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美 《河北金融》2011,(11):61-64
针对近几年来农业巨灾频繁发生、损失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农业保险等传统巨灾风险管理工具使用现状及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再保险、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农业巨灾证券和指数保险等新型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以进一步有效分散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2.
天气指数保险: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近几年来,农业巨灾频繁发生、损失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农业保险等传统巨灾风险管理工具使用现状及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积极发展天气指数保险这种新型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有效分散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3.
商业化、事前补偿的巨灾保险是巨灾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涵盖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五个主体的巨灾风险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要考虑巨灾保险承保、保险公司巨灾风险转移和区分潜在客户等。  相似文献   

4.
商业化、事前补偿的巨灾保险是巨灾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涵盖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五个主体的巨灾风险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要考虑巨灾保险承保、保险公司巨灾风险转移和区分潜在客户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农业巨灾风险威胁,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及农业巨灾风险问题。如何发挥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的作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模式,是摆在我国政府、保险实业界和学术界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农业巨灾造成损失的现状及政府参与农业巨灾保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现状;再次选取与中国农业生产等条件相似的日本、菲律宾、印度等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阐述了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巨灾风险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巨灾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多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经验.本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巨灾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本文首先阐释了传统风险管理技术——再保险的微观运作机制,并指出其在面对巨灾风险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而推演出引入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本文以1978~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214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根据地震损失分布特点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推算了地震巨灾债券的收益率及价格,从而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我国巨灾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默涵 《中国外资》2008,(11):190-191
巨灾风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08年汶川地震已经再一次说明我国商业保险亟需进一步发展,建立中国的巨灾保障体系已经刻不容缓,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需要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建立的巨灾保障机制,对我国巨灾保障体系的建立及相关政策提出建议,即建立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分散体系;建立多层分担机制;设立巨灾委员会;重视利用再保险机制;发展巨灾风险债券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尚未建立,保险在臣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推动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制度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支持、巨灾保险和社会救助是健全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缺一不可的三个方面,而巨灾保险制度则是核心和关键。因此,面对巨灾,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整套巨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尚未建立,保险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推动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制度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富裕了,而巨灾风险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强,人们面临着严峻的巨灾威胁。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统计,2014年全球自然灾害共发生980起,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00亿美元,损失严重。其中保险公司的赔付高达310亿美元,占经济损失的28%,但是我国的保险赔付在巨灾损失中占比不到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巨灾保险严重稀缺,而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主要以社会捐助和财政救助为主,因此给我国财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满足人们的保障需求,故我国需设立专门的巨灾保险体系。然而巨灾保险制度的有效构建与立法实践在巨灾保险的设立过程中是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涵博 《上海保险》2013,(5):27-30,39
巨灾保险是巨灾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巨灾保险,可以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散和转移,促进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对于一国的经济社会繁荣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面临着除了火山爆发之外所有的巨灾风险,巨灾保险对我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是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的集合体。在农业巨灾风险管理过程中,国家应当起到主导作用。完善的立法和制度安排是农业巨灾风险管理顺利进行的依据。法律应当对农业巨灾风险管理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调整。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制度模式包括商业化运作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公私伙伴合作模式。公私伙伴合作模式应是我国的理想选择。国家参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立法保障、充当最后保险人、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监督管理。我国应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设立国家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发行农业巨灾债券,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巨灾保险的研究中,目前学术界很少从技术层面直接探讨保险产品的设计。在分析了我国巨灾保险产品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保险产品设计原理探讨巨灾保险产品设计中的两大要点问题——合同要点和定价要点,其中着重探讨了如何运用巨灾风险建模技术厘定保险产品风险费率。同时,通过对比国际巨灾保险产品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对于我国巨灾保险产品参保方式、保险费率和核保理赔几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环视当今世界,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加强巨灾风险管理,已被证明是规避巨灾风险的一个有效办法……四川芦山"4·20"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再次震撼国人的神经。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连续遭受了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等巨灾。这一切表明,我国仍面临着巨灾风险的威胁,巨灾风险管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和严峻的问题,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刻不容缓。巨灾风险难拥保险覆盖"4·20"芦山地震发生的当天,保监会启动了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三级响应程序,同时要求各有关保险公司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理  相似文献   

17.
张田  包琼 《海南金融》2014,(11):33-37
2008年以来,接连发生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给我国造成了重大损失。研究和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巨灾保险制度,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对国内巨灾风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国外巨灾保险制度进行归纳总结,据此提出加速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田萌 《中国外资》2011,(24):138-139
随着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急剧扩张,现行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方式弊端日益凸显,严重制约农业保险的持续发展。有鉴于此,可适时发展巨灾债券,作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有益补充。本文在浅析农业保险巨灾债券供求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农业保险巨灾债券的基本思路,并指出当前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巨灾频发,巨灾风险成为影响并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外三大巨灾保险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巨灾保险模式选择及具体实施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外巨灾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均 《海南金融》2009,(1):66-70
当前,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正受到空前的关注。本文从域外视角先后考察了关国、英国、法国等国外巨灾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各国巨灾保险制度共通性的经验:巨灾保险运作模式大体有三种;巨灾保险多有相应立法予以肯认;巨灾保险风险转移机制非单一化。进而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即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构建首先需要法律支持,应当因地制宜地借鉴国外巨灾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