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缺乏社会公德、公民责任感和参政议政的监督意识是公民意识缺失的表现;历史上缺乏与公民伴生的民主条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不良因素的渗透和思想教育没有及时转变到公民教育上来是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加强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的公民教育,是确立公民意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对政治稳定有重要作用:公民意识是政治稳定的内在支撑,公民意识支配下的民主参与是政治稳定的有力保障,公民意识支配下的理性、规范的参与方式是政治稳定的必要前提。只有加强公民意识培育,法治国家的普遍规则秩序方能有效建立,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教育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社会渠道与手段相结合而完成的,是一种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其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群体仍存在各种公民主体意识淡漠、缺失等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诉求凸显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学校公民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相比,阐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学校公民教育作为培养法治国家的主人的基础性教育,对国家的发展所发生的举足轻重的影响。提出学校公民教育应以公民为培养目标,让国家的主人在学校中树立公民意识,系统学习做主人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公民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加强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迫切需要。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阈出发,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际情况,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找出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薄弱环节;然后较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从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的丰富、校园环境的优化、教育方法的创新等几个方面对症下药,从而找到提高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最终通过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民素质,为社会树立先进典范,为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为我国居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服务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准公民”阶段,但是相应的公民意识与行为并没有到位,因此对其进行公民教育尤为必要。要把现代民主政治中的公民文化内容与现代大学教育的科学理论方法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将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意志和愿望。  相似文献   

7.
传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公民权利意识、公民社会主体意识、公民地位平等意识、民主和法治意识的养成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不可避免地面临种种转型。随着国际化影响下的国际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全球治理下的国际法治为公民意识教育开辟了更多挑战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的形成迫切需要大学生提升公民意识。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把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作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三条路径来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在校学生的公民意识普遍得到增强,然而相关问题依然存在,在校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在校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校园环境、教师引导、家庭教育五个环节着手,提出在校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促进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促进政治价值认同,推动政治社会化,促进公民意识的确立,正确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实践。培育公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使公民内化一些观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政治体制有效运作的条件,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伴随人的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培育公民文化需要铸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公民政治文化心理,促进现代社会转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11.
培育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与政治主体意识密切有关。正确的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观念力量。政治文明呼唤着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政治认同意识和政治责任意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养、弘扬公民的政治主体性,是培育和优化政治主体意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意识     
只有培育出公民意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本文通过对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公民意识与市民意识及公民意识与主人意识等关系的论述,阐明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指出培育公民意识的出发点是市民意识的生发,其落脚点是主人意识的养成,以期求得培育公民意识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产生、存在和运行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依法治国不仅要以法律制度为基础,更以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为要件。对大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需从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完善评价机制、探索有效教育路径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实现政治现代化已成为加快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对如何实现民主政治提出许多有益的观点,对加快我国的政治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培育几种公民意识,如何培育公民意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实现生命形式与生命意义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5.
目前女大学生占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文章论述了加强高职女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提高高职女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法治社会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影响公民个人是否积极担当公民身份角色的晴雨表,它直接指引着公民个人参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全体公民普遍的公民意识有利于民主体制的健全,有利于法治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宪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制约了国家权力的扩张,实现国家民主治理、民主政治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以及参与式民主,为宪政和法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以新加坡公民社会为研究对象,介绍新加坡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透过新加坡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在新加坡政治民主化中的作用,总结公民社会在政治民主化中的价值,得出公民社会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基础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的人,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出具备现代化需要的品质、态度、价值观念、习惯和意向的公民,这是现代化进程中为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课题。人是观念的囚徒,公民意识便成为培养好公民的前提,也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思想素质,是公民意识培养的核心所在。它包括:民主意识与自主精神、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和权责一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的生成是现代社会政治体系趋于合理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进度,不仅要看相关民间组织(NGOs)的数量和增长态势,而且重在考察公民个体及其社会意识在促进政治体系良性发展方面的实际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王权主义视界中的权力本位、臣民意识、民本思想、崇圣观念等传统因素则是现代公民主体以及公民意识生成的内在蔽障.这就要求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克制传统王权主义对公民社会生成的消解,由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臣民意识转向公民意识、民本观念通向民主观念,逐步实现公民主体重塑和公民社会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校的公民意识教育仅仅是从道德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制等这些方面通过灌输的手段进行的,但身份认同教育缺失。因此,揭示大学生公民身份认同的内涵,探析大学生身份认同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众传媒成为公民身份认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