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4月15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发布,明确要求电子信息产业在调结构、谋转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其中在核心技术领域要有所突破。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国家队”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称“中国电子”,英文名为CEC)将采取怎样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科学决策》2004,(3):62-63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吴峰在200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会上指出: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点。作为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基础,信息产业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数字音视频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电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80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只有100亿元,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8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9004亿元,利税1742亿元,出口额2681.7亿美元,居工业各行业之首。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主要靠外资企业推动,信息产业部数据表明,最近几年外资企业在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等指标上占总体指标的比例均超过70%。未来产业发展要在坚持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企业成长壮大,促进我国由电子信息大国向电子信息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4.
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的危机与转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像其他产业一样,也无法躲过金融风暴的肆虐。2009年2月18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下,该“规划”将对电子信息产业做出怎样的调整?对产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能够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转机吗?  相似文献   

5.
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整体规模较小。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渐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十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达25.2%,为同期广西GDP增长速度的2倍以上,比“九五”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0.2个百分点,已具备了基本的发展规模和快速发展的产业基础。2006年,广西电子信息产业有企业134家,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地位的基本判断在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地位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调整、深化的过程。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信息化浪潮、“新经济”在世界  相似文献   

7.
王富荣 《广西经济》2013,(10):36-38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带动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已初步形成了由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等发达地区垄断和统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态势。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尤其是经过“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强力推进,北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8.
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产业规模已居全球第二位,成为全球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国。未来1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准确把握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律与趋势,紧紧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新的战略机遇期,不断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实施大公司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提高本土企业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制订的影响力、核心产品制造能力及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最终实现由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贸易状况及其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工业部门中第一大产业和外贸出口的最大行业。但与 此同时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企业却面临着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国外技术壁垒,且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欧盟的“两个指令”将使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子信息产品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肖甫 《首都经济》2010,(10):21-21
电子装备主要包括电子专用设备与电子测量仪器,是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于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升级与加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总产值为91.36亿元,电子测量仪器行业产值和销售收入约在100亿元左右,总体来看,中国电子装备产业规模约在200亿元上下。  相似文献   

11.
李峰 《天津经济》2011,(10):30-31,3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产业格局发生新变革。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六大趋势:“再制造化”推进了电子信息产业重新布局;技术二次开发和深度应用的融合创新成为产业发展取向:企业在兼并与重组中提升自身竞争力;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成为业态创新的新领域;高性能集成电路、信息材料等核心器件与关键技术仍是产业发展制高点:绿色低碳核心基础的作用对IT产业未来发展影响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其对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启示.以对天津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放缓、效益下滑后,信息产业部预计,随着重大项目投资相继启动和新市场开拓,电子信息产业将在下半年出现恢复性增长,使全年呈现“低开高走”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特征,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结构升级等方面的战略性地位,就如何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产业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等当前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个转变、一个巩固、两个提升”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电子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我国许多省市已将电子信息产业列入发展战略规划,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呼和浩特市也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但与东部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呼和浩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突出。近年来,深圳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主要产品产量和技术水平在我国位居前列,已成为计算机和通信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1999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 740.84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 90.4%。全世界 7.8%以上的硬盘、 15%的磁头是在深圳生产的,程控交换机生产能力达 2000万线,中国定点 18家生产 GSM手机的企业,其中 7家落户深圳。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配套能力日益加强。以电子行业为例,深…  相似文献   

16.
肇庆市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仍处于较低水平。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肇庆市“4+4”重要产业之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加快,但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制度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在借鉴上海、四川等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肇庆市应科学布局新基建,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力度和精准度,科学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81年,华夏大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大批锐意创新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拔节,TCL也应运而生。创立伊始,她在众人眼里不过是创业大潮中的沧海一粟,谁也无法预计到30年后的今天,她蜕变成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8.
《现代乡镇》2005,(11):27-2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龙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确立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发展策略,制定电子信息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扶持、引导力度。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企业服务机构、创新投资融资机构、科研院所等组织聚集而成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电子信息产业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的在新一轮开发建设中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电子计算机,通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据统计,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持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上,成为第一大产业,面对新经济的兴起和国际竞争的新格局,要迎接挑战,增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决定着世界未来的政治经济格局。美国进入90年代以后经济活力再现,竞争力急剧上升,其它国家产业升级相对缓慢。当日本等亚洲国家尚在汽车、电子、化工、造船产业上苦苦寻求调整之道时,美国已经在代表世界经济前沿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大举投资,从而一举确立了新的产业优势,把80年代步上不自己的德国和日本等远远抛在后面就是一个鲜活例子,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广泛带动其它产业部门提高经济效率的可能,能在更高水平上使全民享受现代知识成果,创造产析的市场需求,各国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也都把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作为提高本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我国虽然还不具备全面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科学民社会基础,也必须紧跟潮流,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