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在我国养殖大宗淡水鱼中造成严重危害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草鱼出血病、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一、四种病毒性疾病简介1.草鱼出血病草鱼出血病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鱼类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草鱼出血病流行范围广,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草鱼出血病发生,其传播速度快,流行季节长,  相似文献   

2.
<正>草鱼出血病是一种流行性广、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水生动物疾病,其结果往往造成大批量草鱼鱼种或成鱼死亡。每年6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草鱼出血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在25~28℃以上时最为流行,8~9月份为流行高峰,死亡率有时高达80%以上。近几年,湖北仙桃、江西九江、湖南长沙等很多以草鱼为主的养殖区都普遍发生草鱼出血病,特别是2007年草鱼出血病显得尤为突出,损失极为惨重,给当地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草鱼出血病防治方法作一简述,仅供生产实践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传染性强,病程短,死亡率高的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鲢、鳙、草鱼、鳊鱼、鲫鱼,流行水温为20-28℃,在华中地区6-8月份为高发期。流行范围广,在全国范围都有发生。主要症状为:疾病早期,发病鱼上  相似文献   

4.
<正> 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及肠炎病统称为草鱼四大病,是草鱼的多发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 一、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1)红肌肉型:病鱼体色发黑或暗红,无明显出血症状;呈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紫红色;鳃多粘液,鳃组织为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在河南新县进行了一些草鱼出血病防治的创新试验,取得了一定防治效果,特总结如下:一、病原及致病条件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和草鱼小RNA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导致"肠出血型"出血病。草鱼小RNA病毒主要导致"肌肉出血型"出血病。当水温高于20℃时流行,25~30℃为流行高峰。水体溶解氧低,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及有机物耗氧量高时,水温变化大时最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6.
<正>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该病流行广,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极高,每年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流行规律每年5月至9月是草鱼  相似文献   

7.
<正>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当年草鱼种的一种传染性鱼病,流行广,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尤以7—9月最易发生。 草鱼出血病有三种类型:即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其主要症状分别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草鱼四大病是指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以及出血性腐败病。这四大病给广大渔民朋友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尤其在夏季更是高发季节。一、流行草鱼出血病1.病原。出血病的病原属呼肠孤病毒科中的一种水生生物呼肠孤病毒。本  相似文献   

9.
<正>草鱼是淡水养殖的主养品种之一,但草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四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病制约着草鱼养殖的发展,其中病毒性草鱼出血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一般药物很难防控。为了突破草鱼病害造成的发展瓶颈,珠江水产研究所2011年研制出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和淡水鱼类败血病细菌疫苗,标志着我国水产疫苗产业化的开启。  相似文献   

10.
<正>草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四病"(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危害,给草鱼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制约着草鱼养殖的发展。针对"四病"传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高、一般药物难以控制的特点,采用人工免疫手段,是目前预防控制"四病"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二、桑尖瘟期草鱼疾病治疗的关键措施。"桑尖瘟"期是草鱼疾病的高发期,为安全、高效治疗"桑尖瘟"期草鱼疾病应按以下治疗规程进行。1.以排除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为主线。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因其发生的原因多由外来综合  相似文献   

12.
淡水鱼类出血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出血病多为细菌性出血病,是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鱼种类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涉及种类有鲤鱼、鲫鱼、团头鲂、鲢鱼、鳙鱼、鳊鱼、草鱼等。流行季节从2月底至11月底,水温在28℃左右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严重时可达100%。  相似文献   

13.
一、流行草鱼出血病1.病原。出血病的病原属呼肠弧病毒科中的一种水生生物呼肠弧病毒。本病毒能在草鱼的吻端、性腺、肾脏、鳍条等单层细胞中复制。复制的范围为20-35℃,最适复制温度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14.
<正>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传染性强、病程短、死亡率高的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鲢鱼、鳙鱼、草鱼、鳊鱼、鲫鱼,流行水温为20~28℃,在华中地区6~8月份为高发期,流行范围广,在全国范围都有发生。主要症状为:疾病早期,发病鱼上下颌、鳃盖、口腔、鳍基轻度充血,肠内有少量食物;严重时鱼体严重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胀,腹腔内有红色腹水  相似文献   

15.
<正>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流行广、周期长、发病快、死亡率高、抗药性强的特点,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为害最大的一种鱼病。  相似文献   

16.
<正> 由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是对草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草鱼鱼种最易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草鱼出血病流行于温度较高的6~10月,8月为高峰期。该病症状可分为三种类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草鱼"四病"(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并发症、暴发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传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高、一般药物难以控制的特点,新沂市草桥镇在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中采用人工免疫手段,推广草鱼人工注射疫苗防疫技术,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一、疫苗的种类用于预防草鱼"四病"的疫苗主要有三种:其一是草鱼出血病冻干苗(简称冻干苗),用于预防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活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湖北仙桃、江西九江、湖南长沙等很多以草鱼为主的养殖区都普遍发生草鱼出血病,损失极为惨重,给当地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草鱼出血病防控策略作一简述,仅供生产实践作参考。1.草鱼出血病常见的类型草鱼出血病有如下三种类型:一是红肌肉型,病鱼体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点状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往往全身肌肉均呈红色,同时鳃丝鳃瓣失血严重,出现"白鳃",有时伴有  相似文献   

19.
<正>夏季气温不断升高,草鱼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如细菌性肠炎病、草鱼出血病、草鱼尾柄病等多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发生。因此,夏季草鱼养殖的病害防治工作是降低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夏季草鱼常见几种疾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 草鱼暴发性败血症(又称细菌性出血病)与病毒性出血病是目前草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流行面积最广、流行季节最长、损失最为严重的两种传染性疾病。这两种疾病一般流行于4—10月份,但以5—9月份为最适宜发病期。其病情来势凶猛,传染快,加之并发细菌性烂鳃、赤皮等疾病,严重威胁草鱼的生长。由于病原的不同,病鱼出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因此,一旦发病,要仔细观察,正确诊断,积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