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由保障生存权向发展权转变,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多功能的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探讨对中国农村养老制度的启示:由保障生存权向保障发展权转变;建设全方位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强立法保障和加快老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农村福利组织。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农村养老一直不容乐观。对枚河村养老进行调查,发现96.5%的老人靠家庭赡养。我国农村养老的对策:仍应以家庭养老为主;发展养老保险;推行医疗保障;完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及传统养老模式保障功能的弱化,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调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在养老保障方面存在政府缺位严重、农民养老支出少、保障水平差等问题,建议国家与当地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农村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农民需求有效的养老保障模式,切实保障西部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广西经济》2007,(4):62-63
1.我国农村社会形态处于快速转型期,农村家庭、集体和个人储蓄养老功能减弱,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个人、单位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它是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社会发展中,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在我国农村地区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对农村地区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加之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老人"情况的不断出现,造成了农村老年人养老成为困难。为解决这一情况,应对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障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找出有效的方法通过实践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必要条件,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构建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是补齐民生短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仍有待提高,农村老年人医养分离问题突出,农村老年健康保障制度之间统筹不力且衔接不畅,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其制约因素在于农村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相对匮乏,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多层次健康保障制度缺乏有效衔接,农村健康保障服务政策缺乏高效协同等。因此,应构建农村医养结合联动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多层次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三角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方式选择上倾向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所占比重较小。年龄、自理能力、与家人的关系和晚年生活的孤独感对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有显著影响。为了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要,必须发展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在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充分发扬传统孝道文化,并适当发展养老机构,保障农村老人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8.
宁鲁强  徐晓 《中国经贸》2011,(16):151-151
全国老年人中75%是农村人,随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解体、家庭养老功能减弱和农村老龄化的加剧,而与养老相关的配套政策却严重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面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的养老模式,但从现状来看,政府还无力完全承担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因此,在以后较长的时间内,在政府着力不足、社会意识淡薄、农村需求迫切的情况下,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力量——非营利组织来提供农村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农村老人需求层次结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需求的对策建议。要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多元需求出台一系列好政策,为老年人提供重要保障;利用乡镇村自有资源,建立有偿服务机制,以老养老;建立交通便利的乡村幸福院,拓宽农村集中供养范围;设立相应的村级医疗健康巡查点,针对老人开展卫生宣传和疾病预防工作;大力开展内容丰富的娱乐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所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实。认为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高,农村居民收入低,家庭无力全部负担养老保障所需费用。因此,要大力发展西部农村经济,为西部农村养老保障奠定基础;要构建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基础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形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基础、当地财政投入为补贴、个人缴纳为提高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而缓解西部农村养老的压力,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1.
王世斌 《乡镇经济》2009,25(9):72-74
农村养老是社会养老保障的重中之重,日益受到政府的关注。但是,许多研究多从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入手进行描述分析,我们认为,社会发展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养老方式等影响明显,但是老年人的养老是在与子女互动中体现的,不可避免地会对年轻的子女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来研究中青年农民养老选择方式的决定因素。研究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享有医疗保险、与父母同住、得到父母支助等是影响农村中青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辉 《特区经济》2009,(6):175-176
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部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通过何种方式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养老环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完善当前农村养老模式必须形成全社会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现阶段我国养老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养老应注重解决好老人的照料和精神需求问题;农村养老在发达地区要注意完善社区服务业;欠发达农村地区则在加强家庭养老功能的同时,适当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逐步增强人们的主动养老意识,从而提高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14.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国人不懈追求的理想。“乐”是养老的重要一面,老年人作为社会人,同样有相应的精神和情感需要。以孔子和蒂特马斯的思想为基础,阐述精神养老的重要性;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出发,论述农村的差序格局是精神养老的载体;分析差序格局中血缘、地缘、业缘因素在农村精神养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得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实现城市有机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老年人去城市化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基础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城市中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偏好(城市VS.农村)及其对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城市仍是中老年人最理想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选择前者的比例为后者的2倍多;②月收入、寻求低生活成本、没有养老保险以及对医疗条件要求较低均是中老年人选择农村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的关键因素,有旅游养老计划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农村。最后还讨论了农村旅游养老目的地未来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务工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的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探寻南山村养老保障和人力资本内生积累机制的发展模式,并对南山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1.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较差。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参加城乡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养老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而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更是老龄人口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对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收入与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河北省农村养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幸福指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用"五句话"形象概括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基于对农村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生活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农村在农民养老问题上面对的挑战,提出应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集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于一体,农民、农村集体组织与国家共担责任,"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心有所傍"的"三三制"国家责任型、农民互济性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杭州市农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离广大农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各种养老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的待遇较低.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体系及良性运行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老年人绝大多数基本上还停留在家庭养老阶段,供养方式单一,供养类型较窄,供养标准偏低,除了经济供养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