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发展的通知》和青海省监察厅、青海省农信联社《关于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联社贷款的通知》精神,门源县农村信用联社在2007年8月成立了由县委、县纪委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的“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领导小组”。通过《门源县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关于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清收的意义、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前,拖欠贷款、拖欠货款的现象十分严重,成了困扰企业正常生产和流通的不利因素,也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因此,在企业中进行清贷、清欠、清仓挖潜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忻州分行在“三清”活动中做了一些工作,并且对防止新的拖欠也  相似文献   

3.
赵艳 《青海金融》2012,(12):53-55
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开展担保贷款的作用及现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并就提高农信社担保贷款质量、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信用关系恶化是导致“恐贷“、“慎贷“的环境因素.部分企业和农户信用观念淡薄,贷款后不认真履行借款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故意拖欠甚至恶意逃废债务.如此沉重的包袱和极度恶化的信用关系,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持企业及农户的能力和信心,难免使信用社信贷人员产生“恐贷“心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对贷款利率取消了上限管理,贷款定价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但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因受体制、机制、专业化利率管理队伍素质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仍未走出贷款利率旧模式。农村信用社如何合理进行贷款定价,走出贷款利率旧模式,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环节,需要高度关注。一、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的难点难点之一:利率市场化意识弱。在长期的利率管制条件下,农村信用社习惯了服从上级  相似文献   

6.
目前,为推进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和申请兑付央行专项票据工作的落实,各地相继加大了对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双降”,为此,农村基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截止2004年7月末,十堰市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6557万元,占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11%,有的拖欠历时20年之久。八月中旬以来,十堰市政府大力组织专项治理清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2004年10月20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对国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债务核实率达到100%,清收额度达1703.27万元,清收率达26%,其工作进度位于湖北省前列。  相似文献   

8.
何庭见 《武汉金融》2002,(12):52-53
近年来,部分农村信用社尝试性地开展了将农村信用社的村级贷款分解落实到农户的工作,由单个拖欠村级提留的农户分别向农村信用社立据,并置换原有村组所立的借据,从而把原来农户欠村组提留、村组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连环负债简化为单一的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负债.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在五十多年的曲折发展中,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管理功能不断强化,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力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最棘手的问题是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的比重较大。其中党动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以阜阳市先例,截至2004年底,八个县、市、区党政屯兀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达28457.2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达27503万元,占比达96。6%。这些贷款的长期拖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阜阳市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整体资金实力,影响着阜阳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并在群众中产生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清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已经成为各级党政和信用联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为了配合海东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顺利进行,确保农村信用社达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较2002年12月末的降幅不低于50%的要求”的央行专项票据发行的条件,我们对辖内74家农村信用社因国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而形成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调查表明:部分单位公职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在因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彬  孙宝林 《中国金融》2004,(18):67-67
制度缺位。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和监管部门制定了一些贷款管理内控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表现在:一是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检查等贷款管理制度不系统,同时,信用社因为人员紧张造成混岗作业、职责不清,忽视审贷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二是贷款比例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少农村信用社亏损严  相似文献   

12.
<正> 清收风险、呆帐贷款是降低风险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我行认真总结并吸取其他行处“清贷”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清贷”有效途径,使“清贷”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近两年收回风险、呆帐贷款占原风险呆帐贷款的67.25%。我们的做法是:1、统一认识,群策群力,狠打“清贷”攻坚战。支行建立了以业务主管行长为组长,信贷、技改、监察、稽核等部门科长为成员的“清贷”领导小组,负责对“清贷”工作的领导.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本支行基层单位多,企业分布广,信贷业务分散.清收难度大,因此信贷员对清收风险贷款存在着畏难情绪,加上本行风险贷款一部分属前几年遗留问题.贷款审批书上签字的行长、科长.信贷员有的已调  相似文献   

13.
近期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存在问题较多,由于贷后管理不力而产生不少风险贷款,为此切实加强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信用普遍存在着贷款“两难”的问题。一是农民贷款难。现在农村信用社是贷大不贷小,贷富不贷贫,多数资金都贷给了企业和农民大户。真正贷到普通农民手里的很少。有时虽贷到一笔款,但是由于提前扣除利息、承办人索要回扣等,最后实际到手的资金已所剩无几。二是农村信用社放贷难。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易发环节贷款操作风险。一是大额贷款发放时逆程序操作。大额贷款客户申请贷款时,往往先向县联社申请,由县联社与信用社打招呼,再由信用社主任指派信贷人员做贷前调查。这种自上而下式的点贷违背了正常的贷款操作程序,造成贷前调查虚化、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对我区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难点和问题进行粗浅的剖析,提点相应的措施。 难点 1、贷款“三查”制度落实难。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业、双包户,点多面广,贷款分散金额小,而且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贷款时间相对集中,常有排队要贷款的现象。这样要求信贷员对每一笔贷款贷前进行详细认真的调查,贷后逐笔跟踪检查督促指导,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实际也办不到。相当部分信用社的农户贷款调查报告不过是根据借款申请书上的内容简单写一些基本情况,有的甚至连调查报告都没有;贷后检查没有记录也没有情况反映。  相似文献   

17.
对深化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在广东省金融系统和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总量大,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存,贷均占广东省金融机构存,贷款的1/6强占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的比重也都近1/6。二是在广东省,即有经济发达,城乡一体化的地区,也有偏远落后的农村山区,有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的衔进典型,也有大量问题严重的农村信用社,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不仅关系到广东农村金融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广东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对全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收限贷”做法是指农村信用社在收贷旺季期间,在规定的贷款条件下从严控制信贷投放,在回收贷款时必须收回实钱。这一做法是针对历史上农村信用社以贷收贷、以贷收息的错误做法实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云南省巧家县认真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及"贷免扶补"财政贴息工作,积极贯彻中央、省和市级相关精神,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我县具体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经过财政、农村信用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共同努力,巧家县小额担保贷款及"贷免扶补"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20日,我县2012年度"贷免扶补"工作已全面发放结束,共帮助1016人获得县农村信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建设是农村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落后、科率水平高不但对其自身发展不利,而且严重制约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本文经调查分析认为,农村信用社完全可以在谋求自身持续发展和促避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确定出一个农村各市场主体可接受的价格.但前提是,要慎重放开对农村信用社的利率管制,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贷敖定价的辅导,保证科率杠杆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