实施新一轮货币紧缩政策的条件已经就绪。 当然,中国央行通过去年12月份转向“紧缩”货币政策立场,已经多次做出这方面的暗示——中国央行去年在实施其“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期间,已将基准贷款利率调高135个基点。此外,中国实施紧缩货币政策还有一个强大的理由。中国当前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7.5%,但通胀仍然处于失控状态,1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7%。货币供应量继续飙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流动性因素的货币信贷模型,以研究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信贷的动态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相关季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中国信贷调控的影响与理论模型分析得到的动态影响机制比较一致;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使得债券利率在调控信贷中的作用在2010年后出现失效的现象。建议中国在调控信贷方面还应以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综合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我国房地产价格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2008~2018年的季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分析我国土地价格、货币供应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和CPI对我国房价的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房价和土地价格、贷款基准利率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房价和货币供应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款准备金率和CPI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土地价格、货币供应量对房价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双轨”特征的中国货币政策及其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呈现十分明显的双轨特征,即在信贷市场通过资本约束和利率管制等维持相对较高曲信贷利率来抑制过快的投资增长,在货币市场通过维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和较低的利率水平来抑制投机的压力。这种货币政策操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成效,但是在直接融资发展、流动性持续宽松等新的格局下,正在面临新的挑战。这需要促使宏观政策采取更为积极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更为灵活的汇率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