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企业通过组建研发联盟来获取外部知识日益普遍,而研发联盟提前终止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现有关于联盟终止的研究大多数聚焦于前因分析,但却缺乏对终止后果的深入探讨,尤其是对知识获取影响的分析更为鲜见。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和资源依赖理论,以长三角地区28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对研发联盟提前终止影响企业知识获取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发联盟提前终止后企业的知识获取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研发联盟提前终止激发了企业的替代性搜索行为,企业通过开展本地搜索和跨界搜索加强了对外部资源的利用程度,进而获得了大量的异质性知识;同时研究还发现,联盟惯例越强,跨界搜索对知识获取的影响越明显,但是联盟惯例的强弱并不影响本地搜索与知识获取间的关系。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研发联盟终止后果的研究,对指导企业在联盟合作过程中提前预见终止可能性,进而采取合适的知识搜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研发人员工作激励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企业研发人员工作激励研究主题,分别考察了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管理和知识管理三个领域的研发人员工作激励研究成果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应在关注研发人员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激励他们进行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以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知识生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中国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知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知识生产的影响,并分析了知识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和国内外技术引进对知识生产有积极影响,其中自主研发在知识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国内外技术引进在知识生产中起辅助作用。在知识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中,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人力资本和非国有化表现出显著正效应,而且人力资本和非国有化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溢出间接提高了知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研发投入和知识存量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投入是内资企业创新商业化产出的主要驱动力,国内知识存量是决定内资企业创新中间产出的关键因素,国外技术引进有利于内资企业创新商业化产出但不利于创新中间产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内资企业创新中间产出和创新商业化产出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加强研发投入和国内知识存量开发利用是提高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各关联协会,会员企业:中国工程建设经理人职业水平认证工作2006年度以开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免试认证为主。在中国工程建设经理人职业水平认证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认证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免试认证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认证指导委员会按照认证标准,以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能力、知识、品德为考核内容,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知识培训。经认证指导委员会最终审定,决定批准朱利翔等556名同志为中国工程建设高级职业经理人,批准雷应金等754名同志为中国工程建设中级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6.
各关联协会,会员企业: 中国工程建设经理人职业水平认证工作2006年度以开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免试认证为主。在中国工程建设经理人职业水平认证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认证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免试认证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认证指导委员会按照认证标准,以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能力、知识、品德为考核内容,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知识培训。经认证指导委员会最终审定,决定批准赵红民等300名同志为中国工程建设高级职业经理人,批准闫红顺等917名同志为中国工程建设中级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7.
何爱  钟景雯 《南方经济》2018,37(10):92-112
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已经成为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如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是否能够通过研发国际化行为提升母公司的创新绩效,现有文献对该问题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文章基于2011-2017年间沪深两市310家信息技术业上市跨国企业的年度观察数据,采用泊松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企业研发国际化与母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首次从逆向知识转移的视角,探讨了吸收能力和地理多样性对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显著促进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以研发投入强度衡量的企业吸收能力显著正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以布劳异质性指数测量的地理多样性则显著负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为具有重要启示。该研究发现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加大海外研发投资力度以提升母公司创新绩效,且为更好地实现外部知识的逆向转移,应同时提高企业总体研发投入强度。但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不宜在地理分布上实行快速扩张,否则较高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将弱化逆向知识转移的程度,而不利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北京主要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因进行鉴别,总结归纳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不同战略类型。同时,本文考察研发战略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中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中国企业等知识主体的知识交流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知识交流形式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跨国公司与中国知识主体的知识交流明显受制于其在华研发战略,并与其人员本地化程度、生产营销网络的本地嵌入性,以及在华知识交流渠道的多样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知识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如何利用和创新知识。本文在现有知识管理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知识管理的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将知识链导向的知识管理模式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设计了基于知识链导向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伟 《科技和产业》2009,9(1):66-70
现在的工程项目朝着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成指数级增长,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知识管理在许多大型企业的成功实践,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建筑工程这个知识流失严重的行业更应该引起重视。本文讲述了知识的总类及其转化,探讨了和知识管理结合后的工程项目管理呈现出的新特色;融入知识管理后的组织结构的变化;最后面对工程建设知识的流失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框架体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突破性创新作为解决“卡脖子”技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其成功取决于多重因素。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条件是获取异质性知识。相比探索性学习、外部知识搜索等知识获取活动,知识转移具备较强的主动性且更重视主体双方的互动性,更能适应突破性创新潜在的高风险。因此,以知识转移的视角探讨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知识转移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概念模型。通过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践探索突破性创新的案例分析,解释该概念模型,并总结未来研究的可能性,为企业在管理实践中探寻突破性创新的实现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不再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有效积累和运用。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要认真辨析和选择营销知识点,通过对营销知识的采集、存储、共享和创新,实现营销知识的保值增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秀荣 《特区经济》2013,(11):229-230
要实现技术密集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必须解决技术密集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一些制约因素。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隐性知识共享的价值观还未形成,缺乏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的营造;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制约隐性知识共享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平台资源的不完善,使隐性知识共享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知识激励机制,制约着员工技术创新的热情;员工对技术创新成果缺乏安全感,制约着员工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针对这五个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创新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从对物质资源的竞争转向对知识资源的竞争。本文在提出企业创新转换模式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企业的创新组合的三个子系统,包括企业制度创新、经营能力创新、基础结构创新的有机结合分析框架,进而阐述了做大做强我国民营企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刚  赵静杰 《改革与战略》2008,24(6):149-151
企业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R&D的投入,依赖于技术的创新和使用。高科技企业,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的色彩,其研发人员的比重较高,技术人才在报酬和产权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且员工流动性强;如何挽留核心人才是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可以稳定研发队伍、吸引高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我国 小微企业调研数据,依据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多元层级回归等 方法对关系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并试图揭示知识共享(显性知识共享、 隐形知识共享)对其关系的中介作用,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在知识共享与 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于中国小微企业而言,强关系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而弱 关系则抑制创新绩效的提高;隐性知识共享完全中介了强关系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显性知识 共享部分中介了强关系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而减缓了弱关系对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潜在吸 收能力正向调节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即企业在拥有较高的潜在吸收能力情境下,隐 形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会增强;现实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显性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 系,即企业在拥有较高的现实吸收能力情境下,显性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会增强。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把知识当成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产进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在对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基于知识管理的思想,提出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五点策略:建立新型企业文化环境、组建专业知识管理团队、构建企业知识库、建设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以及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拓展创新源头和动力就成为创新型企业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惰性知识的激活和开发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在给出惰性知识概念、特征基础上,借助期权转换思想,建立基于设计部门的惰性知识期权转换的价值模型,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开发为例,进行模型价值分析,结果表明,设计部门惰性知识的期权转换价值会随着初始产品设计方案与制造能力不适应性的可能性增加而不断增加,从而有利于推进新产品成功上市。  相似文献   

19.
协同知识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知识创新团队是组织开展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其激励机制研究对于提高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企业寻求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可靠的保证。在分析协同知识创新团队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协同知识创新团队激励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加快了技术突破和创新扩散,促进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从技术进步与技术价值需要出发,深入分析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跨界耦合过程。以华为虚拟现实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利引文分析和专利共现分析,探索新兴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主动吸收和被动扩散的耦合路径,并根据知识表现及定位,将创新网络中新兴技术知识划分为关键知识群和边缘知识群,剖析了知识群的属性和跨界方式。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跨界耦合过程中形成主动吸收和被动扩散两条路径;通过跨界耦合异质性知识,促使知识群不断扩展,实现资源的融合与整合;关键知识群是新兴技术形成的核心知识,加速技术知识跨界融合,引领技术跨界;边缘知识群涉及非核心知识,衍生出技术创新点,带来更多市场跨界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