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农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建成了一批以综合应用系统(ABIS)、网上银行为代表的业务经营系统和以信贷管理系统(CMS)、核算报告系统(IFAR)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应用体系,有效支撑各部门的稳健运营,并完成主要系统的全国数据大集中,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  相似文献   

2.
《信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CMS)是中国农业银行为加强信贷科学管理、提高信贷决策水平,经过两年的潜心研制和开发的一个集信贷日常业务处理和信贷管理于一体应用系统,是农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采用业务数据集中管理模式,在总行、分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村金融》2005,(12):50-51
总行ABIS数据上收工作中对CMS系统将进行有一些改造。主要内容涉及CMS系统与ABIS资产业务子系统(CAS)的接口。为便于大家及时了解相关内容.从本期起我们将对此做简单的介绍。本期我们将着重介绍CAS及CMS系统改动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CMS与CAS接口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的调查,2004年中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达到212.35亿元,2005年还将以7.7%的速度增长而达到228.7亿元。IT投资呈现出新的布局,即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继续成为重中之重,包括客户服务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建设。在信息技术系统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个现实的问题重新出现在银行业面前:管理体制、方式如何与技术系统配合。  相似文献   

5.
一、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各家商业银行相继开发并使用了综合业务系统,基本实现了数据大集中。综合业务系统由核心帐务系统、外汇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组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挂系统,比如中行除了综合系统外,同时还有《中国银行信贷系统》、《中国银行消费信贷系统》和《中国银行长城卡系统》三个外挂系统。这些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商业银行会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银行业计算机应用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从单机网点发展到综合业务联网平台,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存住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如下:(1)在线交易系统中大量的务数据需要加工、整理、分析和汇总方可成为分析决策的有用信息。(2)现有管理系统只针对特定业务开发,不能满足高层次的数据分析要求。(3)数据来源于不同业务处理系统,数据格式不统一。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相继在福建基层的人民银行系统推广。这些系统都采用了数据集中模式,但随着数据集中的实现,安全运行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确保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一.网络基本概况 (一)承上启下。地市中支网络系统是人民银行网络系统的重要分支,往上直连省会中支,往下直连辖内县(市)支行,是本单位计算机运行的依托平台,是全辖办公及业务用计算机通往上级或者全国人民银行系统其他分支机构的通信枢纽。(二)承载重要业务。地市中支网络承载着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国库核算系统、国库信息处理系统、国债管理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货币金银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人民币反假管理系统、反洗钱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征信管理系统、调查统计分析系统、外汇管理系统、远程培训系统和信息网站等几十个业务或办公应用系统。中支局域网上部署了少量服务器,绝大部分服务器都部署在省会城市中支或者总行数据中心,特别是涉及面宽、即时J生相当强的国库、大小额支付、货币金银等系统数据都已实现全国大集中,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也实现了地市数据集中,业务即时I生要求相当高,对网络的连续稳定运行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业务中断,会造成金融机构资金清算渠道不畅、国库资金不能及时入库、人民币发行受阻等严重问题,轻则影响人民银行的公众形象,重则影响金融稳定导致社会动荡。(三)网络结构及备份情况。地市中支网络采取双核心路由器和双核心交换机的矩形结构实现双机双线热备功能,并实行负载均衡,启用OSPFN动生成和修复路由表,用Qos优先保障重要业务通信带宽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单点故障而引发全网中断事故的可能性,但各种潜伏的风险依然在酝酿着种种可能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民银行先后通过推广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外汇业务管理系统等重要业务系统进行数据集中,这些系统都是通过内联网传输数据至省会中心支行和总行两级数据中心。数据集中降低了总体的运作成本,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减少了基层系统维护工作,是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但数据集中后,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管理问题。如何保障这些重要业务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是数据大集中后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因此,探讨数据大集中后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和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需求分析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简称 CMS)是农业银行电子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采用以省级分行为数据中心的集中式数据网络系统方式,把信贷日常业务处理、决策管理流程、贷款和客户资料积累、贷款风险预警、贷款分类评级、数据统计分析、信贷监督检查等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行不断加大CMS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努力提高CMS系统对决策系统的支持,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可以说,CMS系统为我行的信贷管理立下了汗马功劳。房地产信贷业务,既涉及批发业务(开发贷款),又包括零售业务(个人住房贷款),且两之间关联程度较高。如何高效地开展房地产信贷日常管理,CMS系统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在,企业部署了越来越多的管理系统,再加上电子邮件等系统,使得企业数据量大幅快速增长。如何更好地保存好这些数据,同时利用这些数据,提炼其中的信息,使之转化为竞争力,就成为企业用户提升管理水平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元月4日,武汉市新的集中支付系统3.0顺利办理第一笔财政直接支付业务、新的工资管理系统按时发放13家试点单位2011年第一个月工资以及新的账户管理系统审理通过第一家单位的账户开立申请。这标志着三大系统正式同步上线运行,国库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银行电子化业务的逐步发展,特别是处于数据大集中时期,各项电子化业务越来越多采用服务器/客房机模式,如货币发行管理系统、ABS、账户管理系统等。因此作为服务器的软硬件稳定性越来越重要。Windows 2000 Server产品建立于强大的Windows NT技术之上,管理上具备高可靠性和高效性,并且支持最新的网络硬件技术,提供了实现业务应用和与Internet集成的最佳基础,Windows 2000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项业务系统的网络服务器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的综合业务系统经过平台迁移、应用重造,使原系统由处理单一账务的会计业务系统升级为以日常账务核算为核心、多种支付手段和管理方式并存的核心业务系统,系统架构得到全面优化。国际业务系统、CM2006信贷管理系统、统计数据集中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综合报表平台、人力资源系统、OA系统等一批数据大集中的应用系统投入运行,使农发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
数据集中和系统应用整合是人民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几年人民银行新运行的几个大型业务系统全部是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研发的,如大额支付系统、发行资金业务系统、人民币信息账户管理系统等。人民银行正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互联互用、信息共享的原则建设新型  相似文献   

17.
从2000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完成了对生产业务系统的数据大集中工作——将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业务主机收至总行各大中心,分行仅保留大量的应用前置机,运行行内各种辅助业务系统。这一举措实施后,完成了应用系统数据层面的整合,在信息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作用突出。但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数据大集中后管理系统存在不少新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在完成南北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工程之后,将核心业务数据全部集中到了数据中心(上海)(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的主机上。数据中心所辖40家挂接单位,下辖二级分行近400个,营业网点2.5万多个,账户总数接近6亿,数据量急剧增加。工商银行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NOVA)投产后,随着版本的升级和业务类型的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信息产业高度发展的今天,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有效管理金融事务,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改进和完善经营管理方式,加强贷后管理的主要渠道之一。鉴于此点认识,自2002年-CMS系统平台搭建以来,我行对CMS数据的录入、维护、应用自始至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CMS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大幅提高,为规范全行信贷管理、提高决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我行数据量大、数据质量高的特点日益凸现,受到上级行的表扬和肯定,我行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一、新一代核心业务的设计背景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前台业务处理系统的电子化,并随着业务的发展,建设了诸如信贷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银监会金融数据报送系统等大量的内外部管理、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