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齐鲁粮食》2003,(11):17-1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件)拉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和天津等八个省市已经率先行动,山东也在青岛、烟台、威海三个粮食主销区实施改革试点。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的“一取消,三放开”改革,意味着实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我国粮食计划购销体制行将结束,粮食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开始进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这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比较优势,加快调整主销区种植业生产结构,为主产区粮食销售腾出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2.
浅析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以来,我国粮食主销区相继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就其内容而言,此次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粮食主产区仍保留定购任务,但主销区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对主产区原有的粮食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政策机制自1992年我国提出“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以来,粮食购销体制开始由“双轨制”向“市场化”转轨。9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对保护粮农利益、搞活粮食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随着出现了“卖粮难”、“地区…  相似文献   

3.
走粮食购销市场化路子,是我国迎接WTO挑战,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这一改革对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并与国际接轨的粮食市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农业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对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粮食购销市场化,其实质就是放开粮食生产,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行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实行随行就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调节粮食供求,实现余缺平衡。粮食流通…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国务院颁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一周年,《条例》的颁布,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对象由过去对粮食系统的管理转变为对全社会粮食行业的管理;管理手段由过去行政手段转变为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并且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加强对全社会的粮食流通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一、为什么要制定新的《粮食流通统计制度》2004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历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最深入、最彻底的一次。我国的粮食流通自1953年11月起,在全国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从那时起,我国的粮食流通实行高度的计划管理,这也与我…  相似文献   

5.
流通市场化的粮食运输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运输是粮食流通的重要环节,是粮食流通市场化的重要保证。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条件下,粮食运输凸显出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如何提高粮食运输水平,提高运输效益,对促进粮食流通市场化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趋向(一)定购制度弱化,保护价的品种和范围缩小8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通过定购粮食保证基本粮源。80年代以后随着粮食定购价格的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提高,粮食市场由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家粮食定购属于低价收购制度,造成国有粮食企业巨额…  相似文献   

6.
今天参加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主要是来看望各位专家和老同志,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应会议的要求,我对近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情况作一介绍。2001年8月20日召开了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其核心内容:一是放开销区,东南沿海等八省市取消粮食定购制度,放开价格,放开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并要保护好基本农田,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二是保护产区,在粮食库存充裕、丰年有余的情况下,把销区市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广西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决定从2002年起,在全自治区范围内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基本内容包括: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购销价格,即“一取消两放开”。这项改革标志着广西粮食流通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新旧粮食体制转换和更迭的发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向,符合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因而,其影响力和作用力之深广和积极是显而易见的。要实现既定改革目标,广西具备相当的基础和优势,其中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需要牢牢把握并付…  相似文献   

8.
粮改沉思录     
一、在粮食流通体制完全市场化的门槛边上,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总结一下过去,冷静地思考一下未来”1998年以来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先是“四分开一完善”,再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又有“放开销区保护产区”,其势如大海拍岸的惊涛,一浪又一浪猛烈地扑打着以国家定购为核心的粮食流通体制。检视一番我们长期拼杀在粮改第一线的队伍,检视一番我们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说是“人困马乏,精疲力竭”,似乎丝毫也不过份。如果说以前因为我们对轰轰烈烈又相继出台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应接不暇,而无法静下心来对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1979年起,恢复和放开了粮食集市贸易;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收购价格;1985年取消了粮食统购,实行了合同定购;1992年在调整粮食销价的基础上,实行了购销同价;1993年初开始了粮食价格、经营、市场全面放开;1994年,国家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粮食问题成了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粮食问题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近年来粮食流通出现起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往往比粮食生产起伏所带来的影响更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引起我们更大的注意。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粮食流通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均感不足。这应作为今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一、近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与思考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粮食实行高度统一的流通管理体制。粮权集中在中央,对农民留粮后余粮…  相似文献   

11.
一、积极影响1.有利于农村干部和农民观念的转变一是粮食生产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二是从立足粮食区域自给向立足国内大市场、大流通转变;三是从粮食生产为重点向效益农业为重点转变,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2.有利于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多年来由于受粮食定购任务的制约,农业结构调整一直迈不开大的步伐。放开粮食购销,给农民松了绑,可以大胆自主地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3.有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农民可以自主安排承包田里的作物布局,也可将承包田移交给种田能手经营,一心一意地从事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
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前进──对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回顾王永华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德阳市于1992年11月宣布放开粮食经营和价格,使已实行了近40年的计划经济流通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流通体制。但为时不久,从1993年上半年开始,即出现了全国性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国家加快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浙江等7个粮食主销区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主产区要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也将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从1999年开始实行的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办法,对于支持粮食购销企业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实现扭亏增盈、减轻财政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规定:“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应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经过几年的实践,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职能的转变还不彻底,管理远未到位。现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从1998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到200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好6年。6年粮改,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粮食工作变化明显,粮食企业面貌一新。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186亿公斤,其中按保护价收购70亿公斤;销售粮食214亿公斤,其中销往外省90亿公斤;263亿元收购资金实行了封闭运行;分流粮食职工10万人,其中有偿解除劳动关系6.2万人;一批县级粮食购销公司顺利组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历程,经历了“双轨制”、定购统销、粮价和经营放开、“两条线”运行之后,现在又面临“四分开一并轨”的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培育多元化的粮食流通渠道,形成“一主多辅”的粮食流通格局,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本文试就此项改革与粮食部门的外部环境,谈一点粗浅看法。一、“一主多辅”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增长高峰。第一次增长高峰是1984年,产量陡增与粮食部门仓容设施严重不足,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第二次是19…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流通正处于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可以预期,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适应对外开放格局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框架将基本建立。加强粮食市场化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从战略的高度把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促进和加快新体制的建立。一、从我国粮食流通三个阶段的沿革看粮食流通市场化的必然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流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导向阶段从1953年11月到1984年底是我国粮食的统购统销时期。粮食统购统销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粮食购销制度。它的推行,基本上了满足了城乡人民对粮食的…  相似文献   

18.
自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至今已整整五十年,中间经历了两次大的体制改革。一次是1983年实施的双轨制经营;一次是1993年全面放开粮食销价。两次改革将这五十年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3年到1983年正好是三十年。这一阶段粮食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垄断经营、统购统销、计划供应,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对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实行分类指导,粮食购销市场化是主销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意味着粮食购销必须按市场规律运作,应该打破追求粮食自求平衡的格局,但必须慎重考虑粮食安全问题,注意协调出现的主要矛盾,研究寻找改革的对策措施,促进搞活粮食流通,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齐鲁粮食》2003,(3):26-27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当前粮食主销区要加快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主产区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作为粮食主产区,如何应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