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历时一年完成的我国首个《城市流通竞争力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在京揭晓,《报告》对我国内地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33个大中城市的流通竞争力进行了全面比较和排名,其中综合指数列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广州、北京、天津、重庆、青岛、大连、深圳、武汉、成都等传统的经济强市,而乌鲁木齐、昆明、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城市则突破了其在区域经济规模方面的劣势,成为流通竞争力层面西北、西南、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黑马城市。  相似文献   

2.
庄严 《开放潮》2005,(4):18-20
前段时间,《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正式出炉。在全国200个较有影响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福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第32名,比上年整整提升10位,可谓“福州跳高”。细究该报告12个分项竞争力指标排名,福州的综合环境资源、区位和结构等项竞争力指标均较有优势,但基础设施、人才、科技、文化、企业管理等项竞争力指标排名却相对偏后。区域发展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是一对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共同体。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城市经济如何在更宽广的视野里同闽东北经济圈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发展,以期各项城市竞争力指标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搂”便成为题中应有之议。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方池雄先生。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11日,由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八国学者携手完成的第一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在中国西部城市成都举行首发式。报告对全球11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纽约、都柏林、伦敦分列前三位,中国的香港、台北、上海、北京分列第19、48、69、70位。报告显示,从城市综合竞争力来看,欧美城市体现出了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和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以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亚洲城市正不断挑战着欧美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4.
沪港随想录     
中国社科院于近日发布一年一度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根据经济、宜居、宜商、可持续发展、知识、信息、和谐、文化等九项指标,为全国近300个城市的竞争力排名。报告显示,香港连续第12年成为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第‘名。中科院的这份报告对于香港而言有喜有忧,喜的是综合竞争力连续12年排列首位,  相似文献   

5.
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12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20年是中国有史以来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人口超百万特大城市由31个增加到41个,城市覆盖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比重由1990年的20%增加到42.6%。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集合国内著名高校、地方院校、权威统计部门、企业研发机构的专家,对中国200个主要城市涉及竞争力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评估,并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该报告中,综合竞争力指标由人力资本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等12大类指标综合而成。即:1、人才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指标由人力资源数量指数、人力资源质量指数、人力资源配置指…  相似文献   

6.
3月17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正式出版和发布。该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的倪鹏飞博士牵头,邀请各高校、研究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历时大半年时间,对我国的200个城市进行了深入的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一本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该报告把产业集群作为2005年度主题,同时做出最重要的新发现:产业集群已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对最具综合竞争力的中国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计量和分析,排出深圳的城市的竞争力在全国居第2位,并指出深圳最突出的竞争力是管理和开放的竞争力,这两个竞争力与城市创新能力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深圳的城市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6年,由中、美、加、意、英等八国学者携手研究完成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利用75个指标对全球110个城市进行了计量与评估。其中国人选的两个中西部城市成都和重庆分别排在94位、108位。相差无几的排名不仅凸显了成都和重庆在西南地区域并驾齐驱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两个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竞争。随着1997年重庆市成为直辖市,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界》2009,(11):6-6
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评比,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青岛、天津、苏州、高雄,青岛位居第七位。专家认为,奥帆赛对青岛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大推动是青岛进入十强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5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在京发布。蓝皮书对2013年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宜商、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找出现实状况与理想城市的差距,通过对各区域的描述比较,可以更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布局。宜居城市竞争力排名前十珠海香港海口三亚厦门深圳舟山无锡杭州上海(东南地区七席,西南地区两席,港澳台地区一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快讯》2014,(19):13-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伴随长三角的区域广化和深化,一个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0个城市的"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有望带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05,(4):17-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对全国200个城市的综合及分项竞争力情况进行了计量和梳理。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牵头,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数十家国内著名高校、地方院校、权威统计部门、企业研究机构近百名专家参与,从2002年开始,通过不同指标体系,连续四年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进行综合研究,得出每年竞争力排名在全国前200名的城市。安徽分别有11个、15个、11个和14个省辖市在2002—2005年进入全国前200位。现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提供的资料,分析我省城市在全国的竞争力状况,提出提高我省城市竞争力的相关对策,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磊 《杭州研究》2006,(2):33-37
近年来,杭州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10多项国家级、世界级荣誉。2003年,国内权威机构评定杭州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200个城市第六。2004年,世界银行组织评定杭州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福布斯》“2004年度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杭州被评为“十佳”之首,杭州并被《瞭望》东方周刊评选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2005年3月17日公布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中,杭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名列第五位,排在上海、深圳、广州、北京之后。  相似文献   

15.
陈志 《特区经济》2006,1(11):33-35
在界定城市综合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综合经济竞争力、交流开放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社会环境综合竞争力等4个方面,共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4个核心指标,构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函数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测算出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竞争力,并对各个城市的分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风靡全国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绍兴的产业集聚程度和经济区域化程度等指标进入全国200座大中型城市的前10名。该书编倪鹏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绍兴制造业惊人的产业集聚能力为整座城市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社科院于近日发布一年一度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根据经济、宜居、宜商、可持续发展、知识、信息、和谐、文化等九项指标,为全国近300个城市的竞争力排名。报告显示,香港连续第12年成为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第一名。中科院的这份报告对于香港而言有喜有忧,喜的是综合竞争力连续12年排列首位,实属不易,这与香港的雄厚基础、各界的努力密不可分;忧的是,这种优势正在日渐削弱,香港与内地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更有被内地城市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林永健 《开放潮》2003,(7):20-21
今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蓝皮书向社会公布。在全国2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中,福州位居第30位,去年是第15位(24个城市排名)。这次排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问题。尤其是如何看待福州市排名的变化,福州作为省会城市今后向何处发展才能达到快跑目的,更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排名事小,发展事大,关键是要有好的思路将福州的城市做大做强做美。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我国各地区的城市中.增长最快的是京津冀地区。”  相似文献   

20.
冯云 《辽宁经济》2005,(3):16-16
2003年末,世界银行公布了一份题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排名》的研究报告;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两份权威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开放城市在投资环境上明显好于我省。对于东南沿海开放城市来说,由政策性引资向服务性、环境性引资已成为一种必然,而对于东三省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借东北振兴之契机,如何突破传统的制约因素,改善投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