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这两个会计项目的填制应从权责发生制调整到现金收付制,并且要考虑到一些特殊项目的影响,对其作适当的调整;"内部往来"等表外科目在编制现金流量时应分成三部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然后用总额法兼净额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张军华 《新智慧》2006,(5):42-43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计算公式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特殊调整业务。该公式应用起来简便明了,但各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是账户余额还是报表金额,很多会计辅导资料没有作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
曾艳芳 《新智慧》2008,(6):16-17
分析填列法相对于T型账户法和工作底稿法而言,工作量比较小,但是规范性和准确性不足。本文拟针对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作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汪鸿艳 《新智慧》2006,(5):35-36
在我国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都是运用间接法计算填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为起点,调整计算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般需要调整十几项内容。如果不理解光靠机械性记忆,时间稍长就容易混乱,有时还会出现因调整而遗漏项目的情况,笔想对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以“净利润”为基础,通过一系列项目调整,倒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并进而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额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企业净利润与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净利润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含量高,说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高以及营业收入的现金回收情况好。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涉及的项目有:1)使得净利润金额减少(或增加)但并未引起现金流动的项目;2)经营性应收、应付及存货项目;3)净利润中的非经营活动项目等。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将“销货退回支付的现金”作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减项列示,这样将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正确反映。笔结合教学和实践,论证了销货退回业务在现金流量表中的正确列示方法,以例指导实证工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信息,是现金流量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金流量表附注,由于目前对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和具体方法缺乏权威的、详尽的讲解,因此编制错误不少,特别是在复杂的经济业务环境下,问题尤为严重。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会计和审计工作经验,在本文中详细分析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若干问题。一、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原理及调整项目类别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通常所说的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应收应付净增减变动以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项目等,据以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的原理是:利润表中反映的净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其中有些收入、费用项目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或者有些项目虽然发生了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但并没有涉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也需要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列示的调整项目,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需要调整的项目可以分为下列四类:(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损...  相似文献   

8.
王广矿 《新智慧》2007,(3):42-42
本文拟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来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是如何进行相互验证的。  相似文献   

9.
《新智慧》2007,(2):52-58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5年度,甲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00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70万元;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为100万元,期末余额为150万元;预收账款期初余额为50万元,期末余额为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5年度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金额为()万元。  相似文献   

10.
贾立权 《新智慧》2006,(1):37-38
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人、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注意几个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之间亦有着内在的联系,税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快速发现企业在税收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项目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税务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快速发现纳税人在结转成本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一、用绝对数进行分析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分析包括对现金流入流出量、流入流出比例及其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可以了解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现金收支构成及资金实力,评价企业经营状况、资金实力、获现能力、筹资能力、偿债能力和投资能力。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①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进行比较,可以掌握企业大体的供销状况。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状况良好,变现能力强。在企业经营不正常、购销不平衡的情况下,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企业就可能在本会计期内采用产品提价方法使收入增加。如果没有提价,企业就可能在“吃”库存,这时应结合资产负债表看存货的进出情况。若库存正常,就要看本期是否收回大量的前期应收账款。如果后者明显大于前者,企业就可能处于库存积压状态。②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现金总流入进行比较,可大致掌握企业产品销售现款占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现金折扣是指在商品或劳务销售活动中“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折扣”,并将销售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此,本文提出几点不同的看法。1.现金折扣作为商业信用筹资方式的一种,以折扣优惠吸引购货者尽快付款,使企业尽早收回货款。但由于现金折扣属于销售活动的一项具体业务内容,其发生必须与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销货方来讲,它是销货折扣,从购货方来讲,它则是购货折扣。可见,其结果仅仅起到了回笼资金(或融资)的作用,其作为筹资费用处理是欠妥当的。2.与现金折扣的本质不相符。在赊销业务中,如果能够确定当期客户将享受的现金折扣金额,就应以销售收入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净收入入账。反之,则在期末应估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和坏账损失。因此,从本质上讲,现金折扣实际是计算销售收入的一个减项,是选择销售策略时引起的一项或有损失,即类似坏账损失,它并不具备“费用”应有的一般性特征,在损益表上应列作销售收入的减项,而不能列作财务费用。3.将现金折扣作财务费用处理,势必造成“当客户享受现金折扣并在折扣期内付款而使企业提早收回款项时会发生财务...  相似文献   

15.
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从1998年1月1日起不再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而代之以现金流量表。由于存在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互调整的问题,所以在年终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当通过编制相关的调整分录,把权责发生制下的相关项目调整为现金制下的相关项目,再通过一定的汇总、整理,最后编制现金流量表。在总结编制现金流量表两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调整,以利于会计人员更好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通过T型账户和抵销分录编制工作底稿,操作起来很复杂,同时又不利于实行电算化。针对实际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总结出一种直接而准确的编制方法,即建立现金流量明细账。设置多栏式明细账,其具体格式(见文下)如下:首先按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项设置子目。然后,根据会计凭证,凡是涉及现金的增减,根据业务内容,按子目归类登记。其中“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内容比较特殊,应分析填列。属于办理电汇等采购借款时,可在报销时,分别填列各所属项目,同时用红字在“其他应收款”栏内冲回,期末余额暂列入“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项目。把三个子目的余额相加等于总账中货币资金账户的净增减额,就证明记录是正确的。现举例说明: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子目,设置日期、凭证号、摘要、借方、贷方、净额栏目,编制分录举例如下:①销售商品收现金500元。借:现金500元;贷:商品销售收入500元。②购商品支付支票800元。借:库存商品800元;贷:银行存款800元。③李某借款购货(电汇)1000元。借:其他应收款1000元;贷:银行存款1000元。④发放职工工资200元,扣除住房公积金10元。借:应付工资20...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同时要求提供在净利润基础上调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深入研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各项项目后,不难发现以下两个问题:其一,项目设置不完整,需要补充;其二,项目排列顺序不合理,需要进行整理。具体分析如下:一、项目设置的完整性问题除了《准则》中规定的调整项目外,为了使现金流量表正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补充资料中的经营现金流量相等,更准确地填列补充资料,笔者认为还应增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和“现金捐赠支出”项目。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企业会计制度》已经明确。指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应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没有包括在“净利润”项目之中,因此应增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2.“现金捐赠支出”项目。对于捐赠支付的现金,会计上是作为“营业外支出”项目处理的,这样处理会减少企业利润,而在补充资料中,已经通过“净利润”项目减少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现金捐赠支出”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而属于“支付的其他与筹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准则》),所得税付款或者退款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包括与投资或筹资活动相关联的损失或利得对所得税的影响。类似地,某些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或筹资活动对所得税的影响,也包含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因此,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受到了投资或筹资活动所得税影响的“污染”。为了规避这种“污染”,笔者建议修订准则,要求在现金流量表中摊配所得税。通过摊配,所得税效应将与交易和事项本身在同一部分报告,使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得以精确呈报,每类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都反映为税后现金流量,从而增加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一、现金流量表准则中的“三分法”《准则》将现金流量分为与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并要求在现金流量表中分别列示这三类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即所谓的现金流量“三分法”。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它一般与生产和提供商品或者劳务有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主要包括: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以及作为职工薪酬而支付的现金;③支付的各项税费净额(已扣...  相似文献   

19.
张为金 《现代经济》2009,8(2):90-90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规定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同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中规定将处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扣除处置日子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差额,如为正数填列至投资活动类的“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中,如为负数填列至投资活动类的“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额现金”项目中。现通过举例分析关于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现金流量表电算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金流量表是企业核算和会计电算化的难点之一。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从现金流量表电算化实现的可能性及其必然性出发,讨论一种新方法──“随时确认法”,并介绍通过“项目代码法”实现现金流量表电算化过程的最优流转,为现金流量表快捷、准确和科学地实现电算化提出思路。 “随时确认法”是指涉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的经济业务发生时,直接确认该业务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项目和影响金额,而不等到年终再去调整确认其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年终只需要将平时确认的各笔业务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项目和影响金额进行汇总,就可以迅速编报符合实际的现金流量表。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制涉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的会计凭证时,应按照现金流量表的填列要求确定各项经济业务所应计入的现金流量表明细项目。其具体运用方法如下: 一、应注意的事项 1.应用“随时确认法”时,需对企业日常发生的涉及现金变动的业务进行认真分析,录人记账凭证,即判断其与现金流量表上的哪一项目和金额相对应,并加以编号确认。 2.对于一笔业务对应几个项目的,应当分项进行登记。 3 对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项目之间发生的业务,则不加编号。 4.期末,计算机根据编号进行汇总,对涉及现金流人项目的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