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一、"内发式发展论"的主要内容"内发式发展论"来源于日本,日本的经济增长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是基于吸收外来因素如外来技术、外来文化以及外部资源的同时,通过植入内在因素并且不断创新来实现的.在总结日本经济学家宫本宪一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内发式发展论".宫本宪一教授提出的"内发式发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地域内的文化、技术、产业为基础,以地域内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王震  唐欣 《农业经济》2002,(4):48-49
“内发式发展论”来源于日本,日本的经济增长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是基于吸收外来要素如外来技术、外来文化以及外部资源的同时,通过植入内在因素并且不断创新来实现的。在总结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时,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宫本宪一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内发式发展论”。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理论探索及经验总结,使得这一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成为指导日本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深陷“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双重困境的制度成因,提出了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5月 2 2日下午 ,美国密苏里大学经济系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客座研究员马德斌博士应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的邀请 ,来我校作了一场关于“为什么是日本而不是中国率先成为东亚发达国家”的学术报告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全体人员及人文学院、经贸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在报告中 ,马德斌教授以中日两国近代蚕桑业发展为例 ,探讨技术变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 ,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初始条件基本相同 ,但是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 ,主动接受外来先进的技术 ,大胆进行技术革新 ,从而导致生产投入减少 ,总效率 (TFP)增长。在 1 90 3年至 1 92 8…  相似文献   

5.
一、制材工业的兴起“制材”这个专用名词,是从日本“制材”脱译过来的外来语。我国历来的称呼,在南方地区叫“锯木”或“锯板”,在北方地区也多叫“锯木”,但在东北三省则多称“制材”以及某某“火锯厂”了。  相似文献   

6.
日本“家族经营协议”的内容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家族经营协议”的内容与模式分析姚洪亮近几年,在日本农业经济中,“家族经营协议”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和推广。“家族经营协议”是指在日本农业经济中,为培育法人经营、确保务农事业后继有人,确立家族务农者的法律地位而形成的一种民法。它的中心目标是把农业作为...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否要将耕畜送进历史博物馆?耕畜对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能起什么作用?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教授G·M·沃德博士提出了一个颇有创见的理论,即农业阶段发展论。下面是他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8.
“有没有社保”?“包吃包住吗”?“单位是否正规”……在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介绍窗口,经常可以听到外来务工人员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职介窗口的工作人员说,外来工找工作是越来越“挑剔”了,找工作时更追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田婧 《农业经济》2022,(3):143-144
自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来,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被提到了同等高度,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农业旅游作为农村地区最繁忙的业务类型之一,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这也契合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农业旅游开发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出现了一种“一制多式”的局面,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模式。比如“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等。最早提出“模式”这一概念的是费孝通教授。1993年全国政协小城镇调查组到江苏考察,费孝通教授在扬州的总结会上提出,“我感觉到苏南这个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11.
新望 《中国改革》2003,(12):21-24
一个区域为什么兴起?一个区域为什么难以兴起?一个区域又为什么衰落?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如梯度转移发展论)在回答此类问题时重视区位、资源以及技术进步在发展中的作用,却忽视了制度对区域经济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为什么我国在同样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情况下,地区间发展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因素不是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技术进步本质上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制度的不断改进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区域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剖析研究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深究其背后的成因,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以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得出图谱,整体分析了我国“一村一品”现状,并找出与日本不同的原因,学习日本成功经验。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得出中国在建设“一村一品”上还将面临巨大挑战,日本得以成功的原因在于激发了农民的自主性,且政府在协助农村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自主性释放提供了载体,最后以日本的成功经验为衢州破村提出合理化建设意见,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建设特色“品质+品牌”的竹产品。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是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聚居地,但现有研究对城中村的作用存在学术争议,即城中村究竟是外来人口实现个人发展的跳板,最终助其“走出城中村”,还是外来人口的“贫困陷阱”,最终将其“困在城中村”?为回应这一争议,本文基于广州市番禺区80条城中村1895份外来人口样本的5年追踪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体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走出城中村”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汉族、进城时间越久、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有可能“走出城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越高、违法建筑面积占比越低的城中村更有可能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走出城中村”。结果表明,城中村有条件地促进或是束缚外来人口的个人发展,应辩证看待。基于此,建议制定政策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城中村正面作用,推动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随军 《农业经济问题》2004,24(6):75-76,78
2004年2月18日至2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管理科学部主办,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大“卡特”)承办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市举行。近年来受到过NSFC资助的国内农经学者和高校农经学科带头人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美国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樊胜根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陈志钢教授、台湾中兴大学李皇照教授,日本筑波大学石敏俊教授等4位海外农经学者被特邀与会。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东京2月14日电(记者蓝建中)水稻脱粒时产生的稻壳往往被当做废弃物扔掉,然而日本研究人员目前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利用稻壳制造高性能活性炭的技术。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的斋藤秀俊教授在尝试将稻壳回收利用的研究中发现,如果单纯将稻壳加热后制成炭,稻壳内残留的二氧化硅会阻碍其作为活性炭发挥作用。但是将上述“稻壳炭”与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混合在一起。然后进行热处理,就可以成功去除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给农业带来了什么?认识与把握经济增长环境中农业问题的性质、农业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基本法”农政产生的温床,也是“基本法”农政的课题与责任。通过对“基本法”农政的反思来了解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农业发展以及农政三者的关系,对于分...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使用“行政成本”概念并提出“降低行政成本”要求以来,“降低行政成本”已经多次写进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部分。“降低行政成本”已经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国家的特点,一个好政府不仅必须是负责任、有效率、廉洁的政府,同时也必须是廉价政府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形成社会共识。在政府改革成为我国改革重点的新形势下,为了厘清我国行政成本问题形成的原因,本刊近日邀请了国内学界的四位知名专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他们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辛向阳、中山大学教授任剑涛。  相似文献   

18.
肖艳 《浙江林业》2006,(8):43-43
浙江林学院植物学教授李根有在对温岭等地区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一种新入侵浙江的外来侵害植物阔叶丰花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他对“农业基础论”、“农村改革论”、“农村发展论”独创性的见解,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20.
测定农业技术进步的变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长的时段内,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具有不均匀性。现有利用生产函数测算技术进步的方法都隐含着“技术进步是匀速的”这一假定。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变速模型,论述其理论要根据及应用前景,同时介绍了该模型在测算“福建省1950-1988年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