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象新安江     
<正>那是恋人的明眸,情脉脉,意默默,在每一处洒满徽州古城的烟波中,流淌着多愁的思绪;那是慈母的叮咛,情真真,意切切,在每一个月圆的朗夜,牵动着游子的乡情;那是光阴的柔夷,轻轻拂掠,淡淡书写,只眷顾这一片古城的情怀;那白发三千丈的诗人啊,且歌、且行、且吟,醒了、醉了、  相似文献   

2.
决不让孩子输在起点上,是很多家长的共识,对一个国家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因为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担负着国家未来之责任。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生动地表达了幼儿教育之重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似文献   

3.
抬高眼界     
我6岁的孙女卡莲达和我在提姆·豪登油炸圈饼店停下来吃蓝莓松饼。当我们走出店门的时候,一位少年正要进来。这个年轻人的头两侧光秃秃的,只在顶部有一簇蓝色的锥形头发。他的一侧鼻翼上穿了个洞,上套着的鼻环连着的链子垂过脸庞,一直连到他的耳环上。他一只手抓着一个溜冰板,另一只手拿着个篮球。走在前面的卡莲达一看到这个少年就停下来了。我想她是被吓着了。可我错了。我的孙女退后,把门开得大大的,让少年进来。少年的反应彬彬有礼“:非常感谢!”在我们朝汽车走去的时候,我表扬了卡莲达为少年拉门的礼貌。她好像对他的外貌并不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4.
学前教育乱中求变/学前教育市场化需纠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决不让孩子输在起点上,是很多家长的共识,对一个国家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因为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担负着国家未来之责任。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生动地表达了幼儿教育之重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似文献   

5.
<正>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位于江苏苏州张家港的江南古镇恬庄,演绎着烟雨朦胧的温婉,诉说着醉美水乡的浪漫,一如恬庄“恬适宁静”的寓意。在烟雨蒙蒙的季节,撑一把油纸伞,走进雨巷,让一颗浮躁的心在俗世中寻找一个宁静的梦乡,远离喧嚣,放飞心情。古镇:杏花春雨江南不愿打破恬适宁静的格调,我们把车停在一个偏僻处,步行走过石桥和马路,一座刻有“恬庄”两个古朴大字的牌楼矗立在眼前。蒙蒙烟雨中穿过牌楼,  相似文献   

6.
烟雨安昌     
江南的水是柔的,江南的风是暖的,江南的雨是极富诗意的。细雨中的江南水乡安昌,祥和中透着温馨与朴实。走进小镇,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故作的矫情,有的只是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户户临水、家家枕河,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淡雅的水乡风情。  相似文献   

7.
玉梓茗 《浙江林业》2023,(12):40-41
<正>很多人认识绍兴是从鲁迅先生的笔下,而绍兴文化源远流长,总是道不尽的。书圣故里历史街区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街区。这里有老绍兴人生活的缩影,也藏着许多历史名人的故事。江南之地,白墙灰瓦,满眼温柔。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青石板路两侧是高高低低的店铺、小酒馆、杂货铺……江南民居勾勒出水墨丹青的味道,走着走着就好像穿越了时光,与书圣王羲之在岁月深处见了一面。漫步在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看着乌篷船在河上荡漾起水痕,这样的江南恬静舒适。  相似文献   

8.
画面上,一朵朵洁白的银耳,一颗颗饱满的猴头菇,在实木背景的衬托下,一股农场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一个青春靓丽的姑娘身穿长及脚踝的大衣、画着精致的妆容,如果不是因为她手中端着的银耳、猴头菇等山货,简直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组时尚大片。其实,这是一家名叫“江南有机农园”的微店的宣传照。  相似文献   

9.
青山不可无绿水,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翠竹。何尝不是呢?纵观天目山山区,成片成片的竹林把一个个山村装扮成了绿色的世界,一株株清雅脱俗的翠竹伸向天际,如绿色的剑鞘,直冲云端。清风徐来,竹的清香直抵人们的鼻尖,沁人心脾。第一次走进真正的竹林,我还是14岁的懵懂少年。那个坐落于清凉峰山脚,名为鸠甫山的小村,以盛产毛竹闻名。那年,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庄。放眼远望,漫山遍野都是青葱  相似文献   

10.
江南梦     
<正>王安石笔下江南是温柔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江南春色里一抹素淡的柔光,是采莲女子心中的良辰美景,是秦淮河边暖色的桨声灯影。自古以来无论是在人文还是在地理上,江南都是一个模糊而暧昧的概念,她或许是古龙小说里无数剑客笑红尘的快意人生,是黄蓉孤独生活了十六年的桃花岛,是弘一法师长亭外古道边"悲欣交集"的顿悟。"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或是吴歌越调,  相似文献   

11.
摘要:美学理论中的外围与渗透性问题,将被放置在生物进程及其与后生物学文化之间的关联之语境中加以探讨。乍看之下,我们只处理界面渗透性程度的微妙变化,但选择性突然出现于渗透性中,虽然一个界面被认为仅仅是外围,但在一个对立媒介的轻微碰触之下,它的角色会迅速转为核心。考虑到一张微生物膜的功能,那是一种明显的多资源多策略技术,可见联合交往的方式发端自细胞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历代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小田博士的《江南乡镇社会的近代转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10月版,以下简称《转型》),以颇具特色的江南社会为剖析对象,可以说,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近现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部学术专著。这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朗,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亚…  相似文献   

13.
那是一个周末,我正在家里撰写社里的财务分析报告,忽然听见有人敲门。推开门,门外站着一位农村妇女,肩膀上扛着面袋,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彩,脸上露出谦卑的笑容,我努力地想,在哪里见过她呢? “大哥,是我,春节前来你家做过保洁。”她连忙提醒我。 “是你啊,快进屋吧。”我又惊又喜,“刚才还在想,怎么这么眼熟。”  相似文献   

14.
和梁绍基先生结缘,是在2006年的南京,他参加了由我策划的展览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梁的参展作品声音装置听蚕,是对逐渐消逝的江南生活场景的一次视听再造。一方面,这种追溯式的再造,在我们瞬间想象并体验了男耕女织传统的同时,提醒我们,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过去的传统似乎已经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得见(当然,如果你深入江南的农村,这些场景依然可见)。另一方面,这种当代艺术的方式,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古代文人清玩趣味在后工业化时代都市的一次复活。也就是说,梁只是通过复制并创造一个现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抽离现实生活的虚幻体验。众所周知,江南一带在历史上就是蚕丝业的重镇,我们可以在浙江作家茅盾的小说《春蚕》中读到蚕与江南农民的紧密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在程步高的同名电影中,看到浙江农村养蚕的详尽的视觉过程。然而,很显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8月,我来到广西百色市德保县都安乡凌雷村任第一书记。村里有一位李姓少年,自小因父母分开,由大伯和奶奶抚养长大,虽然家庭条件不算好,但是他不少吃不少穿。少年的父亲常年喝酒,吃着国家的低保,很少管他。大伯、奶奶也就是管着吃穿。未来在哪里?学习怎么样?他们不知道。少年15岁上初一那年就辍学了,不是因为经济原因,主要是听不懂跟不上不想学。在外面闯荡了一阵子,2016  相似文献   

16.
林言 《浙江林业》2010,(5):14-14
总面积达600平方米的浙江馆被晶莹剔透的“竹子”包裹着,犹如一个“竹立方”。青石板、老房子、小桥蜿蜒、细流涓涓……让你仿佛置身于竹海中的江南。竹子遍布浙江各地,竹海也是最能代表浙江的特色景观之一。浙江馆“竹立方”的外观设计,蕴含着浙江自然、优美、君子风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少年问题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已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农村留守少年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对农村留守少年进行教育,笔者就自己多年从教的一些经验对此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董文胜:缩微     
园林学家陈从周将前人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改做何以解忧,惟有园林,以示自己对传统美学终生不改的痴心。这句话似乎也适用于董文胜,他在一处谈及:我生活在江南的小城常州,这是一个比较安逸的地方,虽说是个江南老城,但它没有苏州那么典型,  相似文献   

19.
绿色梦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年,我告别绿色军营,从塞北到江南,踏上了新的征程。"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我的梦想注定与绿色有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绿色梦!1990年的春天,我怀着满腔热情迈入了火热军营,开始绿色军旅的梦。从此在白山黑水之间、茫茫草原之上留下了我追梦的足迹。最难忘的还是在中蒙边境小兴安岭深处的那所  相似文献   

20.
近代江南的农家生计与家庭再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佩国 《中国农史》2002,21(3):68-80
一个个有着独立生计的家户是土地占有和经营的基本单位 ,故农家生计的解释对理解乡村地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视角。以往所谓“农家经济”的研究 ,实际上是从经济学的学科视野对农家生计做单一化的学科分析 ,离农民的日常生活尚有一定的距离。近代江南农民在狭小的家庭土地占有和经营规模条件下 ,普遍地选择兼业 ,除经济的考虑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家庭人口的再生产需要和宗祧继承的家族伦理观念 ,溺女婴就是一个典型地建立在文化习俗基础上的经济选择。着眼于现代化理论视角的分析 ,其价值诉求隐含了更多的应然判断 ,其逻辑是近代江南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合理之处甚多 ,应该朝着合理的现代化方向努力。而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空间中 ,江南农民的家庭生计只能是这样的一种境况。与农民的日常生活逻辑相比 ,学者的逻辑显得十分蹩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