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转移对承接方具有优势升级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西部地区能否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承接能力。影响产业承接能力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竞争力。该文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改善产业转移的环境;发挥承接企业的主体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2.
由于区域间产业技术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了产业转移及承接的必然性.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以及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承接产业转移是加速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对欠发达地区资金注入、技术溢出、产业联动及观念更新等都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污染转移、土地匮乏等问题使欠发达地区面临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因此,正确认识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中的风险并找出相应对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伟  张玉杰 《当代财经》2015,(2):97-105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6-2012年我国工业与三次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演变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996-2012年期间,我国三次产业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三次产业重心点迁移方向与幅度迥异;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已进入承接产业转移的稳步增长阶段,但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尚未出现;各省(市/区)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深度调整,非农产业的比重普遍得到提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区)提升较为明显;由区域产业转移所引起的区域产业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省而异,且各省(市/区)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产品内国际分工与服务外包为特征的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峻的结构性问题。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需要根据中国自身的结构性特点做出调整,由单纯的强调产业承接转向产业承接、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政策目标组合。这种变化也要求形成组合式的政策环境与之适应,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稳步增长、增速不断加快。但承接产业转移出现了"速度"与"效益"的背离:唯经济增长的产业承接目标,使西部地区陷于"高增长低发展"陷阱;较强的资源禀赋依赖性,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承接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性和被动性;承接产业转移无序竞争,加剧内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应突破传统承接产业转移路径依赖,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理念和模式,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从而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使东部沿海地区以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特征的经济结构面临着较大转型压力,加速了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步伐。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的黑龙江等老工业基地凭借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及产业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培养离不开产业转移,所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本文通过对邢台市产业结构现状的研究,结合现阶段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系统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对邢台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承接产业转移是低梯度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助推器。本文运用最新数据说明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有力推动了其产业结构优化,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为此,河南省要坚持"绿色承接",走生态、环保、创新、集聚、整合之路,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和层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王建峰  母爱英  罗义 《生产力研究》2012,(7):185-187,211
文章在分析河北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检验京、津、冀产业转移互动关系,结果显示:虽然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京、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但1996年以来,其影响的途径主要通过进出口贸易而非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反而对京、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生了负面作用,同时,虽然京、津在河北省吸纳国内投资中占优势地位,但京、津产业结构调整并未明显促进其对河北省的投资,三地自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区域间贸易和投资机会成为拉动京、津、冀区域间投资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比较优势、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反映了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我国区域之间的动态转化,东部地区逐步丧失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要素禀赋的显性优势开始呈现。产业转移直接产生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顺应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做好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和承接,才能转变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促使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带动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保持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是该省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是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是"民工荒"加速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就此,通过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找出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道国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需要经过两个阶段:耦合性阶段和产业升级阶段。在耦合性阶段,集聚经济应建立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地方协力生产体系,以吸引跨国公司把根留住;在产业升级阶段,集聚经济应克服锁定效应,不断沿着价值链向上攀升,获得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阶段,部分技术含量低和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开始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贵州能否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复制东部地区的成功之路,仍需要不断探索。本文主要研究贵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在风险及规避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回归方法,针对1983—2007年期间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阶段性影响,而产业发展拐点的出现表明我国产业在承接高层级的国际产业转移存在一些障碍,从而强化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和次序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产业承接与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推进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承接与转移的条件:一是有相应的区位优势;二是有突出的资源优势;三是组织与分工、市场差异化和环境有利于成本优势.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拉开了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大幕,而产业承接却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争相竞争的资源.云南具备产业承接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具有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抓住承接和转移的机遇,能够加速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品构成、技术构成和市场构成的提升,增强竞争实力,加快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经济崛起的有效路径。当前,区域产业转移的新态势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新机遇。但产业承接仍存在较多问题,应从提升对转移产业的吸引力、选择力、支撑力和融合力四方面着手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现国内产业的有序转移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产业转移的无序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生态环境恶化,阻碍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缺少国家介入的产业转移中,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各地方政府之间不可避免地展开引资竞争,其结果必然是转移的无序和社会总福利的下降。因此,必须从国家层面对产业的空间布局、产业转移的项目、产业承接政策及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污染进行统筹管理。应成立国家产业转移管理专职机构,尽快制定国家产业转移布局规划,尽早制定国内产业转移管理条例,定期出台国内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并通过考核管理全国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