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成倍增加。传统的以政府财政为投资主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模式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吸引财政以外资金发展多元化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已成为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体现城市服务功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一直作为公共产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发展速度缓慢,资源配置效率低,经济运行成本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管理体制作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正面临着全面市场化改革,迫切需要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威海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的几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五”期间,随着我国加入WTO,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改变过去政府包办的投资模式,更多的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将通过税收、政策等经济杠杆引导市场,运用市场的“竞争、价格、供需”功能来调控市场,让更广泛的社会投资来建设城市、经营城市。威海市基础设施项目按投资建设情况和现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可以分为能源系统、水源及供排水系统、邮电通讯系统、交通系统、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城市防火减灾系统等几大类别。主要由政府投资、国内信贷、发行债券、利用外资、出让基础设施经营权等投融资渠道构成。为了更好地增强融资能力,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威海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现结合威海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状况,提出几点思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应改变以前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包办的投资模式,重新认识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责任,放松政府对一些盈利性、具有竞争性项目的垄断管制,用投资回报前景好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的进入,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由项目建设的直接投资者转变为对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的监管者、服务者。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要以项目法人为主,政府要为企业竞争创造公平和平等的投资环境,做好统一规划、培育主体...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础设施经营机制的改革--市场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我国城市基础市政公用设施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建设资金严重匮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制约了它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经营机制的改革--市场化势在必行.市场化意味着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可以由政府以外的经济主体来投资建设和经营,并向公众提供.但是政府要对其进入条件、价格合理性、产品的技术质量等进行适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魏建 《上市公司》2003,(3):52-55
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主线就是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股权多元化、建立资本市场等多种措施,已经改变了政府作为主要和单一投资主体的局面。但投资主体多元化本身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政府之所以放弃国有产权的主体地位,是因为政府认识到自己不适合担当企业的股东。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最终目的是引入合格股东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但是在选择什么样的股权结构模式、由谁担当股东上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强化基础设施项目审计势在必行(一)强化基础设施项目审计,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在投资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来源多渠道的新局面,政府...  相似文献   

7.
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而这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和约束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结构密切联系。改革开放一下,虽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结构不断优化,但是,政府直接投资比重较高、投融资方式相对匮乏、投融资渠道狭窄、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需要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8.
由于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性、公共产品性、外溢性等特征,因而历来被认为是政府最有理由于预的经济领域。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投资占基础设施全部投资的90%以上。目前,我国城市政府承担着大部分基础设施的提供任务,但提供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福利,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人更多的社会资金,提高基础设施的提供效率,是保证经济发展、减轻政府负担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资逐年加大。面对新形势,政府及社会各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部门已从单纯的竣工决算审计向效益审计推进。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评价项目投资的财务、社会、环境等效果,监督和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促进完善投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已成为政府投资审计领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各地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在决策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徐晓明  包先建 《价值工程》2012,31(19):62-63
随着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的投融资体制产生转变,导致公共产品属性发生了变化,使得公共产品商品化。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投融资体制,分析得出城市基础设施应该回归公共产品本来的属性,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应该进行改革,应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对应的社会资本应当纳入财政预算,接受财政监督,同时,在复式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性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投资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蔚  刘荣桂 《基建优化》2004,25(3):25-28
高等教育大众化迫切需要增加对高校基本建设资金的投入,政府作为高校基建单一的投资主体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分析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加大高校基建投资体制的改革力度,确立高校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融资主体地位,采用TOT方式和ABS方式活化高校基本建设资产,新的基本建设项目采用BOT方式等融资方式,使高校基本建设不再成为阻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瓶颈。此外分析了政府在高校基本建设投资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当前投资体制改革的保障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议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为主线,对"经营城市"的利弊、供给主体的选择、举债规模的确定、建设方式的创新等方面,逐一展开论述.提出若要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应当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应当确立决策与投资相统一的供给主体,而不能简单地进行公司化运作;需要对地方政府负债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而不能无限制地盲目负债;应当采用有效竞争与对管网空间适度垄断相结合的建设方式,既要打破垄断,又要防止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广西柳州汽车城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受国家现行经济政策的影响,汽车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融资习趋困难,这已成为汽车城开发建设的瓶颈。文章在分析柳州汽车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城市建设多元投融资理论的原理,借鉴国内城市建设投融资的成功实践,提出柳州汽车城开发建设的多元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优化模式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建荣  姜雪娇 《价值工程》2014,(30):169-171
攀枝花作为典型的转型期资源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资源开发与城市规划建设矛盾突出。本文通过统计综合分析,从时间发展上,对攀枝花2002-2011年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攀枝花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做相关性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攀枝花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全省的分类情况;从空间分布上,对攀枝花2011年各区县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攀枝花基础设施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基础设施水平稳定,但2009年后开始下降,区县水平差异较大;建议适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加大县城投资比例。  相似文献   

16.
王雷 《物流科技》2009,32(7):63-66
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其整体素质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国家通过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推广和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使我国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地主港模式与BOT模式都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政府财政在公共基础设施上投资资金不足的融资模式。都是把民间私人资金和国外资本引入当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两者在运作过程中的特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文章对这两种融资方法作些分析比较,从概念、特征、运作和优缺点这四方面详细比较了地主港融资模式与BOT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是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还缺乏文献对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论文以陕西关中地区小城市为例,采用DEA模型研究基础设施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中的效率变化.计算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率是下降的,但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下降的速度得到了遇制.因此,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可能是比基础设施投资更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刘绍君 《企业经济》2012,(1):136-140
低碳环保下,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是当前环保投资的关键,其在东中西部对经济增长影响度远大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但是环保投资政策受到区域差异化影响而不同,在东部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其效果要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在西部,要加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其效果要好于中部,中部好于东部。因此,政府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19.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以财政拨款、国土基金、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教育附加费、排污费、住房基金、市属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等投资的建设项目.当前,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仍然停留在对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上,缺少对项目前期投资决策、设计、招标等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没有实施有效的造价全过程控制.文章阐述了时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管理方法,说明对国有资金和以国有资金为主的投资项目实施造价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considerable apprehension concerning the cost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actual costs of urbanization have seldom been computed.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latively simple procedure for making such cost estimates from information which is readily available from executing agencies involved in urba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India. It is found that infrastructure costs are not systematically different for large and small cities. Differences in costs are more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y, terrain, and climate, and especially to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service standards used.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costs of replacement investment assume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with growing urbanization. Planning activities must therefore give greater emphasis to replacement investments than is generally the case.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the cost of providing basic urban infrastructure in India can be kept within manageable limits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provided that modest standards are maintained.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should be roughly double the current level in In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