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春交会上,蒙牛喊出了“整合国际资源,启动奶粉后发优势”的口号,欲发力奶粉市场。然而时间到了2005年的8月份,蒙牛奶粉依然没有启动的意思,市场业绩与当初的计划相去甚远。从全国各地传来的信息都是:企业没有投入支持,商超运作进展缓慢,经销商心力交瘁、积极性受挫等。面对蒙牛迟迟不发力的市场表现,许多人发出疑问。难道蒙牛“误入”了奶粉行业?  相似文献   

2.
张进发 《糖烟酒周刊》2005,(13):A002-A002
贵刊《蒙牛:液奶大王能否扛起奶粉大旗?》一文,分析了蒙牛运作奶粉市场几个不利因素,但我觉得蒙牛还必须要顶住外资品牌的市场压力。这也是我国今年本土乳企纷纷推出高档婴幼儿奶粉所共同面临的压力。外资品牌奶粉进入中国比较早,尤其是在婴幼儿奶粉市场,  相似文献   

3.
还记得今年春交会前,蒙牛宣布进军奶粉行业的时候,牛根生曾扬言“要在国内奶粉市场清洗中小品牌”,口气之大,让业内为之震惊。但是从他们开始大规模招商至今,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目前我们能在市场上看到的,除了在个别商超刚刚铺了货之外,其他的都没什么变化,而且卖场销售平平。笔者不禁纳闷:这种慢吞吞、静悄悄的作法可和蒙牛一贯喜欢张扬的风格有些不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相似文献   

4.
新动态     
《糖烟酒周刊》2005,(33):36-37
喔喔集团分南北举行招商会;“生力源”鲜奶即将上市;伊利奶粉增长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蒙牛结盟阿拉&;#183;福兹,进军高档奶粉;卫岗与帕玛拉特了断“姻缘”;蒙牛盈利大增33.9%;调味品企业流行邀名厨代言。  相似文献   

5.
《糖烟酒周刊》2005,(7):B045-B045
去年此时节阜阳奶粉事件让“奶粉”二字蒙上厚厚的阴影,然而新年伊始,据记者了解,乳业巨头之一的蒙牛乳业正厉兵秣马备战奶粉市场,并且正与国际乳业巨头密谋合作。市场嗅觉一向灵敏的蒙牛,此举背后其实另有深意。  相似文献   

6.
基于企业成长理论的视角分析蒙牛收购雅士利的动因显示:蒙牛收购雅士利是一次双赢的收购案。并购作为企业重要且普遍的成长方式之一,是其实现成长和战略发展的一种外部途径,可有效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发挥企业家精神,实现纵向一体化下的协同作用。目前,蒙牛在发展自身奶粉品牌上存在短板,同时面临着管理和需求上的约束,而雅士利也面临着管理和竞争的瓶颈,遏制了向行业的进军。蒙牛对雅士利兼并重组后,应加快资源整合与互补,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真正培育起自己的品牌,加快国产奶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李光斗 《糖烟酒周刊》2004,(35):B007-B009
蒙牛品牌的成功是21世纪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典范。蒙牛成功的价值不但在于它创造了“七项冠军”、“成长奇迹”、“百万富翁团队”等令人眩目的光环。更在于它表明我们中国的企业有能力创造出自己的强势品牌。这在目前中国整体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态势下,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8.
《糖烟酒周刊》2006,(19):72-72
蒙牛牵手外资分销奶粉;红了:“非常”促销能否引导石市消费?;正荣方便馍,省外市场好于省内;“兔小弟”跑得欢;武汉:馍片市场持续下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26日,蒙牛奶粉首次在杭州举行大规模招商会,正式向全国发布进军奶粉市场的消息。此次蒙牛推出的产品包括奶粉全品项及奶片、奶酪等奶制品,奶粉高中低档兼备,价格分布从十元到百元不等。据了解,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的经销商网络就已基本铺到全国的地市级市场。为什么一向只专注做液态奶的蒙牛,突然也将矛头指向了他们并不熟悉的奶粉行业,而且一上市就全面铺开,它的动机是什么?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今年奶粉市场有一个现象,中国人与外资合作的“洋”品牌日益增多,如南山原来的销售老总带人出来成立的沐淋现代食品公司与澳大利亚合作了“澳优”奶粉、广东雅士利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了“施恩”奶粉、青岛圣元的两位老总出来和加拿大某公司合作了“索康”、“爱可丁”奶粉。它们按着洋奶粉的  相似文献   

11.
蒙牛的高速成长堪称中国民营企业在不确定时代成功把握机遇的成功典范。回顾蒙牛的发展史,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企业是如何通过重新审视充满变化的外部竞争空间,整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从而找到机会并奇迹性发展的。蒙牛的老板牛根生最初只看到了眼前的竞争对手怎样、品牌如何、如何打人市场,后来他发现实际上自己以前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考虑自身生存空间中的布局、条件与机会,思维空间没有打开。他认识到像蒙牛这样的企业首先应该利用自然之恩惠去发展企业,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十分普遍,“阜阳奶粉”事件说明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我国农村一些市场出现假货、劣货的根源。从“阜阳奶粉”事件背后的微观信息经济学来看,品牌产品由于其高的质量基础和良好的信息沟通使消费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使消费者产生了品牌忠诚,从而产生了品牌壁垒获得品牌权益。  相似文献   

13.
43家企业上榜世界500强,品牌价值需要全面衡量;中粮集团入股蒙牛品牌,优势互补助推产业升级;洋品牌奶粉进口需备案,保护奶农利益毋庸置疑;电脑下乡自主品牌完胜,海尔细耕耘成最大黑马;浙企收购意游艇品牌DP,提升国内游艇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逐渐发展,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公告,撤销蒙牛、伊利、光明三家企业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称号,同时宣布,质检总局今后将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质检总局的声明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名牌”的倒下。“名牌”的倒下,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引子:蒙牛急了! 伊利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资格.其他乳业品牌都显得很落寞.当伊利借赞助2008北京奥运宣扬这是“中国乳业的至高荣誉”.以此来刺激蒙牛以及其他的竞争对手时.蒙牛再也沉不住气了.以讨好以及取悦消费者的姿态打出了“蒙牛的荣誉来自您的支持”.将中国液态奶市场领先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  相似文献   

16.
品牌扩展亦称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利用已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例如以雀巢咖啡成名的“雀巢”商标,被扩展使用到奶粉、巧克力、饼干等产品上;索尼也把它的品牌扩展到新的电子产品中等。采用品牌扩展策略具有显著的优  相似文献   

17.
1999年蒙牛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三无状态”: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但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创造了年平均发展速度为329%。年平均增长率达229%的中国乳业奇迹。根据AC尼尔森截止2003年9月份的数据。蒙牛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15%以上。其排名跃升为中国乳业市场榜眼之位。蒙牛无疑为中国企业创造了一个神话。于是,有人称蒙牛为“中国乳业的一匹黑马”。称蒙牛这种高速成长现象为“狂奔现象”。那么。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蒙牛并使之实现超常规增长和快速成长的呢?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蒙牛牛奶颇具特色的奶香味。合理的价格.健全稳定的分销渠道,等等。但最关键的应该是蒙牛具有创新性和独到性的促销策略(promotion)。  相似文献   

18.
梁明  牛龙 《中国品牌》2013,(11):16-17
奶粉进入药店销售作为提振奶粉消费信心的举措之一,一直备受关注。近日,《中国品牌》记者获悉,从10月26日开始,消费者就可以走进药店选购奶粉。商务部首批选定进药店试点销售的奶粉品牌为11个,其中国产品牌占7个,分别为伊利、蒙牛、飞鹤、三元、圣元、雅士利、贝因美。2013年上半年,经过一系列的清理整顿,中国乳业在困难中缓慢发展。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介绍,中国乳业"全面开始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宋云昌 《成功营销》2008,(11):90-91
沸沸扬扬的三鹿牛奶事件已经从最初的产品质量问题演变成为一场影响巨大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对乳品行业企业的信任危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乳制品行业涌现出一批包括“伊利”、“蒙牛”等知名的优秀品牌.在国外品牌强有力的竞争压力下,他们深深植入了百姓心中,占据了中国奶制品市场的大半江山,成为中国品牌崛起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朱玉童 《广告导报》2006,(10):87-87
2005年超级女声在中国娱乐节目界可谓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一档节目,全国4亿观众,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赞助商蒙牛向市场投放20亿袋印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品,销售额应该在20亿元左右,其中广告和促销费用仅1亿元左右……所有这一系列数字成就了蒙牛品牌,也成就了超级女声品牌。2006年超级女声遭遇低潮,居网络、平面媒体报道,超女收视率低于央视《梦想中国》,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两挡选秀节目,我们暂且先不管这个数据是否真实,但是我们从今年观众对超女的热度,可以看出生命周期才4年的“超级女声”面临品牌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