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的科学判断。资本主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化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只能是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曲折的过程。“发展是硬道理”,只能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社会主义前进中的问题,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实现“两个必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由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更加完善,表现得更加稳定、更加具有活力。在这种新的国际背景下,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得出的"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否仍然有效?人类  相似文献   

3.
苏东发生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低潮;而与此同时,世界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还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文章主要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具体新变化及其影响表现,力求在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视野之中来解读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党的十三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开拓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说来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业企”。这样就必然会发展包括商品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和资金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这种市场机制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可以而  相似文献   

5.
9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一个社会,只要其主要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所有,周期地发生经济危机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挟其雄厚的财力,采取大规模的“反周期”措施,虽然因此经济周期有所变化,经济危机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但经济危机仍然不时发生。在80年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周期在战后的特点的基础上又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们将以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这些新特点为依据,对9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作一些分析。一。  相似文献   

6.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信息纷纷传入我国,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经济“繁荣”的现状,使我们有些同志感到大惑不解,尤其目睹我国经济落后的现实,他们开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共产主义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为什么帝国主义腐而不朽?资本主义到底能不能失亡,社会主义能不能胜利?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必须用马列主义的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一步研究当代的资本主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态势貌似乐观,而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遇到各方面阻碍。铁的事实摆在眼前,使人们禁不住开始怀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科学性。这主要是由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和对内的调整导致的。但实际上这正是资本主义自身的扬弃,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是历史所趋。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科学认识。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社会主义道德新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新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新的道德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危机一直被誉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它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还是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助推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一论断.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致命弊端,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当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是  相似文献   

11.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同阶级和党派曾提出过多种救国方案,最终都走向了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胜利。值此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本文以史为鉴,分析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阐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科学论断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前提在于正确认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含义,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入手,阐释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含义,说明个人在社会分工协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为指导,通过长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In the days of Marx, the major problem was the liberation of the working man from the capitalist. The contribution of Yugoslavia to socialism is the liberation of the working man from the state. But socialist labor-management cannot assume the position of the leading world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it, until it liberates the working man from himself as a collective capitalist.  相似文献   

14.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度轰轰烈烈,硕果累累,十月革命胜利仅七十余年,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事业便轰然倒塌。回顾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重要内容。反思历史,可以发现苏联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国家发展思想方面的不足是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思想更能为全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提供新的路标。  相似文献   

15.
西方价值论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根本对立的价值体系。西方价值论歪曲价值的本质,以边际效用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混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从根本上掩盖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反映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但是也要看到,西方价值论对市场价格的研究,包含一些合理的成分。借鉴这些合理成分,对于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usual economic theory of imperialism needs to be supplemented by concepts which take into account ‘social’ imperialism and imperialism by ‘delegation’. These concepts ar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conflicts which are emerging within the Soviet bloc and between the imperialist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capitalist as well as socialist powers) as a whole and the dominated periphery countries. The Soviet Union is seen as exercising a particular form of imperialism over its subordinate countries, and as fulfilling the role of a sub-imperialist centre in the increase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capitalist imperial forces.  相似文献   

17.
黄敬荣 《乡镇经济》2006,23(11):51-55
资本剥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资本投资利润所得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益,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不应将之教条地视同剥削。以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为界线,只有非法、违法的投资牟利才能叫剥削。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投资先富裕起来,带动全民创业,共同富裕,这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曹荫全  石磊 《理论观察》2001,3(3):11-13
邓小平的整个中国以社会主义为主体、大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昭示出,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剥削有功。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因为剥削无理。邓小平的两个“为主体”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把资本主义剥削的“功”和“理”统一起来:不能由于剥削无理而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剥削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也不能由于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剥削有功而否定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Conclusion This evaluation of the concepts and methodology of planning and plan implementation in Nigeria has been motivated by an abiding commitment to effective planned development. The analysis maintains that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urgent goal, the current bourgeois intellectual tradition of planning in Nigeria which is so deeply steeped in imported Keynesian economics must be transcended. This requires the substitution of a social for current technical approach to planning and the shift of emphasis from elitism, financial planning, and dominant private enterprise which defin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neocolonial capitalist planning to mass participation in comprehensive socialist planning with material balances. This demand is predicated on the empirical experience of 14 years of the anarchy of planned capitalist development whose unmitigated disaster demonstrates that neocolonial capitalism and its handmaiden of neocolonial capitalist planning are doomed.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way in whic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payments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growing inequality in many poor countries. The payments system describes the set of rules governing property rights, access to work and income from work. Payments system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raditional, capitalist, mixed and socialist, although most economies exhibit hybrid characteristics. It is argued that capitalist and mixed economy payments systems a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ose situations where poverty has increased despite growth in per capita income. Finally the paper considers methods of reforming the payments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