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目的:针对发展竞争驱动下产生的地方政府土地供应策略,从空间维度上展开进一步分析,解析城市土地供应行为中存在着怎样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方法:运用2007—2017年的城市层面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服务于发展竞争的土地供应策略,对本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用地增长都会产生影响;(2)工业用地价格波动与商住用地价格波动都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3)工业用地价格存在“竞次式”的城市间互动,其价格增长会显著抑制本城市的用地扩张,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的用地增长;(4)商住用地价格提升会促进本城市用地扩张,并抑制周边城市用地扩张;(5)作为因变量的城市用地规模,在同省/异省的城市间分别存在着“彼此促进”和“此消彼长”两种互动关系。研究结论:区域协调、用地增长两个方面要紧密结合,针对工业用地价格“竞次式”竞争和商住用地价格高价出让,从城市间关系协调入手进行调控政策的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从二三产业和细分行业两个层面,探究绿色政绩考核对城市土地配置的影响效果及其异质性。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绿色政绩考核能缩小城市土地在工业与服务业间配置的规模与价格差异,且对规模差异的改善更为突出和持续;(2)绿色政绩考核可使商服用地规模增加,工业用地价格提高,但无法降低商服用地价格和工业用地规模;(3)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绿色政绩考核下其用地价格明显提升,而清洁生产型行业用地规模显著增加;(4)绿色考核对高行政级别城市土地配置影响很小,且对土地价格影响不显著;对服务业主导型城市的影响小于工业主导型城市;对东部城市用地规模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城市,对东部城市用地价格的影响小于中西部城市。研究结论:绿色政绩考核对城市土地配置具有积极影响,且依赖于行政级别、产业结构和所属区域呈现出城市异质性。为使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最优,应坚持因地制宜改进绿色政绩考核标准,平衡政府管控和市场机制在土地配置中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用地一直以较低廉的成本和较大的规模支撑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业用地供应规模过大、价格偏低、用地粗放、用地结构失衡等问题,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要扭转这一局面,就要建立有效的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比价的实质是价格间的比率,其基础仍然由供求关系决定。一方面,土地价格由市场竞争内生形成,且由于供给弹性较小,主要受需求端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以中国实施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推动工业用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2)企业技术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3)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在中西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为正,在东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研究结论: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地推进数字经济政策创新,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引致土地利用管理的新矛盾及其应对措施。研究方法:从经济新常态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分析出发,阐述产业转型升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讨论产业转型引致土地利用管理的新矛盾,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1)产业用地管理的无差异性与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土地管理的内在差异性脱节;(2)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现象较为严重;(3)粗放用地对耕地保护带来了压力;(4)产业用地退出面临很多现实的障碍。研究结论:通过反弹琵琶、产城融合、建设用地减量化、实施多元化的产业用地退出机制,探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设用地管控路径。  相似文献   

6.
应用文献综述法与数学模型法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地价与各要素运行机制和相互关系研究,从理论层面厘清不同类型(用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体工业、商业用地价格均受环境条件、区域规划、宏观区位、经济水平和社会状况、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影响,工业用地价格受交通条件影响最大,商业用地价格受各要素的影响力大小较均衡;集体工业用地与国有工业用地地价影响因素差异显著,以往研究表明国有工业用地价格受供给影响较大,属于供给导向型,而集体工业用地价格表现为需求导向型,尤其对交通条件需求最为强烈;集体商业用地则与国有商业用地地价影响因素具有相似性,属于区位及市场规模导向型。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地方政府工业用地出让互动干预对区域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中国各城市之间的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无论是地理位置相邻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彼此间的工业用地出让互动干预都会进一步降低区域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从全国层面来看,相对于"经济意义"相邻的城市,"地理意义"相邻的城市其政府工业用地出让互动干预对用地效率表现出更强烈的负向影响;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来看,政府工业用地出让互动干预对用地效率的负向影响,呈现出自东向西愈来愈强的现实特征。研究结论:应深化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减少地方扭曲地价行为,并构建相适宜的综合考核体系,推动城市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检验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对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的作用效果,以期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与扶持政策的精准实施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基于DEA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整体水平依旧滞后于资源富集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2)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其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3)政策扶持对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理区位、人口规模和资源类型分组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东部城市、矿业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与小城市相比,大中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受政策扶持的驱动效果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应当结合各地区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继续细化扶持政策的精准实施,纾困不同类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行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鼓励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工业空间,凝练可推广的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的空间错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构建了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指数,探索2000—2018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全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各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的差异减小,总体呈现从沿海城市向内陆递减的特征;正向错位区域增加,分布从东部沿海扩张到中西部地区;负向错位区域减少,零星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呈现集聚格局,且集聚格局变化较大;高值集聚区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加强,低值集聚区由四川周边城市集聚转变为以四川为中心的周边省市集聚的格局。(4)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影响变强,而劳动力规模、交通条件、技术创新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影响变弱。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存在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2):104-114
研究目的:考察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为从土地资源配置视角深化产业分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地区工业用地空间错配有所改善,中心城市总体呈短缺型错配,外围城市总体呈过剩型错配。(2)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具有显著且稳健的负面影响。(3)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呈现中心城市>外围城市>城市群总体;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2016年长三角地区土地约束加码,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增强。(4)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促进了产业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但中心城市高端制造业流失和外围城市承接产业同质化,抑制了产业分工深化。研究结论: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空间错配的纠偏和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规划,是深化城市群产业分工、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究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为依托铁路交通发展促进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铁路联系强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2)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促进了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与综合铁路联系相比,高铁联系对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3)铁路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和创新产出的增长,进而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影响。高铁联系在促进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和创新产出增长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4)城市对外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了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应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方面的作用,依托铁路网络加强区域内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以推动区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2.
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方法:空间密度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根据自然禀赋、集聚经济和政策制度三个维度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分析,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正向效应,但中西部城市与东部相比更偏向于依赖初始禀赋;在当前的产业集聚初步阶段,产业多样性比专业化更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城市交通成本降低、消费多样性和高人力资源素质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于东部城市的影响效应要高于中西部城市;经济开放政策呈明显的正向效应;目前土地市场化政策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但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地域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差异性很大;以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合理配置城市土地开发的功能结构、完善区域内外部交通系统、引导人口与人才集聚、深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等方面 为引导方向的城市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制度和战略创新,将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明确环境约束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序列DEA的SE-U-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环境约束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偏低,存在空间不均衡特征且具有波动扩大趋势,空间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与高(低)水平为邻能够提高本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向上(下)转移的概率。地市空间尺度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为正的直接效应,政府财力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负,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研究结论:提升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应坚持绿色集约导向,从新型城镇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营商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系统推进,积极发挥土地利用效率领先城市的溢出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讨论并检验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限制性供给商住用地情景下土地资源配置如何影响城市经济效率。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限制性供给商住用地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对城市经济效率存在持续抑制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土地资源配置主要通过产业结构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生态环境效应发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改变用地评价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性对待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下经济结构服务化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供应规模、建设用地供应结构变化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为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构建综合指标体系的熵值法测度城市发展质量,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土地供给与城市发展质量的相关性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无论是建设用地供应规模,还是建设用地供应结构(工业用地占比、商业用地占比、住宅用地占比、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比),均与城市发展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变换关系,即建设用地供应规模和建设用地供应结构在服务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候,均存在一个动态的最优值或者最优比例。研究结论:建设用地供应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是动态调整的,需要根据建设用地供应和城市发展质量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最优的建设用地供应规模和供应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会城市紧凑程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基于“紧凑城市”的理念,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居住用地及工业 — 商业 — 交通用地、人口密度和城市密度4组变量揭示近10年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和人口增长态势,并以城市密度的形式对省会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省会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工业 — 商业 — 交通用地扩张速度惊人,中国省会城市基本上处于工业导向型城市发展阶段。省会城市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研究结论:结合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密度,可以将中国省会城市按照特性分为三类,但城市紧凑程度的多样性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未来的研究需要引入更多的变量。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商业用地基准地价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家庄市作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试点城市之一,利用深圳市凯立德计算机有限公司的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动态更新系统(简称“凯立德软件”),完成了市区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论述了凯立德软件在石家庄市区划分土地级别及测算基准地价中的应用,研究了商业用地样点地价与土地定级单元总分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地价测算模型求得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构建城市地价均衡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金融发展对城市商业地价和住宅地价的影响作用,为国家地价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岭回归分析。研究结果:人均贷款规模对城市商业和住宅地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强度基本相同,而人均存款规模只对住宅地价产生影响,但对地价变动的贡献小于贷款规模;金融相关比率对城市地价的影响效应尚不显著;工资水平对地价的影响强度要明显大于贷款规模。研究结论:当前阶段,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是地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但金融发展规模特别是贷款规模对城市地价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金融结构尚未对地价产生明显影响之时,控制货币供应对稳定地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城市各业用地价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深入研究商业、居住、工业各业地价走势及其内在关系,辅助宏观决策。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近10年来,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总体向好,但各业地价发展不平衡,协调性较弱,没有形成科学稳定的内在机制,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研究结论:坚持各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方向,充分发挥价格信号的作用;深化紧缩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校正地方政府的宏观非理性倾向;适时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兼顾显化资源价值、引导经济布局、参与国际竞争等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