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三农"问题的焦点,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当前在我国明确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的目标不但是河北省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民收入倍增所存在的制约因素,据此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善财产交换、加大政策扶持和改善产品交换等四项举措。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文献梳理,对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路径障碍进行了分析。结合农民收入倍增障碍的相关调查,发现收入倍增路径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即取得不同农民收入群体达到收入倍增的难易程度不同,给出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政策调整趋势为:逐步改善农产品交换关系,完善农村交易市场机制,进而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打下基础;进一步扩展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劳动交换关系,进一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乡、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壁垒,调整城乡及地区间的交换比例,完善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土地集中化发展是当前农村改革趋势,是土地流转的结果,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解决好农村土地问题,实现农民收入倍增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979-2014年河南土地和农民收入相关数据的运用,利用PSS20分析土地集中化发展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的关系并预测2020年农民收入,证实农民收入倍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农民收入倍增列为首项重点目标,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构筑强大的"动力源". 一、农民收人倍增要有"动力源"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民收入增长的情况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审视其增长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出,凡是农民收入增幅大的阶段,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增收"动力源".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民收入年递增19.3%,其背后的"动力源"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第二阶段为1985-1988年,农民收入年递增15.5%,其背后的"动力源"为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是江苏省高淳县"六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淳县将围绕201 4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通过多措并举,加大工作组织力度,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农民收入倍增列为首项重点目标。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构筑强大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7.
扬州农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扬州市201 2年明确农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即以2011年11217元为基数,到2016年达22440元,年均增长14.9%.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扬州将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潜力,构建增收长效机制,努力破除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促进农民收入实现五年倍增. 一、五年倍增计划可行性分析及指标预测 1、过去五年农民收入实现了倍增.2006-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813元增加至11217元,五年间基本实现了翻番(11217/5813=1.93).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23期的卷首语,以"坚决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为题,从意义、任务、出路三个方面做了粗线条的分析和阐述。由于农民收入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既比较明晰,又比较复杂,读后觉得言犹未尽,有一些重要的相关因素并没得到展开分析。所以,又拟此题续谈,作为对上篇卷首语的补白。收入倍增,基本条件是生产总值(GDP)的增加。从理论上讲,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然带动居民收入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如果停滞不前,居民收入也会停滞不前,国民生产总值如果出现负增长,居民收入也会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9.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最大的民生实事,是民生幸福工程的基础和核心。江苏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将农民收入倍增列为首项重点目标。江苏县域经济率先发展的第一方阵,如何实施农民收入倍增的富民方略?将农村集体经济与外资经济、民资经济和国有经济相提并论,推进‘四轮驱动’,作为实施农民收入倍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战略。有着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俞杏楠言简意赅,思路明析。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近期出台了《关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提出以2010年为基数,剔除价格因素,全省到2017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同时,《意见》要求把农民收入倍增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为了落实该意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江苏省各地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和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圆满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三个确保、三个加快"的目标任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实现"十连增"。在政策激励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年粮食总产达684.6亿斤,比上年增10.1亿斤,实现建国以来首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板块,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经济总量逐步提高。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却相对较低,这将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农民收入现状,解析农民收入结构,剖析农民收入倍增的难点,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探寻农民收入增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扬州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62元,同比增长14.1%,连续七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五年内年均增长12.7%,四年内相继突破六千、七千、八千和九千元关口,2010年增幅达历史之最,并首次净增千元以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农民收入要实现"六年倍增计划",在连年增长的高基数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难度更大、压力更大。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重视构建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扩大增收新空间、开辟增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一、林业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党的十八大对林业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目标 首先,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对提高林地生产率和林区农民收入水平提出了新目标."收入倍增"即"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按照党的十八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从2010年的5919元达到2020年的11838元,平均每年增长7.3%.发展林业是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途径.据国家林业局统计,目前,全国从事经济林种植的农业人口达1.8亿人,农民来自经济林人均年收人为1220元,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5770万户,年产值达2100亿元.全国45亿多亩林地提供了丰富的林产品,每年林业总产值3万多亿元.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17年全省农民收入年均实际增幅应不低于10.4%,七年实现倍增的要求。从当前情况看,虽然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但持续提高农业效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围绕六年倍增计划目标,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突出农业现代化引导,组织实施十项富民行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1-9月份,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9元,同比增长10.1%。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一是工资性收入保持较高速度增  相似文献   

17.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的一个崭新发展阶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消除城乡隔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基本省情决定了河北省的"三农"问题将会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是"升级版"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抓紧抓实。四项措施,构筑农民增收基础(一)认真制定倍增目标。全市以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51元为基数,力争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2元,年均增长15%。各县(市、区)也认真分解落实农民增收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靖江市坚持农业现代化这一主题,围绕农民收入倍增这一中心,以"农业转型、农民转身、农村转变"为主攻方向,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和改善农村民生等重点,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以来政府始终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改革传统农业体制,党中央、国务院自2004年起,连续发布了十个以"农业"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着力实现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本文试图通过简析晋中市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发展现状,分析找出今后我市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倍增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