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营管理》2020,(4):26-26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为目标,以农房整治为抓手,聚焦难点、突破重点、打造亮点,大力提升乡村村容风貌,着力推进“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完善乡村规划体系。衢州市“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农村特色风貌规划”的“1+4+1”乡村规划体系全面建立,规划管理强度明显提升,明确全市适建村、限建村、禁建村名单和三年农民集聚点建设计划(适建村914个、限建村4553个、禁建村2791个,农民集聚点87个),基本完成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两规融合”。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农村是载体。去冬以来,我们安庆市从与农民关系最密切和农民最关心的村庄建设问题入手,启动实施了康居新村建设工程,倾力为农民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平台。一方面坚持以合村并点为基础,加快资源整合,把原来分散的自然村落规划成中心村、基层村,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规划的中心村、基层村建新房。一方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先规划,后试点,再分步推广,已经完成了100个康居新村规划编制及50个重点康居新村的初步建设。康居新村建设工程增强了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联系我们工作的实践,我觉得村居建设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昆山市国土资源局围绕"聚力创新求突破,聚焦富民补短板",积极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全力保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一、现状评析2014年昆山市就完成了镇村布局优化工作,将全市村庄划分为特色村、重点村、一般村和近期动迁村4类,逐步形成31个特色村、189个重点村的规划发展村庄新格局。昆山市国土局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中,结合全市镇村布局规划,积极履行  相似文献   

4.
村庄改造是推进本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农民群众关注问题的实事项目. 2006年,嘉定区华亭镇毛桥村以"生态建村、产业富村、民主治村"为理念,拉开了上海郊区村庄改造的序幕.2007年,上海在郊区27个自然村开展了试点;2008年加大推进工作力度,全市105个村的24396户农民住宅得到了改造;2009年,郊区村庄改造工作正式列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实事项目,全年对郊区53个镇的149个村进行了村庄改造,40526户农户改善了居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如皋市以建成"民富村强乡美风气好"的新农村为总目标,紧紧围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打造优美宜居环境,大力开展"六整治、六提升",积极创建星级康居乡村,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生态宜居如皋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一、如皋市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取得的主要成效目前如皋全市332个村(居)全面完成整治任务,达到"环境整洁村"和一星级"康居乡村"以上标准,通过南通市级抽验。79个规划布点村庄  相似文献   

6.
乡村空间统筹治理的村庄规划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乡村发展的问题诊断,结合村庄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明晰乡村空间治理对村庄规划的需求,从村域"人—地—产"耦合互动机理、村域土地承载力提升的村庄规划标准、基于分区分类的村域差别化治理等方面,梳理村庄规划编制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人—地—产"耦合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识别促进村域发展的要素协同的内在机制,能通过村庄规划促进乡村空间重构和土地利用转型;(2)村域承载力通过识别耕地与建设用地承载力的关键限制性因素及其阈值,为村庄规划编制提供科学的规划标准,是村域土地利用规模控制和用地调整的关键依据;(3)不同类型村庄功能定位存在差异,其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从村镇体系、村庄定位、人口规划、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居民点布局、公共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整治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索差异化的村庄治理路径是村庄规划治理的核心。研究结论:村庄规划编制应该立足于村域资源禀赋和发展转型的特征,系统研究乡村发展定位、过程格局、驱动机制、规划标准等,提出符合村域特征的差异化的乡村空间治理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据媒体报道,吉林省建设厅最近出台了《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提出农村住房建设既要合理、节约使用土地资源,又要建设成龙配套的便民服务项目;提出村庄规划建设要结合周边山地、耕地、水系等自然要素,形成地方特色,体现乡土气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是多方面的,绝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新村庄建设。不过,新村庄建设(绝大多数是村庄整治和改建)毕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新村庄建设是整个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正因如此,各地都很重视村庄整治和改建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及时出台村庄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8.
奉贤区庄行镇潘垫村是上海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2009年庄行镇对潘垫村的6个村民小组、194户农户进行了"村庄改造"综合整治,拆除违章建筑200多平方米,整修农宅墙体27160平方米;完成规划内道路配套硬化388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880平方米以上;疏浚河道23280立方,修桥梁1座,改造人行桥2座,完成供水管网改造1807米,翻建地下渠道500米.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有1.4万多个行政村,约20万个自然村。在分类上,叫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也有叫"规划发展村"和"其他一般村"。村庄的规划建设,深深影响城乡面貌和形态,影响区域功能和人居环境。自2003年以来,江苏行政村减少了4900多个,占总数的25%;自然村组少了26000多个,占总数的9.9%,总的趋势呈现"城进村退"。乡村存废引出一个问题,即村庄的保护问题。现在有一个认识比较一致,城市乡村不能千篇一律,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要保留村庄的乡土风貌,让村庄宜居、宜业、有活力。全国政  相似文献   

10.
石狮市1995年基本实现小康后,又提出了到2000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的目标。近二三年来,石狮市以"创五好、上亿元、建新村"为主线,全面组织实施宽裕型小康建设。1996年抓了14个宽裕型小康示范村,1997年再建30个宽裕型小康村。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建设宽裕型小康的良好氛围。一、以"五个好"为目标,加强村级组织。把党支部是"五好党支部"、村工农业总产值上亿元、人均村财政收入150元以上或村集体收入60万元以上,计划生育工作为合格村、完成村建总体规划和近期改造建设控制性详规编制等五项内容,作为宽裕型小康村的基本前提条件,要求各地制定并落实好村级组织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精神建设规划、建新村规划和为民办实事规划,从而把基层组织建设与宽裕型小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村级组织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以来,江苏省沛县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新村镇为目标,以25个试点村为突破,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创新方法,上下联动,探索形成了"新村建设型"、"环境整治型"、"农民公寓型"、"生态园林型"、"以企带村型"等5种新村建设模式,打造了一批"民富、村强、貌美"的社会主义新村样板,基本形成了镇有亮点、村有特色的新村建设格局,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以来,江苏省沛县坚持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新村镇为目标,以25个试点村为突破,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创新方法,上下联动,探索形成了"新村建设型"、"环境整治型"、"农民公寓型"、"生态园林型"、"以企带村型"等5种新村建设模式.打造了一批"民富、村强、貌美"的社会主义新村样板,基本形成了镇有亮点、村有特色的新村建设格局,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以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京津"菜篮子"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为目标,"一村一品"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市有主导产业占40%以上的"一村一品"专业村586个,占全市行政村的29.8%;涉及人口62.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9.6%;从事"一村一品"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参与式调研为“协调器”和“衔接点”,通过对村民需求要素进行平面扩展、立体综合和空间归纳,结合上位管控限制,实现规划“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间的融合,构建“以人为本”村庄规划框架。研究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朱脑村为例,结合规划指标管控,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布局、文化保护4个维度进行参与式需求调研,运用5级李克特量表打分,并结合ArcGIS可视化分析形成朱脑村“以人为本”村庄规划成果。研究结果:规划后,朱脑村满足城镇集建类村庄发展方向,村民满意度平均值从3.02增至3.81,增幅为26.16%,单项增幅均在10%以上。研究结论:“以人为本”的村庄规划在上位管控下基本满足村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北京典型城郊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溧阳市于去年12月初全面启动村庄环境整治。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溧阳市已有29个村庄完成整治任务;完成宁杭、扬溧高速沿线房屋墙面出新;16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个重点推进村的整治任务已完成85%;今年6月底前要求整治到位的  相似文献   

16.
赵国苹  李萌  王莉  刘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8):23-24,44,54,55
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增减挂钩模式主要有小城镇建设模式和社区建设模式两种。增减挂钩运作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农村集体自主型三种。增减挂钩的主要阻力来自:土地制度的束缚,整合资金的缺乏,农民意愿的不足,村镇体系规划的滞后。国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经验有:将村庄体系规划纳入城镇体系规划进行统一考虑、总体布局,形成"中心城市—一般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城镇村规划等级;城乡统筹为村庄整合的实施提供机遇,宅基地换房、承包地换保、土地作价入股等新创举,为推动增减挂钩、村庄整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落实特色保护和乡村振兴双重要求的主要阵地。文章基于江苏省典型村庄的调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探讨江苏省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和实施现状,针对规划目标不够清晰、村庄保护和产业发展互促机制不够健全、欠缺资金筹措和管理机制、村民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从因村施策凸显"个性化"、搭建特色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立资金长效管理机制、村民渗透式参与、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全流程管理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试点镇村为示范,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全力推动城乡统筹工作快发展、迈上新台阶。科学谋划发展方向根据全县城市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结合新一轮乡镇合并和区划调整,先后组织对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进行修编。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相互衔接,推动交通建设、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专项规划无缝对接。二是坚持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阜阳市村庄现状及新村规划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新村规划与现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研究在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新村规划作为土地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合法性、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和界线、空间布局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定位.并提出促进新村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1995年底,我镇就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全镇村126家集体企业只有53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仅占企业总数的42%。为此,我们从1996年初起狠抓了集体资产和集体企业的建账建制工作。我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16个字,即"统一要求,坚持制度,做通工作,加强指导"。统一要求是镇、村都要搞好建帐建制;坚持制度是按镇下发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建帐建制工作;做通工作是做好村领导的工作、负责人的工作、会计的思想工作;由经管站、企业管理科下到村和企业加强业务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