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4年5月,捷克等10国加入欧盟,东扩后的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作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最大贸易方,欧盟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中国作为欧盟纺织品最大的供应国,欧盟东扩的实现将会给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带来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欧盟东扩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等动态效应的分析,阐述了东扩可能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带来的冲击,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后配额时代应对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05年1月1日《纺织品与服装协议》退出历史舞台,纺织品与服装贸易全面纳入GATT体制,并基本实现贸易自由化。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配额的取消、纺织品贸易的自由化固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其中考验之一就是国外主要纺织品进口国或地区对我国纺织品进口提起特别保障措施的机率将会越来越大。特保措施的提起必然会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深远的影响,并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和研究后配额时代对我国纺织品提起特保措施的应对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国,在配额时代,所受到的损失是最大的。然而,这种损失并没有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纺织品取消配额实行自由贸易的到来而有所减少。近年来由于中国纺织品与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引发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步入艰难。为解决一系列纺织品贸易争端,我国政府与欧美进行了一系列磋商并取得一定成效,从中我们积累了经验,也得到了不少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欧盟东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1日,中东欧15国中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正式加入欧盟,欧盟由15国增加到25国,拥有4.5亿的消费者,年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和进口市场.欧盟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东扩后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从长远与宏观看,有利于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但近期来看,对我国的影响弊大于利.对我国的挑战与影响涉及贸易市场(原成员与新成员)与贸易条件,体现在贸易转移、纺织品、农产品、关税配额、反倾销措施、技术标准、原有的双边互惠贸易协议失效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配额,我们把从现在到2005年1月1日命名为后配额时代。在此前的十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在WTO下的《纺织品服装协定(ATC)》的规则下形成,发展中国家控制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抑制着本国的纺织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利用配额抑制进口保护了本国的纺织业,为本国纺织业结构的调整争取了十年的时间。这十年(1995—2004)间形成的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做出了巨大让步的前提下形成的,是扭曲的贸易格局。遵循WTO基本的自由贸易原则,配额时代必须如期结束。同时,绝对不能以配额时代的贸易格局、观念去看待后配额时代,后配额时代新的贸易环境将会产生新的观念,形成新的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6.
纺织品服装部门是TPP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TPP的实施亦将引发太平洋地区现有纺织品服装贸易生产格局的重新洗牌。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GTAP)一般均衡(CGE)模型,就TPP对太平洋地区纺织品服装贸易流量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结果显示,首先TPP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增加美国从TPP成员方(尤其是越南)的服装进口;其次,TPP的贸易转移效应将减少美国从中国、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中美洲自由贸易区(CAFTA)的服装进口;第三,TPP将减少美国向NAFTA和CAFTA地区的纺织品出口,削弱美洲地区纺织品服装贸易及生产协作关系;第四,TPP将扩大中国和东亚国家向亚洲地区TPP成员(尤其是越南)的纺织品出口,促进亚洲地区纺织品服装区域性生产贸易网络的发展;第五,TPP将进一步扩大美国纺织品服装部门的贸易赤字。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对于辅助TPP纺织品服装部门谈判、制定国家层面的贸易、产业政策以及帮助我国广大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了解TPP生效后出口环境的新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量最大的国家,其纺织业六成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出口。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许多国家对我国纺织产品的进口数量实行硬性配额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纺织品出口规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按世贸条约规定:纺织品配额于2005年1月1日取消。在配额取消之前,许多专家及学者曾预言,没有配额限制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畅通无阻,形势将一片大好。如今,配额取消已半年了,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事实并非如此。配额放开后,由于出口数量增加,引起了诸如美国、欧盟等进口大国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欧盟东扩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1日塞浦路斯等10个候选国加入欧盟,东扩后的欧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体。欧盟东扩后形成的关税同盟必定会给欧盟内部和外部带来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影响。在这两种效应有会给我国贸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将被取消。 有评论称,届时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迅猛的一次全球性就业和财富的大迁移将拉开序幕。《华尔街日报》更认为,随着纺织品进口配额制的取消,全球纺织业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专家认为,全球纺织品贸易已全面进入后配额时代!而对于世界第一大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的中国来说,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灿烂!  相似文献   

10.
曾理  赵崎 《商场现代化》2007,(26):18-19
曾理赵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摘要]自2005年以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纺织品贸易进入了"后配额时代"。欧盟利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等手段,对来自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口设限。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中国政府和纺织品出口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的同时,需要找到应对欧盟市场的最佳出口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入世后由于配额的取消使纺织品出口明显增加,这导致了美国欧盟等国纷纷对我国出口的纺织品设限,贸易摩擦日益凸现。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从福利分析的角度来论证实施自愿出口限制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市场均衡和福利的影响。在分析时本文选取包含两个进出口大国的基本模型,并对此模型作进一步的扩展,研究中国和美国等国在实施自愿出口限制的情况下,各国市场的均衡变化,生产者、消费者和各国福利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被反倾销调查和采取最终措施的最大国。比较反倾销强度指数证明,中国在美国市场的出口份额强烈地受到美国反倾销行动的影响,但美国在世界出口市场份额则较少受到他国反倾销的影响,美国是影响中国贸易救济的最大因素。美、欧对华提起反倾销诉讼对他国具有示范效应。中国应积极谋求世贸组织剔除其非市场经济地位,重视反倾销对称性并积极应诉,通过行业协调和调整出口导向,促使进出口内外均衡与结构合理,以减少反倾销措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很快,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国际市场上屡受阻挠,尤其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凭借自身优势所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分析,探寻我国能够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朱颖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8(12):30-36
自由贸易是美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念。贸易自由化是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原因在于贸易自由化每年给美国带来1万亿美元左右的收益。对美国货物贸易的基本格局可以从五个方面认识:美国是世界上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美国进口规模比出口规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享受了世界最多的物质财富;美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表明对外贸易格局有利于美国;美国进口规模扩大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结合演变为美国结构性增长优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来,我国外贸迅猛发展,外贸依存度也随之急剧攀升。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5月,我国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10120.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8017.1亿美元增长了26.2%。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79%上升到2007年的70.01%,增加了6倍多。这说明我国依赖国际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但这又可能给我国经济带来许多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外贸依存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理性看待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华  黄舜 《财贸经济》2005,(3):71-75,91,F003
2005年1月1日开始了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后配额时代,这将会极大改变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的国际分工格局和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竞争对手的日益强大以及主要进口国非配额贸易限制措施的不断出台等,将使未来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中国应从政府、产业和企业3个层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自身竞争力,治理出口秩序,实现向后配额时代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水果进出口贸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我国水果总产量增长迅速,水果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幅度也很快,但是水果进口额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出口额增长速度。目前我国水果出口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自己的品牌,经营观念落后等。这造成了我国虽然是水果的生产大国,却是出口小国。本文对我国水果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1547.4亿美元,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对外贸易额平均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了21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贸易大国地位却蕴藏着脆弱的基础,例如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比重偏低;出口商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等等。我国是贸易大国的同时又是贸易弱国。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以前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目标。文章提出了中国贸易强国之路,即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9.
Trade deflection and trade depress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is the first paper to empirically examine whether a country's use of an import restricting trade policy distorts a foreign country's exports to third markets. We first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of worldwide trade in which the imposition of antidumping and safeguard tariffs, or “trade remedies,” by one country causes significant distortions in world trade flows. We then empirically test this model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the United States' use of such import restrictions on Japanese exports of roughly 4800 products into 37 countries between 1992 and 2001. Our estimation yields evidence that US restrictions both deflect and depress Japanese export flows to third countries. Imposition of a US antidumping measure against Japan deflects trade, as the average antidumping duty on Japanese exports leads to a 5-7% increase in Japanese exports of the same product to the average third country market. The imposition of a US antidumping measure against a third country depresses trade, as the average US duty imposed on a third country leads to a 5-19% decrease in Japanese exports of that same product to the average third country's market. We also document the substantial variation in trade deflection and trade depression across different importing countries and exported products.  相似文献   

20.
尽管外需仍然疲软,但2011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仍然创下新高,进出口200强的上榜门槛也"水涨船高"。加工贸易企业的不断内迁使得2011年中国外贸版图发生了巨大改变,中西部地区将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