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广义地讲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 ,有些国有大型企业已得到过上亿元的技术改造投入 ,也经历了改制 ,但是落后的管理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配置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了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了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必须设计出一套制度安排,这就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的配置是最主要的功能。控制权的配置必须把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本所有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通过公司权力机关的构造、权力产生基础的确定、权力的分解与配置等来构建公司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乃至公司内部有关主体之…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结构是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的制度安排。狭义的理解是有关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经营者的功能、结构与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而言是指公司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一整套法律和制度性安排。国际上500强大企业,按不同的股权结构所导致的不同的治理结构可以分为两种典型的模式:英、美式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股权结构和德、日式以金融机构为核心和企业法人相互参股的股权结构。英、美法人治理结构,以美国为例,其股权结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如养老金、人寿保险、互助基金等,且股权结构高度分散化,…  相似文献   

4.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尽管公司治理受到各个国家以及理论界的重视,但目前对该词仍没有确切的定义.众多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它进行了解释.尽管尚不存在有关公司治理的一致定义,但是理论界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应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公司内部治理主要是通过一种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这种安排是在公司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简称控制权)有效配置的一种产权安排,这种产权安排从本质上决定了公司内部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论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资本结构影响着公司的治理结构即所有权的安排。股权和债权均对企业形成控制权,两者有着不同的控制权形式,并同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股权控制和债权控制也都存在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公司治理的定义及经济学分析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是指现代企业的组织架构。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在现代企业中选择和激励企业家为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服务的制度,包括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利益相关者则包括股东、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结构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主流经济学认为,企业“剩余”应按“股东主权”的逻辑分配,一个必然的推论就是有效率的治理结构是股东主导型的。然而现代社会中大量处于统治地位的公司恰恰是偏离“股东主权”逻辑的。根据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人与人之间分析方法分析,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及债权人等思考的角度追求的目标、获利的方式存在着差异,没有规范的制衡机制就会出现各方利益的冲突,由此可见,企业的治理主体必定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较好地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关系,股东、债权人和股东分别是企业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主要投入者,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是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来实现自身的权益,通过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8.
黄洪 《广西电业》2005,(4):23-25
(一)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管理学家的学术著作中,而对类似问题的研究却可以追溯到1930年甚至更远。对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也有诸多学说,但一般认为,企业所有权(产权)和控制权(管理权)的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指企业产权所有人委托管理者对公司的控制和管理),是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公司治理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狭义的公司治理被认为是对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权力等方面制度的安排。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形成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两者的目标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企业所推行的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股权化改革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实施的方法存在问题第一,缺乏剩余控制权改革配套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单行改革,导致对经营者行为的严重失控;第二,很多企业的科技水平较低,人力资本贡献水平不高,暂时不适合进行人力资本股权化改革。本文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置虚拟股份和风险股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分配体系进行了改革研究,通过对公司治理的机构改革对公司剩余控制权分配体系进行了配套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安排及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道庆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1):55-56,66
本文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产权的主体地位应该享有剩余索取权,其所有权的安排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由于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性不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使初始合约的安排出现较大的差异,但不应该成为阻碍人力资本所有者索取刺余的理由。认为只要把握了人力资本的无形资产属性,运用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就能够确定其价值和刺余,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安排,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的剩余分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上是暗合的。人力资产一旦进入企业就带上了资本属性 ,人力资本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是否获得了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控制权。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产权归属具有多元性 ,因此它可以获取但又不能占有全部企业剩余。本文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合理有效地参与剩余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剩余分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克思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上是暗合的。人力资产一旦进入企业就带上了资本属性,人力资本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是否获得了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控制权。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产权归属具有多元性,因此它可以获取但又不能占有全部企业剩余。本文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合理有效地参与剩余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用来规范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责、权、利关系,明确股东、董事会、经理层权利、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它决定公司的运营目标,规范了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间分配等企业运营的决策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根源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股东治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机构股东治理的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股东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控制权市场”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行为及其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改革趋同的推动,将使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分离基础上实现局部的统一,机构投资者因此成为解决公司控制权难题的制度解。  相似文献   

15.
非公有制企业要解决财权的合理配置问题,必须在遵循合法性原则、不相容权力必须相互分离原则、权责利相统一原则、效率优先原则、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安排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公司治理权配置、提高债权人的地位和对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三大措施,方可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是企业治理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治理效率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各自的回答,然而,长期利益共同体理论却以资产专有性为依据,认为核心要素才是剩余索取权的分配主体,同时这个主体既可能是一元的,也可能是多元的,从而建构了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7.
程红 《中国石化》2006,(4):58-60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主要是通过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机构设置,明确机构的权责分配,形成三者之间有效的约束与权利制衡。国外大型石油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均具有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处理与股东的关系,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期在保护股东利益和激励管理层创造价值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是一个恒久的公司治理话题。如果过分强调股东权力,可能挫伤管理层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如果过分信任管理层又会造成股东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股东的利益,比如壳牌的“储量丑闻”就是如此。目前一些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治理的改革主要围绕着解决董事会监督不力,董事会与执行层之间关系不顺,“企业被内部人控制”无法形成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8.
美日德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日德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其启示李续忠公司治理结构,是确保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得以确立,确保整个管理机构能够按部就班地实现这些目标和计划的一种企业组织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一方面是指公司的机构设置;另一方面是指这些机构的运行规则。可以说,建立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核心内容,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可梳理出3条线索:一是通过股权设置进行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制度安排的产权激励约束;二是基于产品市场、经理市场和资本市场绩效的市场激励约束;三是在组织内通过财务、行政和信息披露等方式和手段进行监督控制的管理激励约束。然而,我们面临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20.
正避免和降低内部人控制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就是要合理平衡相互关系,严格界定股东、董事和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对于现代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股权结构分散是其内在特点,但股权分散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过度在一些领域就会逐渐形成内部人过度控制,如公司的有些决策,所有权人无法提出合理意见,甚或公司资产被掏空。这些具有经营权的人员被赋予"内部人"角色,其好比层层代理关系,董事、监事、经理及高级管理人员只对公司有具体实际的控制权,无分红索取权,而股东则有分红索取权,相对控制权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